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规划教材、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本书重点讲授零(构) 件和器件在不同服役条件下的失效方式及其对性能的要求, 以及机械设计者和制造者必须具备的材料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介绍各类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与冷、热加工(或合成) 工艺、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 并以实例说明如何根据零(构) 件或器件的不同服役条件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选材。
全书共分12 章, 包括机械零件(或器件) 的失效分析、碳钢、钢的热处理、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零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工程材料在典型机械和生物医学上的应用。为帮助学生思考、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各章后均附有习题与思考题。本书力求做到加强基础、突出重点、注重应用和适应面广。
本书主要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化工机械、飞行器制造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程力学、理论与应用力学、口腔医学、管理工程等专业本科生使用, 参考学时数为50 学时。本书也可供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等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4版前言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入选西安交通大学“十三五” 规划教材, 也是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工程材料基础” 的指定教材。
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程力学、理论与应用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口腔医学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工程材料” 或者“机械工程材料” 等类似课程的教材或者参考教材, 参考学时50 学时。
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被普遍接受, 材料学科发展迅猛, 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 以满足低碳环保、国防尖端科技的迫切需求。本书在保持上一版体系、结构、内容和特色不变的基础上, 对内容进行了适当的修订, 具体如下: ①第六章增加了难熔金属及其合金, 主要介绍难熔金属的特点及其在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工程应用; ②第八章适当补充了陶瓷材料的分类与制备方面的内容, 增加了“陶瓷材料在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的内容; ③调整了部分章节内容, 删除了上一版的“第十一章 材料改性新技术”, 在第十章增加了“第七节 纳米材料”, 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 ④对上一版中的一些文字方面的错误做了修改。
本书分为12 章, 包括机械零件(或器件) 的失效分析、碳钢、钢的热处理、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零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工程材料在典型机械和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本书由西安交通大学沈莲教授编写和修改绪论及第一、二、四、五、六(第一节至第五节)、七、十一章、十二章, 范群成教授编写和修改第三、九、十(第一节至第六节),王红洁教授编写和修改第八章、第十章第七节, 孙巧艳教授编写第六章第六节, 并负责本书文字、图表等修订。全书由沈莲教授担任主编, 西安交通大学金志浩教授担任主审。华中科技大学周凤云教授、西安理工大学任润刚副教授曾参加编写本书第1 版部分内容, 在此表示感谢。
在编写过程中, 作者参阅了国内外出版的有关教材和资料, 在此对相关作者一并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书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 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目录
第4 版前言
第1 版前言
绪论 1
第一章 机械零件(或器件) 的失效
分析 4
第一节 零件在常温静载下的过量变形 4
第二节 零件在静载和冲击载荷下的断裂 9
第三节 零件在交变载荷下的疲劳断裂 14
第四节 零件的磨损失效 21
第五节 零件的腐蚀失效 24
第六节 零件在高温下的蠕变变形和断裂
失效 28
第七节 电子器件的失效 30
习题与思考题 38
第二章 碳钢 39
第一节 纯铁的组织和性能 39
第二节 铁碳合金中的相和组织组成物 45
第三节 Fe-Fe3C 相图 47
第四节 钢中常存杂质元素对钢性能的
影响 62
第五节 钢锭的组织和缺陷 64
第六节 压力加工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65
第七节 碳钢的分类、牌号及用途 71
习题与思考题 76
第三章 钢的热处理 78
第一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78
第二节 奥氏体转变图 80
第三节 钢的普通热处理 86
第四节 钢的表面热处理 93
第五节 钢的特种热处理 97
习题与思考题 102
第四章 合金钢 103
第一节 概述 103
第二节 合金结构钢 108
第三节 合金工具钢 121
第四节 特殊性能钢 130
习题与思考题 145
第五章 铸铁 146
第一节 铸铁的石墨化 146
第二节 各类铸铁的特点及应用 148
习题与思考题 155
第六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157
第一节 铝及铝合金 157
第二节 镁及镁合金 167
第三节 铜及铜合金 169
第四节 钛及钛合金 179
第五节 轴承合金 182
第六节 难熔金属及合金 186
习题与思考题 194
第七章 高分子材料 196
第一节 概述 196
第二节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特点 202
第三节 常用高分子材料 205
习题与思考题 221
第八章 陶瓷材料 222
第一节 概述 222
第二节 工程结构陶瓷材料 228
第三节 陶瓷材料的强度设计 230
第四节 金属陶瓷 232
习题与思考题 235
第九章 复合材料 237
第一节 概述 237
第二节 增强材料及其增强机制 239
第三节 常用复合材料 242
习题与思考题 249
第十章 功能材料 250
第一节 概述 250
第二节 电功能材料 251
第三节 磁功能材料 255
第四节 热功能材料 257
第五节 光功能材料 260
第六节 其他功能材料 262
第七节 纳米材料 265
习题与思考题 271
第十一章 零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 272
第一节 常用力学性能指标在选材中的
意义 272
第二节 断裂韧度在选材中的意义 275
第三节 零件实物性能试验的重要性 276
第四节 材料强度、塑性与韧性的合理
配合 278
第五节 选材方法 279
第六节 典型零件选材及工艺路线 287
习题与思考题 291
第十二章 工程材料在典型机械和生物
医学上的应用 293
第一节 工程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293
第二节 工程材料在机床上的应用 297
第三节 工程材料在热能设备上的应用 301
第四节 工程材料在仪器仪表上的应用 306
第五节 工程材料在石油化工设备上的
应用 308
第六节 工程材料在航空航天器上的
应用 311
第七节 工程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317
习题与思考题 325
参考文献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