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责任延伸 EPR 理论、政策与实践》为东北大学教授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结题的成果,全书结构清晰、内容严谨、论述详尽,通过梳理中国应对废弃物问题的政策演变揭示了已有政策的缺陷,并给出了可供参考的学界建议。本书具有一定的理论并现实价值,值得推荐!
郑云虹 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现任教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际商务与环境。至今,以第*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多项。
目录
第一章绪论 4
1.1 研究背景 4
1.2 环境治理中的两个缺口 6
1.3 延伸生产者责任(EPR)概念的提出 8
1.4 EPR制度的实施对象 10
1.5 主要研究内容 11
第二章废弃物问题及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13
2.1 废弃物问题的产生 13
2.1.1 废弃物的定义 13
2.1.2 废弃物的分类 15
2.1.3 EPR制度对废弃物的界定 17
2.1.4 废弃物的自然环境问题 19
2.1.5 导致废弃物问题的原因 21
2.1.6 解决废弃物问题的焦点 23
2.2 废弃物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24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4
2.2.2 外部性理论 25
2.3 废弃物管理政策的理论依据 28
2.4 废弃物环境责任的界定 30
2.5 生产者承担延伸责任的合理性 32
第三章延伸生产者责任的理论综述 36
3.1 延伸生产者责任的理论基础 36
3.1.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6
3.1.2 循环经济理论 37
3.1.3 外部性内部化理论 38
3.1.4 环境规制理论 40
3.2 对生产者责任认识的演进 42
3.2.1 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者责任 42
3.2.2 生产者的社会责任 44
3.2.3 生产者的环境责任 45
3.3 延伸生产者责任的涵义 46
3.3.1 EPR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46
3.3.2 延伸生产者责任内容的确定 50
第四章延伸生产者责任(EPR)制度的运行机制 54
4.1 延伸生产者责任(EPR)制度的运作机理 54
4.1.1 EPR制度下政府与责任企业的博弈 58
4.1.2 EPR制度下的责任企业与回收商的博弈 67
4.2 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的运作模式 71
4.2.1 生产者自建回收系统模式 73
4.2.2 回收业务外包模式 75
4.2.3 生产厂商联盟回收模式 82
4.2.4 厂商回收模式选择机理 86
4.2.5 厂商回收模式选择决策 98
第五章延伸生产者责任(EPR)政策 100
5.1 可循环性标准(Recycled Content Standard) 100
5.1.1 政策运作原理 101
5.1.2 政策激励效果 102
5.2 污染产品税(Pollution-Related Product Tax) 102
5.2.1 政策运作原理 103
5.2.2 政策激励效果 104
5.3 庇古税(Pigou vain Tax) 105
5.3.1 政策运作原理 106
5.3.2 庇古税应用 108
5.4 补贴政策(Subsidy Policy) 111
5.4.1 政策运作原理 111
5.4.2 环境补贴应用 113
5.5 预付费(Advance Disposal Fees,ADF) 113
5.5.1 政策运作原理 114
5.5.2 政策激励效果 114
5.6 押金-返还制度(Deposit-Refund System) 115
5.6.1 政策运作原理 117
5.6.2 政策激励效果 118
第六章发达国家延伸生产者责任(EPR)实践经验 120
6.1 欧盟的EPR实践 120
6.1.1 欧盟EPR的立法概况及其特点 120
6.1.2 德国EPR的实践 129
6.1.3 英国EPR的实践 141
6.1.4 荷兰EPR的实践 150
6.2 日本的EPR实践 158
6.2.1 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 158
6.2.2 日本EPR的实践以电子废弃物为例 161
6.2.3 日本EPR制度的特点 167
6.2.4 日本废弃物治理的主要经验 169
6.3 美国的EPR实践 170
6.3.1 美国废弃物治理的发展历程 170
6.3.2 美国EPR的主要实践 175
6.3.3 美国EPR制度的特色及废弃物治理经验 180
6.4 瑞士的EPR实践 184
6.4.1 电子废弃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184
6.4.2 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的运作模式 185
6.4.3 瑞士EPR制度的特色 189
6.5 发达国家废弃物治理的经验总结 189
第七章我国EPR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实践 192
7.1 我国EPR制度的立法现状 192
7.1.1 我国EPR制度的立法沿革 193
7.1.2 我国EPR制度的立法缺陷 198
7.2 我国EPR制度的实践 200
7.2.1 我国EPR制度的实施现状 200
7.2.2 我国电子废弃物的EPR实践 205
7.2.3 我国报废汽车的EPR实践 219
7.2.4 我国EPR制度的实施困境 228
7.3 我国EPR制度的实践思考和建议 230
7.3.1 明确责任主体的定位 231
7.3.2 健全激励机制和配套措施 234
7.3.3 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236
参考文献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