原先,李天扬的职业是版面编辑,写稿是业余。2008年起,改任评论部主任,写稿成了主业之一,不过,也是以时事评论为主。李天扬只出过一个集子,叫《河畔居随笔》,是联合时报的专栏的选集。收入本书这些涉及文化的稿子,大多数,也算是业余写作,不过,倒是他个人*钟爱的。这些文章,都未结集。其中有几篇,被别人编进集子,比如《众说钟叔河》。全书分成四辑:访人,是写人物的;论事,是将散落于各处作者自己满意且符合本书要求的文章集于此;讽世,是晚报专栏新民随笔之选,李天扬四十岁那年参与写这个专栏是他写作之始,总有点感情,所以专列一辑,因都是带有一定批评性的,故取此名;说书,是书评文字。
原先,李天扬的职业是版面编辑,写稿是业余。2008年起,改任评论部主任,写稿成了主业之一,不过,也是以时事评论为主。李天扬只出过一个集子,叫《河畔居随笔》,是联合时报的专栏的选集。收入本书这些涉及文化的稿子,大多数,也算是业余写作,不过,倒是他个人*钟爱的。这些文章,都未结集。其中有几篇,被别人编进集子,比如《众说钟叔河》。全书分成四辑:访人,是写人物的;论事,是将散落于各处作者自己满意且符合本书要求的文章集于此;讽世,是晚报专栏新民随笔之选,李天扬四十岁那年参与写这个专栏是他写作之始,总有点感情,所以专列一辑,因都是带有一定批评性的,故取此名;说书,是书评文字。
序 不俗与不羁
秦绿枝
李天扬兄还在整理这本书稿件的时候,就发话要我写序,我当时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等到他把书稿拿来,我仔细看了一遍之后,马上就责备自己活了这么大的岁数,为人还是这样轻率。天扬写的这些东西的内涵,他见过的人,走过的路,接触过的事物,以及在文字上表现出来的学识水平,都不是我这个早已过气的老朽随便说两句捧场的话就可以交差的。说实话,我真想打个电话请天扬放我一马,还是另请高明吧。再一想,真要这样做的话又怕引起天扬的误会,把事情想反了。任凭我再怎么解释大概也无法消除天扬心中的疑惑,这几年我和天扬建立起来的友谊只怕要受到损伤……那就勉力为之 吧!
我先要说一说和天扬交往的经过。他现在是《新民晚报》的骨干力量。每天拿到晚报,头一版有篇用江砚笔名写的短评我总是要看的。总的感觉是要言不烦,毫无官气。但我更加注意的是晚报那个评论/ 随笔版,其中常有让我获得意外惊喜的篇章。我的意外惊喜无非是以下的一些因素:立论有新意,文字有情趣,内容常常话里有话,值得你去辨味、去思索。现在电脑网络开通,好多事情都已不是什么机密。但我至今还是不会上网,整日闷坐在家,就靠报纸和电视了解一点当今时事,所以也十分注意一些言外之音。晚报的这个评论/ 随笔版在这方面给了我一点满足。我佩服这个版的编辑有识见,更佩服这个版的主编有担当。主编是谁,天扬兄也;江砚是他的笔名 也。
说到这里,我也不能忽略晚报高层领导的大度和雅量,掌舵恰到好处。还有当今时代的进步,毕竟已非当年那个动辄得咎的岁月可比了。
………………………
李天扬,新民晚报社高级编辑、评论部主任。他既注重版面思想性、新闻性、时效性,又注重在把握时代特征、更新理念、改进技巧中彰显版面风格,力求与时俱进;他有一双发现稿件价值的慧眼,能通过独特的编辑手段和版面语言,使稿件升值;近年来,他编辑的稿件、版面多次获中国新闻奖、十获上海新闻奖。2006年起,李天扬开始参与新民随笔专栏写作,他的评论行文干净、观点独到、自成一格。2008年,李天扬调至评论部工作。主持评论部工作期间,不仅能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编出有新民特色的评论版面,而且注重打造评论品牌,培养评论员队伍。新民随笔被评为市优秀媒体品牌。他创办的微评专栏,使《新民晚报》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坚持在头版有言论的报纸。同时他以江砚为笔名,撰写了大量微评,在众多热点新闻事件中不缺位、不失语、不失声,体现和传播了主流价值观。
序 不俗与不羁 秦绿枝 1
访 人
饶宗颐:我的学问之根在上海 3
张林岚:书生本色 13
冯其庸:看尽龟兹十万峰 24
钟叔河:感谢你读我的书 33
阮仪三:古镇保护逢良机 38
………………………
论 事
透过那一扇扇直棂窗 121
孙儒僩和李其琼的一辈子 126
垂向大地的杨柳 130
丰子恺旧居难题不该无解 138
拆梁林故居,吃了什么胆? 142
梁林故居,不该成乌 龙 146
保护建筑需要怎样的保护 衣? 150
………………………
讽 世
应该读读张中行 189
《丧乱帖》上无藏印 192
陈燮君与丁和 195
别把摄制组当回事 198
明知故犯罪加一等 201
李光耀学华语 204
回到《三 国》 207
………………………
说 书
不可多得的新闻史文本 249
认认真真写人生 256
文人自况 269
这一条苏州河 273
难得清醒 278
越来越稀缺的平民视角 286
绕不过去的沪乡 296
跋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