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与健体防身》在内容上考虑传统武术的长拳、短打、刚、柔等特点,分别选取了太极拳(柔性拳种)、八极拳(短拳类)、劈挂拳(长拳类)、翻子拳(长短结合兼有螺旋翻转的特点)和中国短兵(综合刀剑器械的特点)进行介绍,以使广大读者和高校的学子对传统武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与学习。
此外,《传统武术与健体防身》在保持拳种风格特点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短学期学制(比如上海大学采取的10周一学期)的特点,精选学习内容,并编创了适合实际教学的若干精要传统套路。
当代中国强调发展,同样要重视传统。没有发展,社会将停滞不前,而丢掉传统,发展将失去根基。在全球化趋势下,保持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明的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山东大学陈炎教授曾指出:汉字、中医、中餐和武术这些中国元素是人文版的中国“四大发明”,而武术则“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情感方式”,是“中国文化最为集中、最有特色的表现形式”。
传统武术之所以能够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不断发展,且能传播到世界各地,就是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格斗术,而且具有良好的健身功效和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伴随着近代的西学东渐,传统武术在20世纪初就已拉开了科学化和体育化的序幕。而当代中国的文化断裂则最终把中国武术分为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两个截然不同的形态。当武术走入运动场成为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尤其是在削足适履地进入奥运会无果之后,越来越多的武术文化学者和教育学者开始反思那种新编武术项目是否能完全代替传统武术,承担起武术教育和武术文化传承的功能。
笔者在对上海部分高校的武术教学进行调查中发现,高校武术教学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学校的武术教学基本停留在武术套路层面,且主要涉及三路长拳、初级剑、功夫扇、初级长拳、简化太极拳等新编武术项目,传统武术内容消失殆尽。而在武术教学中还突出地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学生喜欢武术,但对武术课喜欢程度不大,且课程学习结束后很少有学生能坚持习练;第二,学生对武术的掌握和理解基本局限在武术套路的演练上,原有课程弱化了对学生的武术攻防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三,课程内缺乏更多的关于武术理论知识和相关文化的介绍,从而使学生对武术这门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知;第四,缺乏足够的拳道礼仪规范要求,也缺乏对学生足够的尚武精神培养。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远离了武术教育本身追求的价值,也远不能达到个性化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培养目标。欣慰的是,如上问题也正在激发越来越多的武术和体育教育工作者探索如何能让更多的当代大学生喜欢武术、习练武术,并能热爱传承自己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和技艺。
第一章 武术概论
第一节 武术概述
第二节 武术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第三节 武术的流派和分类
第四节 古代武术论著简述
第二章 传统武术与中国文化
第一节 传统武术的哲学渊源
第二节 传统武术的古典之美
第三节 传统武术与中医的相互影响
第四节 传统武术的伦理型文化特征
第三章 传统武术功法训练
第一节 武术功法释义
第二节 传统武术功法的分类及其内容
第三节 传统武术功力练习的常用方法
第四章 柔中寓刚——太极拳
第一节 太极拳历史溯源
第二节 太极拳的身心兼修功效
第三节 太极拳基本技法
第四节 传统太极拳基本套路的教与学——武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
第五章 贴身短打——八极拳
第一节 八极拳历史溯源
第二节 八极拳的内容、风格特点及习练要领
第三节 八极拳基本技法
第四节 八极拳基本套路的教与学——八极拳小架十五式
第六章 体用兼备——劈挂拳
第一节 劈挂拳历史溯源
第二节 劈挂拳的内容、风格特点及习练要领
第三节 劈挂拳基本技法
第四节 劈挂拳基本套路的教与学——劈挂拳精要十八式
第七章 善之善者——翻子拳
第一节 翻子拳历史溯源
第二节 翻子拳的内容、风格特点及习练要领
第三节 翻子拳基本技法
第四节 翻子拳基本套路的教与学——翻子拳精要十六式
第八章 武之尊者——中国短兵
第一节 短兵历史溯源
第二节 短兵运动特点
第三节 短兵基本技法
第四节 短兵的辅助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