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无障碍阅读)》是老舍语言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北平人力车夫祥子,心怀买车的梦想,却被黑暗的现实吞噬。在表现祥子由人变成鬼的悲剧的同时,笔锋所向始终是黑暗的社会。这就使人们在看到祥子悲剧的同时,进一步看到了吞噬祥子灵魂、将他逼入堕落深渊的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它吃人的本质。
《骆驼祥子(无障碍阅读)》选录了老舍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和散文,是阅读典藏的必备第1选择。
作家生平
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先后任北京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市南开中学语文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同时进行文学创作,有长篇讽刺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1930年回国后,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创作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另出版有《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论文集《老牛破车》。1937年,其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
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开始写剧本,主要作品有《国家至上》(与宋之合作)、《面子问题》《张自忠》及《归去来兮》等。另创作有长篇小说《火葬》,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和通俗文艺集《三四一》。1944年,老舍开始创作《四世同堂》。1951年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此间他创作了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神拳》等。
老舍的文学创作历程长达四十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善于准确运用北京话,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作品速览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的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骆驼祥子》一书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读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绎典作品。
创作背景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的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当时老舍觉得该题材可以写成一部小说。老舍因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这一切都为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材料来源。
老舍的朋友随后又说起另外一个车夫的故事,他被军队抓去了,哪知转祸为福,乘军队转移之际牵回三匹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故事的原型。老舍决定把骆驼与车夫结合到一起,用骆驼引出主人公祥子的出场。老舍把祥子放到了自己熟悉的北平。
1936年的春夏,老舍痴迷地搜集材料,不断润色祥子的形象。山东大学闹了学潮,老舍辞去教职,专心地投入到《骆驼祥子》的写作中。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