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88 元
丛书名: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 作者:夏春玉 等 著
- 出版时间:2018/8/1
- ISBN:9787514194845
-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724.72
- 页码:53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机制创新与政策体系研究》整合流通结构理论、流通渠道理论、流通功能理论、流通信息化理论、物流理论等流通理论,结合新制度经济学、营销理论、供应链理论、信息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建构了一个包含农产品流通渠道、物流、流通信息化三大体系的系统性分析框架与创新性研究范式,为农产品流通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分析视角和更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同时,《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机制创新与政策体系研究》基于相关的研究结论,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探索了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机制创新与政策体系,为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提供了相应支持。
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改革,使农户成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基本组织单元。这两项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保障了农产品供应、繁荣了农产品市场,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然而,随着这两项改革的深化,一些新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其中尤以“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的情况下,小规模生产的农户组织与大市场流通格局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农产品流通一头连接着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家庭,另一头则连接着广大城市消费者,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的若干差异全都依靠此流通过程来调节。因此,在农业生产规模化不足和国内、国际市场融通大流通格局并存的情况下,高效率的农产品流通过程对农户增收、保证城市市场供应、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都至关重要。这正是本书的成书背景。
东北财经大学在流通问题研究方面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研究基础。早在1952年建校之初,东北财经大学(时称东北财经学院)就有一支力量雄厚的流通(贸易)经济研究与教学队伍,60多年来一直没有中断,随着1998年开始的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东北财经大学与流通有关的学科专业也发生了新的整合,流通经济、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替代了原来的商业经济与物资经济等相关学科。目前,东北财经大学的流通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流通理论(含农产品流通)、市场营销与物流管理,并逐渐在流通基础理论、农产品流通、营销渠道管理与网络营销等几个研究方向上形成了比较优势。近年来,东北财经大学营销与流通研究团队已经在In,dustrial Marketin,gManagement,Journal of Business-to-Busin,ess Marketin,g, American, Journal旷Agricultural Econ,omics等SSCI和SCI期刊,以及《管理世界》《财贸经济》《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中国软科学》等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近30项。
东北财经大学营销与流通研究团队对农产品流通问题的关注始于21世纪初。由于团队自身的专业背景与传统农业院校专业背景的差异,在进入农产品流通研究领域的最初,东北财经大学研究团队就选择了其积累比较丰厚,也比较擅长的研究视角——从流通理论和营销理论(尤其是营销渠道理论)的角度切入研究。这一研究视角虽然是专业背景决定的自然结果,但却使得该团队的研究形成了与传统农业院校学者差异明显的研究角度。如对“订单农业”的研究,传统农业经济背景的学者主要采用契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来解释“订单农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而对订单交易关系中的社会要素很少关注。基于这一点,东北财经大学研究团队选择从营销渠道管理领域中的渠道行为理论和渠道治理理论两个角度切入对“订单农业”运行中存在问题的研究,重点从若干社会要素(如关系中的权力结构、农村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交易关系中的冲突与感知公平等)来解释农产品交易关系。这个独特的视角与传统农业经济研究视角恰好是互补的,可以更为完整地理解包括“订单农业”在内的农产品交易关系。以流通理论和营销理论为研究视角,东北财经大学研究团队先后申请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期间发表了几十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了2本专著。
在前述研究积累的基础上,东北财经大学研究团队于2012年投标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机制创新与政策体系研究( 12JZD025),并幸运地中标该项目。
夏春玉,男,1962年生,先后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陕西财经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分获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曾留学日本一桥大学、北九州大学等。现任东北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委省政府及大连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全国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流通30人论坛(G30)首批专家等。
长期从事流通理论、物流与营销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公开出版《现代商品流通理论与政策》、《中国流通经济论》(日、韩文版)、《流通结构,竞争与行为》(日文版)、《流通概论》、《现代物流概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国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研究》等专著、教材10余部,在《管理世界》、《财贸经济》等国家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20余项。曾入选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大连市首批领军人才等,荣获建国60年影响中国流通发展与改革突出成就奖。
第一章 涉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
第二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农产品商流、物流与信息流的互动关系研究
第一节 农产品商流体系分析
第二节 农产品物流体系分析
第三节 农产品信息流体系分析
第四节 农产品商流、物流、信息流互动关系分析
第五节 总结及研究展望
第三章 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实现方式研究以北京新发地市场为案例
第一节 理论背景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案例分析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四章 农产品流通渠道治理:契约与管理控制
第一节 契约型农产品渠道中的契约治理、企业控制与农户绩效
第二节 非对称依赖渠道关系中的契约治理和投机行为市场不确定性与政府支持的调节作用
第三节 契约型农产品营销渠道治理过程研究收购商管理控制的中介作用
第四节 本章的管理启示
第五章 鼢农产品流通渠道中的人际关系对交易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订单农业\"中的人际关系对农户投机行为的影响机制
第二节 人际关系对农户投机行为的影响:农户感知公平的中介作用
第三节 专有资产投入、人际信任对关系稳定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管理建议
第六章 陟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
第一节 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O2O体系框架
第二节 电子商务破解生鲜农产品流通困局的内在机理——基于天猫生鲜与沱沱工社的双案例比较研究
第三节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行业前景分析
第四节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建议
第七章 黪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第一节 农产品物流成本与效率分析
第二节 农产品物流体系创新
第三节 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路径
第八章 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建设
第一节 农产品流通信息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第二节 农产品流通信息渠道选择分析
第三节 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建设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第四节 我国农产品流通信息传播渠道优化与信息平台建设策略
第九章 陟农产品流通成本构成与利润分配
第一节 价格高涨背景下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解构研究
第二节 短渠道中的农产品流通成本与利润解构研究
第三节 不同流通渠道下农产品流通成本与利润解构研究
第四节 不同类型农产品零售终端的成本利润对比研究
第十章 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研究
第一节 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表现与特点
第二节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成因——对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的外部因素研究
第三节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动态冲击效应的计量分析
第五节 日本稳定蔬菜价格过度波动的经验与启示
第十一章 农产品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其原因
第一节 流通领域典型农产品安全事件及其监管因素分析
第二节 农产品流通中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苍山县调查数据为例
第三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流通主体原因
第四节 流通领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模式
第五节 保障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第十二章 农产品流通政策体系建设
第一节 农产品流通政策的界定
第二节 我国现行农产品流通政策的梳理与评价
第三节 国外农产品流通政策评介与启示:以美、日、巴西为例
第四节 完善我国农产品流通政策体系的建议与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