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的冰凌花》讲述了某大城市的十二名男女中学生在“文革”的特殊年代,各自怀着天真幻想及美好的理想,在长白山深处的林区小村插队落户的故事。
《手上的冰凌花》记录了那段太多的辛苦、太多的困惑、太多的伤痛、太多的泪水,以及存有的一些温馨、一些骄傲、一些感激的岁月。那些曾经捧在手上的冰凌花,看似柔弱娇嫩,却又铁骨铮铮,长久震撼着这群年轻人的心灵,也成为这一代人中许许多多青春生命的缩影。我们不仅把这部小说送给我们的同龄人和后来者,更愿把它送给那神奇雄伟的长白山老林子,送给那里的一石、一树、一花、一水,告诉它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切,不会忘记与它们同在的那段有悲有泪有笑有歌的青春年华,不会忘记那些用青春生命所催开的冰凌花……
那些曾经捧在手上的冰凌花,看似柔弱娇嫩,却又铁骨铮铮,长久震撼着这群年轻人的心灵,也成为这一代人中许许多多青春生命的缩影。我们不仅把这部小说送给我们的同龄人和后来者,更愿把它送给那神奇雄伟的长白山老林子,送给那里的一石、一树、一花、一水,告诉它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切,不会忘记与它们同在的那段有悲有泪有笑有歌的青春年华,不会忘记那些用青春生命所催开的冰凌花……
《手上的冰凌花》是一部真诚描绘知青生活的好小说,与我读过的早期知青“伤痕文学”作品不同,它没有诉苦,没有批判,也没有悔恨,是作者亲身经历了那段“上山下乡”的人生磨炼,又沉淀40年之后,步入“知天命”的岁数了,而且事业有成,在工作繁忙、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日子里,打开记忆的闸门,奋笔写书,吐露心声。作者为什么会出现非写不可、欲罢不能的心情?大概这就是造就文学的人性。我揣度曹雪芹在“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穷困境遇中撰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身后16年才刻本付梓,没有一文钱稿费,与名利毫无关系,却非写不可,欲罢不能,大概就因为那是他生命中不可忘怀的组成部分。我无意将今天的作者与大文豪相提并论,只是说,他们写小说的心情是相通的,这种由感情驱动的作品,才有可能进入文学的殿堂。
这部近似纪实体的长篇小说,讲述大城市的12名男女中学生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各自怀着美好幻想或天真的理想,来到长白山深处的林区小村“插队落户”的故事。就当年的政策要求而言,他们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知识分子工农化”,当一辈子农民,还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消灭城乡差别”的历史重任。其实,知青“上山下乡”是家长和孩子们都无法抗拒的潮流,这些中学生已经“停课闹革命”两三年了,算不上“知识分子”,此时下乡务农就是被迫辍学和虚假就业——千百万中学生同时涌向劳动力已经大量“窝工”的农村,反而增加农民的负担。我作为下放干部也到农村“插队落户”,了解我们这些失业者“就食于民”的政策何等荒谬。
王晓云,女,1952年出生,吉林长春人。1968年下乡。毕业于清华大学,大学讲师。现在加拿大工作生活。此小说为其处女作。
朱平,男,1952年出生,吉林长春人。1968年下乡。当过兵,做过工人,干部。曾用四年时间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通过全国自学考试。现从事文学创作。
序
前言
引子
回望校园
途中奇遇
走进新家
初识小村
苏元来了
怀念妈妈
买粮路上
放树秘诀
唢呐飞扬
迎新聚餐
春节做客
秧歌拜年
和平抽烟
兄妹情谊
林光生病
探家之路
开垦荒山
吃哈什蚂
借宿农家
水泡风波
打靶夺冠
谣言蜂起
喇蛄盛宴
住地呛子
苦中有乐
玉兰托媒
午夜狂风
归楞号子
老马欺生
惨痛往事
彩礼清单
珍儿的书
山中迷路
两情相悦
老牛喝油
日出东方
女人命运
新华出嫁
冰释前嫌
冬抽木通
火烧粮仓
狗围历险
智端熊仓
黑瞎剩儿
蘑菇创收
开山钥匙
英雄马杰
代妹受过
祸不单行
爱的迷茫
雷电之灾
苏元看地
香消星陨
曲终情归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