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走进电世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概论(第二版)
定 价:50 元
丛书名:“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作者:孙元章,李裕能
- 出版时间:2014/12/1
- ISBN:9787512378407
- 出 版 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M7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16开
本书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全书共分11章,比较详尽地介绍了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电力工业的特点,国内外电力工业发展的差距,电力系统及其组成,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基本任务及特点,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我国电力通信系统的现状与未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类型,建筑电气与智能楼宇等专业基本知识。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专业的演化脉络描述得非常清晰,对专业领域进行了全景式的介绍,展示了电气工程专业的应用前景。另外,本书具有配套教学课件,方便教师授课。
电气工程专业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专业。19世纪上半叶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9世纪下半叶麦克斯韦创立的电磁理论为电气工程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大学陆续设置了电气工程专业来传播、应用、发展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知识。1908年,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大学堂设置了电机专修科,这是我国大学最早的电气工程专业,至今已超过一个世纪。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专业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电气工程学科。
至今,电气工程学科已形成为学科覆盖面广、学科理论体系完善、工程实践成功、应用领域宽广的一门独立学科。它给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近一百年来,电气工程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科技、管理人才,他们为我国电气工程的建设及其他领域的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广义上讲,电气工程学科涵盖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应用有关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及工程技术的综合。它包括电磁形式的能量及其相关信息的产生、传输、控制、处理、测量与相关的系统运行,设备制造等多方面的内容。
电气工程学科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大都是由物理学、数学等纯科学中提取出来的。依据其基本原理,结合技术、工艺、经济等各方面的条件,研究可供应用的电气工程技术,制造出适应各种需要的电气工程产品。与电气工程技术直接有关的部门已形成庞大的工业体系,有关的理论也有许多分支。在19世纪末,电工技术已形成了电力和电信两大分支;进入20世纪以后,电工技术的发展更为迅速,应用电磁现象的技术门类日益增多,已发展和形成了许多独立的学科,如无线电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电气信息学科群。
本书比较详尽地介绍了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电力工业的特点,国内外电力工业发展的差距,电力系统及其组成,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基本任务及特点,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我国电力通信系统的现状与未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类型,建筑电气与智能楼宇等专业基本知识。
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专业的演化脉络描述得比较清晰,对专业领域进行了全景式的介绍,展示了电气工程专业的应用前景。要培养知识广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科教育是关键,而其基础则是通识教育。在当今信息技术日益进步、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通识教育的范畴也相应地得到了拓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专业划分过细、知识结构单一、素质教育薄弱等缺点,而需要更加注重通识教育的整合性、目的性和确定性,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本书在这方面展示了非常鲜明的特点,例如,它知识涵盖面广,包含了众多专业的基本情况介绍,贯串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宗旨,因而非常适合广大高三学生及刚入大学的新生阅读。
本书以科普的视角对相关专业概貌作了系统性的描述。因此我深信,通过浏览或学习本书,广大学生和普通读者一定会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建立更加全面的认识,对拟从事专业的发展历程,现实状况以及演变趋势有更多的了解,有效地拓宽专业视野,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终身学习和职业流动的现代化潮流。
通过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一些机遇与挑战的了解,青年读者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比较感兴趣或擅长的方向重点学习,有效地贯彻了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方针,十分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茁壮成长。
1 电气工程与高等教育
1.1 电气工程学科
1.1.1 术语简介
1.1.2 电气工程学科及其涵盖的内容
1.1.3 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
1.2 电气工程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1.2.1 电气工程学科的地位
1.2.2 近年来我国电气工程高等教育的改革
1.3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1.3.1 社会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
1.3.2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范围
1.3.3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4 大学的教学
1.4.1 大学教学任务
1.4.2 大学教学特点
1.5 大学的学习
1.5.1 学习过程
1.5.2 影响学习的因素
1.5.3 大学生的学习方法
2 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2.1 人类对电磁现象的早期研究
2.1.1 人类对电磁现象的早期观察
2.1.2 人类对电磁现象的早期实验研究
2.2 电流磁效应的研究
2.2.1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2.2.2 安培奠定电动力学的基础
2.2.3 欧姆定律的发现
2.2.4 高斯对地磁的研究
2.3 电磁感应的发现
2.3.1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2.3.2 亨利、楞次对电磁感应的研究
2.4 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2.4.1 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
2.4.2 赫兹发现电磁波
2.5 通信技术的进步
2.5.1 有线电报的发明
2.5.2 有线电话的发明
2.5.3 无线通信的发明
3 电气工程技术与理论的发展
3.1 电工技术的初期发展
3.1.1 人类近代的技术革命
3.1.2 电工技术的初期发展历程
3.2 电工理论的建立
3.2.1 电路理论的建立
3.2.2 记忆电阻器的研究
3.2.3 电网络理论的建立
3.2.4 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3.3 电与新技术革命
3.3.1 新理论的创立
3.3.2 电子计算机技术
3.3.3 自动控制技术
3.3.4 能源新技术
3.3.5 航空航天技术
3.3.6 电子信息技术
3.3.7 新材料技术
3.4 新理论、新材料对电工技术的影响
3.4.1 20世纪下半叶对电工技术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3.4.2 21世纪上半叶电工技术发展趋势
4 电能利用与发电类型
4.1 电能利用
4.1.1 能源的分类
4.1.2 电能的利用及产生方式
4.1.3 电能利用的发展历程
4.2 现有的发电类型
4.2.1 火力发电
4.2.2 水力发电
4.2.3 核能发电
4.3 新型发电方式
4.3.1 太阳能发电
4.3.2 潮汐能发电
4.3.3 风力发电
4.3.4 地热发电
4.3.5 燃料电池发电
4.3.6 生物质能发电
4.3.7 核聚变人类未来的能源之星
4.4 发电、供电和用电的基本设备
4.4.1 发电机
4.4.2 变压器
4.4.3 无线电能传输
4.4.4 电动机
5 电力工业的发展与特点
5.1 电力工业发展概况
5.1.1 发电厂
5.1.2 断路器
5.1.3 电力传输
5.1.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5.1.5 电力网络
5.2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5.2.1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
5.2.2 国内外电力工业比较
5.2.3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方针
5.3 电力工业的特点
5.3.1 社会对电力生产、供给的要求
5.3.2 电力工业的三个特点
5.3.3 电力生产的特征
5.4 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5.4.1 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5.4.2 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5.4.3 电源结构和资源分布不平衡,电能局部地区供应不足
5.4.4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
6 电力系统简介
6.1 电力系统及其组成
6.1.1 电力系统
6.1.2 电力系统构成与运行
6.1.3 电力系统调度
6.1.4 电力系统规划
6.1.5 电力系统研究与开发
6.2 发电厂
6.2.1 火力发电
6.2.2 水力发电
6.2.3 核能发电
6.3 变电站
6.3.1 变电站作用
6.3.2 配电
6.4 智能电网
6.4.1 智能电网的发展历史
6.4.2 智能电网的结构
6.4.3 智能电网的建设目标
6.4.4 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7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7.1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7.2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7.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研究内容
7.3.1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理论基础
7.3.2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
7.4 我国高等学校的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
7.5 高电压新技术及其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7.5.1 高功率脉冲技术
7.5.2 等离子体
7.5.3 线爆技术
7.5.4 液电效应
8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技术
8.1 电力电子技术
8.1.1 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技术
8.1.2 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8.1.3 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应用
8.1.4 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工业中重要地位
8.1.5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与特点
8.2 电气传动技术
8.2.1 电气传动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8.2.2 电气传动技术的发展历程
8.3 智能电网中的电力电子技术
8.3.1 中国电网建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8.3.2 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9 电力通信技术
9.1 通信系统的组成
9.2 通信技术的发展
9.2.1 电话的发展
9.2.2 微波通信的发展
9.2.3 移动通信的发展
9.2.4 光纤通信的发展
9.2.5 卫星通信的发展
9.3 通信领域的新技术
9.3.1 蓝牙技术
9.3.2 纳米技术
9.3.3 紫外光通信系统的研究
9.3.4 同温层通信系统
9.4 电力通信网
9.4.1 电力通信网的定义及价值
9.4.2 电力通信的几种主要方式
9.4.3 电力通信网的特点
9.5 我国电力通信的现状
9.6 电力通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9.6.1 我国电力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9.6.2 我国电力通信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布局
9.6.3 国外电力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10 自动化
10.1 自动化概念和应用
10.2 自动化和控制技术发展历史简介
10.2.1 自动装置的出现和应用时期
10.2.2 自动化技术形成时期
10.2.3 局部自动化时期
10.2.4 综合自动化时期
10.3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10.4 自动化的现状与未来
10.4.1 机械制造自动化
10.4.2 工业过程自动化
10.4.3 机器人技术
10.4.4 飞行器的智能控制
10.5 自动化类专业介绍
11 建筑电气与智能楼字
11.1 建筑电气概述
11.2 建筑电气技术的产生、特点和发展趋势
11.3 智能楼字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11.4 智能楼字系统组成
11.4.1 楼宇自动化系统
11.4.2 通信自动化系统
11.4.3 办公自动化系统
11.4.4 综合布线系统
11.5 智能楼宇的现状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