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事件话语研究》之所以用“新媒体事件”取代“网络事件”这一称谓,一方面是为了学术的严谨规范,虽然新媒体事件经常被人们称作网络事件,但它并非只局限于“互联网”,它包括传统媒体的参与,是覆盖整个媒介环境系统的新型媒介事件}另一方面“新媒体事件”与“媒体事件”研究一脉相承,它是在新的媒介文化环境系统中对经典的“媒体事件”理论的继承与拓展。从时间选择来说,《中国新媒体事件话语研究》主要研究的是2007年至2012年的新媒体事件。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国内新媒体事件发展*为活跃、典型的一个阶段,大量新媒体事件频繁出现并快速扩散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与中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形成连锁式的冲击与影响。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巨大的文化文本,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媒介文化现象,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媒介环境系统的形成与媒介话语权力的重构,从长远来看它必然将对中国社会文明的各个层面产生深远影响。但是迄今为止,我们仍然缺乏对这一现象的有力阐释与其基本规律的掌握,一系列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澄清与解决。因此,《中国新媒体事件话语研究》的研究目标就是从广义语言学的角度,探索这种新媒体文化表征与其话语原型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去揭示隐藏在新媒体文化现象背后的社会结构与游戏规则。
“新媒体事件”即通常所说的“网络事件”,两者甚至是两个可以相互置换的概念。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一种由传统媒介格局中的一些“微小”事件引发,经过网络社会媒体整体、共时传播成为社会文化中心与焦点,其影响超过本身的特定的传媒文化现象。本书之所以用“新媒体事件”取代“网络事件”这一称谓,一方面是为了学术的严谨规范,虽然新媒体事件经常被人们称作网络事件,但它并非只局限于“互联网”,它包括传统媒体的参与,是覆盖整个媒介环境系统的新型媒介事件}另一方面“新媒体事件”与“媒体事件”研究一脉相承,它是在新的媒介文化环境系统中对经典的“媒体事件”理论的继承与拓展。从时间选择来说,本书主要研究的是2007年至2012年的新媒体事件。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国内新媒体事件发展最为活跃、典型的一个阶段,大量新媒体事件频繁出现并快速扩散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与中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形成连锁式的冲击与影响。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巨大的文化文本,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媒介文化现象,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媒介环境系统的形成与媒介话语权力的重构,从长远来看它必然将对中国社会文明的各个层面产生深远影响。但是迄今为止,我们仍然缺乏对这一现象的有力阐释与其基本规律的掌握,一系列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澄清与解决。因此,本书的研究目标就是从广义语言学的角度,探索这种新媒体文化表征与其话语原型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去揭示隐藏在新媒体文化现象背后的社会结构与游戏规则。
话语符号学是本书的主要分析工具。它是语言分析方法在社会文化领域中的运用,主要研究社会文化行为的底层规则,即人们处理、加工感觉材料的知识框架。采用这一分析方法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媒介环境系统发生变革,线性控制模型下的大众传播模式已经终结。运用微观经验主义研究方法例如内容分析、受众分析与效果分析去研究新媒体文化已经非常困难。宏观的媒介文化研究倾向于对文化做静态的、线性的描述,无法跟上新媒体文化研究的动态与变化。另一方面,在社会科学领域内,语言分析方法一直被视为一门能够以科学自称的社会科学,因为只有它做到了两者兼备:既有一套实证的方法,又了解交给它分析的那些现象的性质;既能够对研究对象展开经验观察,又能穿透现象寻求现象背后蕴含的深层思想意识结构。它克服了经验主义研究和结构主义分析方法的缺陷,为新媒体文化研究带来一种新的研究视域。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标:新媒体事件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取向
第一章 媒体事件理论重新诠释与新媒体事件概念界定
第一节 “媒体事件”理论回顾与重新阐释
第二节 新媒体事件的概念界定和基本特征
第三节 新媒体事件研究样本的择取
第二章 网络社会、新媒体事件与媒介话语空间的重构
第一节 话语空间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新媒体事件与网络社会的崛起
第三节 新媒体事件与媒介话语空间的重构
第三章 新媒体事件的话语原型
第一节 原型与文化传播
第二节 新媒体事件话语原型:冲突、越轨、狂欢
第四章 冲突话语:权势阶层与下层社会的符号战争
第一节 冲突话语的基本结构及社会语境分析
第二节 符号冲突(一):揭露、嘲笑官员贪腐
第三节 符号冲突(二):强弱对比,维护个人权益反对强权
第四节 符号冲突(三):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与不信任
第五章 新媒体奇观:越轨话语
第一节 网络社会媒体奇观
第二节 越轨话语与新媒体奇观
第三节 典型个案——彭宇案中的“道德恐慌”
第六章 狂欢话语:网络社会的符号消费与意义表达
第一节 消费社会、新媒体语境与网络狂欢话语
第二节 网络社会的符号狂欢:象征与意义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