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吉林大学的哲学传统中,多年从事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在哲学观、辩证法和中西马哲学比较研究的学理基础等方面用力较多。本自选集收录了作者在上述几方面有代表性的论文,其中有多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该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现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广阔领域,但都围绕着哲学的基础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说是在哲学的根基处所做的哲学思考。所选论文大都有作者独特的理论见解,可以启发更多的思想和讨论。
从1978年春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算起,我的哲学生涯已满四十年了。我曾在博士论文的后记中提出做哲学的学生的口号,这既是对胡塞尔号召的回应,也是当时已意识到的哲学作为职业或志业的根本性质,无论是做学生还是老师,选择了哲学就是选择了终生学习的生活方式。我也曾讲过自己不够勤奋、刻苦,算不上哲学的好学生,但自觉还算是对吉林大学哲学学术传统认真学习和传承的本土化学生。在做哲学教师三十多年的岁月中,粗略算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出版了几本哲学著作,这些著作和文章也产生了一些学术影响,其中大多都能看到吉林大学哲学的一些特色和观点的传承。2010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论文集《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书名用的是我大学二年级为毛泽东哲学思想课写的作业的标题,这篇作业经修改后也成了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这次出版的《自选集》有近半数文章已收录在该书中。此次结集的文章想集中呈现我对哲学基础理论的思考,故名为在哲学的根基处自由思想,这也更有吉林大学哲学的风格和特色。
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始自20世纪50年代刘丹岩教授创建的哲学教研室,1958年建立哲学系。传说当时刘丹岩老师有四大弟子,他们是高清海、邹化政、舒炜光和侯放。这四个人,中侯放老师1957年被定为右派,下放农村劳动二十年,回校后已难有大的学术作为。其他三人分别成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和科学技术哲学的奠基人。由于50年代特定的意识形态和苏联模式哲学教育的规范,当时的哲学研究基本上都是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但刘丹岩教导弟子们学哲学需要抓住根本、要独立思考、追根究底,并对苏联模式教科书提出质疑和批评。这种符合哲学本性的哲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为弟子们奠定了哲学思想家的基础,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为他们带来了人生的厄运。舒炜光老师少年成名,历经磨难,英年早逝。邹化政老师1957年定为右派,下放农场劳动,文革时定为反革命分子,在校图书馆扫地多年。高清海老师多次受到政治批判。幸运的是他们并未像侯放老师那样长期离开校园,仍能坚持读书思考。按照我的理解,高清海老师坚持史论结合,理论和现实结合的方法,力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创造符合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邹化政老师则从西方哲学发展的逻辑出发,力求创造真正超越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思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舒炜光老师则希望概括现代科学的发展成果,力求创造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他们都在践行着自己的青春理想,都取得了原创性的重大的理论成就。我们入大学时,舒老师已患喉癌,发声困难,印象中只听过他几次讲座和会议发言。本科时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邹化政老师,他给我们系统讲过两门课程,后来我旁听过一些他给研究生的讲课。1988年我考取高清海老师的博士研究生,从此与老师一起学习、讨论、研究,基本上是在追随高老师的思路思考和写作。
收入《自选集》中关于辩证法的几篇论文受邹化政老师影响最大。辩证法是区别于形式逻辑的内容逻辑或内涵逻辑,它的任务是要把握思想内容亦即事情本身的真理;辩证法因而是具体普遍的真理,不是僵死的抽象的共同点或共相;辩证法作为思辨推理的逻辑必然性只能在思想内容的自我否定、自己运动和自身发展中找到历史的根据,等等。这些关于辩证法的理解都是邹老师在课堂上教给我们的。我的论文尝试作一些更具体的分析,比如,在思辨推理中,分析与综合是如何统一的;为什么说一切科学都是应用逻辑;怎样理解生命和精神是辩证法的本体基础;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法应有的理论内容和理论形态是什么,等等。我自己认为,我对辩证法的思考有新意的观点是,辩证法作为具体普遍的真理,它的具体性也应包含丰富的感性具体,因而辩证法必然是包含着直觉或直观,是直觉与逻辑的统一;辩证法的真正主体或实体是精神和生命,辩证法是对生命的领会和精神的自觉。因而,辩证法既是认知概念框架的思维方式,也是价值态度框架的人生理想。遗憾的是对这些观点的论证还很简略,希望以后还有精力作得更扎实一些。
吉林大学的哲学传统影响使我总是留恋哲学中那些最基本的形而上学问题。但从我们学习哲学不久,现代西方哲学各派学说先后介绍到国内,而整个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流即是拒斥和消解形而上学,这与我的哲学兴趣和倾向发生冲突。从1991年发表的《哲学的合法性论纲》起,我有多篇论文讨论后形而上学思想,力求在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和争论中确立起我能认可和接受的哲学观,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后形而上学思想既有充分的学理根据反对传统形而上学,也有大众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根据拒斥同一性哲学和绝对理性的傲慢和专制。没有外在于世界的神的目光能看穿并告诉我们世界的本质、规律和原理,人只能内在于世界,在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基础上去获得可能的相对真理。人总是会犯错,20世纪哲学被称为分析的时代,表现的是有限的、谦虚的理性精神,这些都是我所认可的。至于说同一性哲学是死亡哲学,形而上学必然带来思想的专制和恐怖,我认为这有些夸大其词。哲学思想只是潜在的具有为某种政治力量利用的可能性,其本身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力量。我的思考更关注的是在否定了绝对主义的形而上学之后,是否仍需形而上学的追求?在后形而上学的时代哲学的理论形态应是如何?我认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包括罗蒂的《后形而上学希望》、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思想》都患上了形而上学的恐惧症,他们总担心染上形而上学的毒素,总是以知性思维的片面性单纯否定形而上学,而不能真正扬弃形而上学。因此,在人类知识和价值的终极解释上,陷入了怀疑主义的不确定性之痛。我在《后形而上学思想的确定性》《多元基础主义的哲学观》等文章中指出,后形而上学思想自身就具有知性的确定性,而知性确定性也是一种形而上学,任何否定性的怀疑主义的哲学必是自我解构的。哲学永远是终极确定性的寻求,哲学也必定是基础主义的理论形态,真正改变的是哲学不再是柏拉图主义的唯一标准形态,而是多元的基础主义哲学在对话和论辩中的相互竞争。这是真正的世界哲学的时代,在信仰的对话中,每一种哲学都在引入和进入他者的视界,从而不断拓展理解的地平线,并使自己一元的基础主义得到新的论证和充实。这大致是我的哲学观。
在我们的哲学语境中,多元基础主义的对话和竞争主要是中西马哲学的相互关系。我认为在今天没有谁真能做到会通中西马,因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学者可能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也许未来会借助人工智能创造出会通中西马哲学的机器哲学家,但那是以后的事情了。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在中西马哲学的比较研究中,深化某些哲学问题的思考,拓展思想的可能空间,寻绎新的思想道路。在与西方哲学的比照中,我提出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是区别于希腊理性精神的德性精神,它始于对人的道德能力或实践理性的自觉,形成了天人合一的道德世界观,其中心任务是人格完善和道德完成的修养论和实践论,也就是儒家的修齐治平之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成为中国的主流哲学,除了政治经济等现实原因外,也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哲学革命,实现了理性精神向实践精神和德性精神的转向,契合了中国知识分子救国救民的精神需要,并且引导中国知识分子从古典的道德精神向现代的科学理性精神的转变。在我看来,希腊的理性精神、中国的德性精神,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都有着客观的人性基础。人的理性能力、道德能力和实践能力,古今中外人人皆有。只是哲学反思的不同方向突出了某种人性自觉,从而形成中西马哲学的不同特质。在今天这样的全球化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日益趋同,决定一种哲学和文化特质的深层体验结构也必将日益接近,中西马哲学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也将超越民族文化的界限而为人们所共同分享。《自选集》最后一篇文章是由学生整理发表的,我最想说的是主体修养是西方现象学缺少的思想维度。原因在于,仅从知识论的视野去讲本质直观,虽然如胡塞尔指示的那样也可做些思想训练,但直观能力难以提升。从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路看,主体在艰难困苦中的磨练和修养及人生境界的提升才是根本。由定而静,由静而慧,在对生命和生活情境的悟觉中无蔽的本质才会朗然显现。
我的哲学研究深刻着我们这代人的命运。我读初中二年级时文革爆发,从此离开课堂,尔后当农民、做工人、还当过两年干部,直到恢复高考才重入课堂。青年时期在农村和县城无人指点,遇到什么书就随意翻看,不求甚解。上大学后已是成年,积习难改,难以再做学院式的系统、专门的深入研究。到今天还是随意翻书,自由思想。书中的许多观点缺少扎实的论证,甚至会有许多知识上的错误,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孙利天
2018年7月
孙利天,1952年8月生,吉林省舒兰市人,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哲学学会会长。是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创建者之一。
研究方向为辩证法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代表性著作有《论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高清海哲学思想讲座》
《死亡意识》《现代苦难哲思录》等。发表论文100余篇,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