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清供:国画背后的世界》通过对国画历史上的代表性人物如钱选、石涛、倪瓒、八大、马远、陈洪绶、夏圭、法常等画家及其画作的介绍,将这些国画作者的人生经历、境界和追求揭示出来,同时在介绍过程中将自己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诉诸笔端,读来颇令人感怀。全书文字优美,意境高远,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横溢的才气及深刻的人文情怀。
《生命清供:国画背后的世界》 是一本有关中国画的品味之作。通过对国画历史上的代表性人物及其画作的介绍,本书将诸位画家的人生经历、境界和追求揭示出来,同时也将作者自己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流于笔端,走到绘画的背后,去揣摩那里深藏的画家心灵隐微,那些曾经感动过画家的幽深生命体验,读来颇具启发意义。全书文字优美,意境高远,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横溢的才气及深刻的人文情怀。
引子
石涛说:“与其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1]这话可以说是这位独创派大师一生绘画实践的总结。呕血十斗,是技巧上的追求;啮雪一团,是精神上的超升。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反复琢磨,以期达到技巧的完足。技巧当然是作画的基础,但一个有创造的画家不能仅停留在技巧的追求上,而应超越巧,由技而进于道。因为中国画强调的是“心印”,绘画的空间形态是心灵的显现。绘画不光靠“学”,还要靠“养”。导致绘画成功的关键因素不是知识,而是智慧,是独特的精神境界。所以,养得一片宽快悦适的心灵,就像石涛所说的吞下一团洁白的雪,以冰雪的心灵—毫无尘染的高旷澄明之心—去作画,才能自创佳构。一片山水就是一片心灵的境界,一朵水仙也映照出画家的魂灵。中国画发展到中唐以后,越来越强调,形式本身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导入到它内在丰富意味世界的引子。宋元以来文人画家论山水画,多不是把它当作外在的观赏风景,正像清初画家恽南田所说的,倪云林萧疏小笔,一木一石有千岩万壑之妙,而“以一木一石求云林,几失云林矣”。而花鸟画家也多强调与花卉、家禽、野鸟之类的外在风物无关,如果研究八大山人,仅停留在他画的是鹌鹑还是鹧鸪这样的分辨上,永远不可能了解八大山人。在一定程度上真可以说,宋元以来的中国绘画的意象世界是花非花,鸟非鸟,山非山,水非水。其追求在形式之外,如九方皋相马,在“ 骊黄牝牡之外”。
缘此,这本有关中国传统绘画的小书,不是对中国画的专门性研究著作,也不是有关传统绘画的鉴赏,而是想透过中国画的外在形式,走到绘画的背后,去揣摩那里所深藏的画家心灵的隐微,那些曾经感动过画家的幽深生命体验,发现中国画家的内在人文关怀。
朱良志,1955年生,安徽滁州人,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美学、中国艺术。主要作品有:《石涛研究》《扁舟一叶:理学与中国画学研究》《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南画十六观》等。
目录
一 秋江待渡 1
二 生命清供 18
三 新桐初引 38
四 暮鸦宾鸿 60
五 好雪片片 77
六 山静日长 98
七 苇岸泊舟 116
八 落花时节 135
九 寒潭鹤影 149
十 潇湘八景 172
十一 口如扁担 190
十二 秋月正孤 220
十三 乾坤草亭 244
十四 明河见影 261
十五 云烟飘渺 274
“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