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探险家西尔万·泰松曾自许四十岁前在森林深处过一段隐居生活。于是,他在贝加尔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亚小木屋里居住了六个月。*近的村庄在一百二十公里以外,没有邻居,偶尔有奇怪的访客。冬季,气温降至零下三十摄氏度;夏季,熊在湖岸陡坡出没。他带了书籍、雪茄和伏特加,在这片荒原中,自创了一种朴素而美好的生活,时间缩减为几个简单的行为:面朝湖泊和森林,注视着日子流逝;砍柴,钓鱼,做饭;大量阅读;在山间行走;在窗前喝伏特加。
我曾向自己承诺,四十岁前在森林深处过一段隐居生活。
我在贝加尔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亚小木屋里居住了六个月。村庄在一百二十公里以外,没有邻居,不通道路,偶尔有人造访。冬季,气温降至零下三十摄氏度,夏季,熊在湖岸陡坡出没。简言之,这儿是天堂。
我带去了书籍、雪茄和伏特加。至于其他天地,静寂,孤独已在那里。
在这片荒原中,我自创了一种朴素而美好的生活,度过的这段生命紧缩为几个简单的行为。面朝湖泊和森林,注视着日子流逝。砍柴,钓鱼做饭,大量阅读,在山间行走,在窗前喝伏特加。小屋是一个捕捉自然颤动瞬间的理想观测站。
我经历了冬春,感受了幸福、绝望,以及最终的平和。
在泰加森林深处,我逐渐蜕化。静止的生活为我带来了从旅行中无法获取的东西。此地的神灵助我驯服了时间,而我的隐居生活便成为这些变化的实验室。
每天,我都把自己的思绪记录在笔记本上。
这本隐居日记,正捧在您的手中。
我很早就懂得,我做不了什么大事来改变世界。于是,我向自己允诺在一座小木屋里独居一段时间。在西伯利亚的森林里。
我获得了一幢在贝加尔湖畔、远离一切的枞木屋。
在六个月间,在那个距离最近的村庄得步行五天的地方,在无边无际的大自然中,我试着过得幸福。
我认为我达到了这一目标。
两只狗、一个烧木柴的火炉、一扇朝向湖泊的窗,生命有这些就够了。
如果自由就在于拥有时间呢?
如果幸福源自能够支配孤独、空间和寂静呢?这些都是未来的世代所缺少的。
只要森林深处还有小木屋,那就不会是一无所有。
西尔万·泰松致读者
我在中国旅行时我不记得是在西藏北部、甘肃还是内蒙古了脑海中总是有一幅神秘的画面。那是法国东方学家伯希和的照片。他1908年一路走到敦煌,研究上溯到六世纪的宗教卷子。在一张质量不高的底片上,他坐在一个洞穴里,在半明半暗的烛光下阅读佛经。对我来说,这张照片如同一幅具有象征意义的图画,凝聚了翻译工作的全部神秘。长久以来我都以为所有译者都和伯希和一样,像个炼金术士翻看难懂的魔法书一样埋首于黑暗的秘密里。今天他们还这么工作吗?把一种语言的韵律毫发无伤地带到另一种语言里,保留着原来的音调特点和意义,这难道还不是魔术吗?
得知自己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的旅居日记被翻译成了中文,我很高兴。北方读者可能会觉得有些地方眼熟。中国北方的森林一直延伸下去就是一片叫做泰加森林的地方。两处的气候是一样的。奔腾在大兴安岭和俄罗斯东部的老虎是一样的。不管从国境的哪边看,同一群隐士都追寻着同样的寂静。也许译者偶尔也会向往宁静孤独吧?
西尔万泰松
Sylvain Tesson, 1972-
法国作家、记者、旅行家,欧洲探险行会会长。十九岁那年,骑摩托车穿越冰岛中部,并参加了婆罗洲洞穴探险。后与好友亚历山大普森一起骑单车环游世界。自1997年以来,泰松以步行、骑单车或骑马的方式游历中亚。2010年,他在贝加尔湖畔居住了六个月,其间所写的日记结集成《在西伯利亚森林中》,获得2011年美第奇文学奖,其中文版于2016年获得傅雷翻译出版奖。
泰松至今已出版十多部游记,其短篇小说、影集和随笔也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