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68 元
丛书名:四川省教育厅卓越教师项目资助成果,项目名称:“文理艺科教”综合应用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大学生生命教育本土化研究
- 作者:龙海霞 著
- 出版时间:2017/7/1
- ISBN:9787569009576
- 出 版 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B083
- 页码:26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从介绍生命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开篇,继而就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哲学基础,教育的实践手段、具体内容和环境构建,以及课程的建设和师资的再教育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讨论。其中对于国内生命教育学界在处理西方现代哲学问题上的不足,尤其是对疏于研究的后现代主义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解。
龙海霞(1979-),女,苗族,湖南吉首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现为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持、主研课题(项目)二十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一项,省部级课题两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多次获奖,其中一篇论文获省部级奖。
第一章 走进生命教育
第一节 生命教育是什么
一、生命教育的多重身份
二、学科视阈中的生命教育
三、生命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 生命教育不是什么
一、不是纯粹针对学生群体的教育活动
二、不只是自杀等轻贱生命行为的救治工具
三、不是单纯的生命知识的授受手段
第三节 生命教育的相关领域和学科
一、思想政治教育
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三、心理健康教育
四、教育学
五、政治学
六、社会学
第四节 生命教育的缘起与传播
一、生命教育的兴起与传播
二、中国的生命教育
第二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特质
二、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生命内容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命观
二、中国继承者的以人为本思想
第三节 现代西方哲学思想
一、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
二、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
第三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生命意识教育
一、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识
二、热爱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三、尊重和敬畏生命的意识
四、创造和超越生命的意识
第二节 生存教育
一、生存价值教育
二、生存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三、职业生涯教育
四、环境保护教育
第三节 生命境遇教育
一、挫折教育
二、情爱教育
三、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
第四节 生命道德教育
一、价值观教育
二、诚信教育
三、感恩教育
第四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建设
第一节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
一、生命教育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二、生命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
三、生命教育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的基本环节
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课程目标
第二节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特征与类型
一、高校生命教育课程的特征
二、高校生命教育课程类型
第三节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挖掘专业课程资源,丰富生命教育知识体系
二、开发相关学科的生命教育课程资源
三、开发生命教育人力资源,形成有效的对话机制
四、吸收家庭和社会生命教育资源
第四节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
一、基础知识——支撑课程的基石
二、应用知识——课程对现实的回应
三、实践知识——操作方法的理论阐释
第五节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一、高校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
二、高校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
第五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师资的培养
第一节 高校生命教育师资现状
一、高校教师普遍缺乏生命教育素养
二、缺乏专业师资
三、缺乏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机会
第二节 先进地区生命教育的师资培养经验
一、英国的生命教育师资培养情况
二、美国的生命教育师资培训情况
三、日本的生命教育师资培训情况
四、我国港台地区的生命教育师资培训情况
第三节 生命教育师资的知识结构
一、普通科学文化知识
二、生命教育专业知识
三、教育科学知识
四、生命教育实践性知识
第四节 高校生命教育师资的培养路径
一、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二、更新师资培训理念,注重对教师生命素质的培养
三、加强教师和辅导员的生命教育专业素养
四、构建多层、多维的生命教育培训模式
第六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环境构建
第一节 重视生命教育的家庭环境
一、当代中国大学生家庭的独特性
二、家庭教育功能
三、利用家庭教育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
第二节 构建高校生命教育环境\"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文化环境构建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心理环境构建
三、从校园到社会的生命教育过渡环境建设
第三节 建设生命教育的社会环境
一、社会生命环境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
二、良好社会生命教育环境的构建
第七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资源
第一节 实践资源概述
一、实践资源的特点
二、实践资源的作用
第二节 民俗资源
一、传统节日中的生命教育
二、传统民俗中的生命教育
第三节 体育手段
一、体育娱乐休闲活动
二、中华传统武术与养生
三、其他东方健身手段
第四节 利用路径
一、充分运用各种教育渠道彰显实践资源的生命内涵
二、注重对实践资源的生命特质的日常性生活体验
三、努力让个体与实践资源的生命特质进行全方位深度沟通
四、对传统实践资源的生命特质加以时代性的阐释和运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