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其中之一,主要讲述著名国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美协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黄浦画院院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国画家胡振郎先生关于家世亲人、学艺经历、师友交往、丹青事业及人生阅历的回顾。虽人生经历坎坷曲折,却砥砺前行。他出身贫寒,其少年经历,浓缩着旧中国乡村生活的悲惨缩影;他立志求学,其经历的高考映衬出脱颖而出的人生际遇;他入职上海美协,见证海派画坛三十余年的兴衰跌宕;他首批援藏,感受藏地文化,经历解放初边疆的艰苦岁月;他创办上海首家民办画院黄浦画院,助推沪上美术界的改革开放。虽说永远在路上,坚韧的人一定*终抵达成功。胡振郎的口述如风情写真,娓娓道出一位画家与海上画坛几十年的风云历程。
著名国画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胡振郎,虽人生经历坎坷曲折,却砥砺前行。他出身贫寒,其少年经历,浓缩着旧中国乡村生活的悲惨缩影;他立志求学,其经历的高考映衬出脱颖而出的人生际遇;他入读浙江美院,师从名家,亲历大跃进时代的校园生态;他入职上海美协,见证海派画坛三十余年的兴衰跌宕;他首批援藏,感受藏地文化,经历解放初边疆的艰苦岁月;他创办上海首家民办画院黄浦画院,助推沪上美术界的改革开放。虽说永远在路上,坚韧的人一定*终抵达成功。胡振郎的口述如风情写真,娓娓道出一位画家与海上画坛几十年的风云历程。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成立于
1953年
6月,首任馆长张元济先生由毛泽东
主席提名,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亲聘。建馆六十余年来,上海市文史研究
馆由历任市长共延聘近
1 200名馆员。馆员专业遍及文化历史、金石书画、
新闻出版、教育学术、戏剧电影、传统医学、传统体育等多个领域,多以深邃
造诣、杰出成就和一定的社会影响,成为专业翘楚乃至具有代表性的知名
之士。他们在人生和事业道路上所经历蕴积的波澜起伏、经验见识和丰富
阅历,是具有多重价值的宝贵的人文历史资源。
为了充分发掘文史馆馆员群体所特有的珍贵而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
保存历史记忆,记录时代风云,推动口述历史研究工作,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于
2013年
7月正式成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著名历史
学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姜义华和熊月之先生联袂担任中心主任。中
心成立后,即聘请沪上学有专长的十位文史学者担任特聘研究员,启动上
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编撰项目。为了保证丛书
的整体质量,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后,确定以下编撰原则:
一、丛书主要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同时适当选取符合要求的馆
外人士为访谈对象(即口述者)。
二、丛书恪守口述历史征集途径和开展过程的规范性。凡列选书目,
概由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先根据相关原则选取访谈对象。征得同意后,由口
述历史研究中心约聘的撰稿人拟定采访提纲,经中心审议和口述者认同后
付诸实施。访谈结束后,由撰稿人在文字笔录对比录音、影像的基础上整
理成文,最终由口述者本人修订定稿。
1
三、丛书注重口述历史区别于一般自传或回忆录的独特性。
访谈范围涉及口述者家世、经历、事业、交往、见闻等多个方面,尤其重视本
人在场或参与之所历、所见、所闻、所传、所思,具有历史价值却缺乏文字资
料的内容。
四、丛书本着客观的态度保存口述者的记忆。由于认识水平和记忆
偏差,其内容可能与事实有出入。撰稿人应对口述中出现的人、地、物名及
时、空、事件等进行必要的核对,尽量减少常识性错误,必要时可加以注释
论证,亦可视具体情况在正文后面附录口述者活动年表等相关资料。
五、丛书在整理成稿并交付出版时,除了部分内容因涉及敏感暂不公
开,或不得已而有所技术处理外,应努力保持资料原貌,切忌依据主观价值
标准任意删除或更改,以此体现对口述者、对口述历史的尊重,同时也给口
述资料的使用者保留可供继续解读和分析考证的空间。
六、丛书按照以图辅文、以图证史的原则向口述者征集和选用图片,
包括照片、书信、手稿、字画、实物摄影等各种形式的图像资料,基本要求
是:图片题材应该与口述内容直接关联,图片质量应该达到刊用水准,图片
说明应该以新闻报道原则来撰述,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基本齐全。
我们热忱希望丛书的编撰出版能拓展史料搜集的范围,能丰富读者对
历史的认知,也衷心希望大家对我们编撰工作中存在的疏漏或差错,不吝
批评指正,以利于口述历史的健康发展。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胡振郎,著名国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美协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黄浦画院院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邢建榕,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上海史和档案文献研究,曾任《档案与史学》杂志主编。现任上海市档案馆副馆长、研究员,上海文史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魏松岩,上海市档案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