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协作机制研究:基于博弈论的研究方法》采用规范的理论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渠道系统协作问题,探讨渠道内部冲突的机理,利用博弈论研究如何设计机制来减少渠道内部的冲突和不和谐,尽可能实现渠道成员(包括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或代理商、顾客等)的协作。
《渠道协作机制研究:基于博弈论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先进,内容新颖,可供本领域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人员参考,具有出版价值。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都想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然而技术与产品的差异正变得越来越小,并且大量营销实践表明仅仅具备技术、产品、价格上的优势是远远不够的。产品能否成功销售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高效率的协作分销渠道,渠道协作优势也就成为不容易复制的核心竞争优势。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面对市场经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新环境,企业渠道的成本、控制、效率和效益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不易协调。因此,面对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对渠道形式进行变革以适应竞争和消费者的需求。渠道的变革必然会伴随渠道冲突的产生,因此,如何解决好渠道中的冲突,让渠道成员走向协作,是企业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也是本书的研究背景。
事实上,制造商、中间商、消费者等共同构成了渠道系统,形成了一个松散的利益共同体。同时,渠道成员也存在着各自不同的自身利益,在渠道整体利润最大化和个体利润最大化的选择过程中,必然产生渠道冲突。这种冲突对产品的价格、利润和品牌造成严重影响。如何对渠道冲突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管理,促使渠道稳定和高效率地运行是生产商营销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营销管理中的热点问题。
本书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渠道系统协作问题,探讨渠道内部冲突的机理,利用博弈论研究如何设计机制来减少渠道内部的冲突和不和谐,尽可能实现渠道成员(包括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或代理商、顾客等)的协作。
本书采用规范的理论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侧重于渠道协作的微观层面。在理论模型上,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博弈论(本书涉及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信息经济学仍然是博弈论的一个应用,因此本书将这两方面的知识统称为博弈论方法)。在设计本书的整体框架时,本书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保证逻辑的严密性、内容的整体性,全书主题是渠道协作。
丁川,男,1976年12月生,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博弈论及其应用、公司融资与博弈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四川省软科学规划项目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重大基础理论项目等校级科研项目6项。在《管理科学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系统管理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文献概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 相关理论方法评述
2.渠道、渠道协作与渠道协作机制
2.1 营销渠道与渠道结构
2.1.1 营销渠道的定义
2.1.2 六种渠道结构及其扩展型
2.2 渠道协作的内涵和动因
2.2.1 协作的内涵
2.2.2 渠道协作的内涵及其渠道协作的动因
2.2.3 渠道协作动因的博弈分析
2.3 渠道协作机制比较分析
2.3.1 整合机制
2.3.2 吉兰德和舒甘的数量折扣机制
2.3.3 两部分费用(Two-part Tariffs)机制
2.3.4 几种机制比较分析
2.4 协作带来的好处——布洛克巴斯特公司DVD租赁运营模式的变革
2.5 小结
3.渠道成员的选择和甄别
3.1 引言
3.2 逆向选择和信息甄别原理简介
3.2.1 逆向选择理论(阿克洛克,1970;斯宾塞,1973)
3.2.2 信息甄别机制原理(斯蒂格利茨和罗斯查尔德,1976)
3.3 零售商逆向选择与双边逆向选择问题
3.4 渠道选择的信息甄别问题
3.4.1 渠道成员选择的单边甄别问题
3.4.2 渠道成员选择的双边甄别问题
3.5 基于协作和非协作类型渠道成员选择的信息甄别问题
3.5.1 具有甄别和监督机制的模型分析(问文彬,2001)
3.5.2 比较结果分析
3.6 小结
4.不同类型营销努力下的渠道微分协作动态机制
4.1 基于零售商一种营销努力下的渠道动态微分模型
4.1.1 符号、概念与基本假设
4.1.2 营销渠道多期动态博弈协作模型
4.1.3 制造商与零售商的营销渠道多期动态非协作博弈分析
4.1.4 四种博弈模型结果的比较分析
4.2 渠道协作的实现
4.3 基于两种营销努力下的渠道动态微分模型
4.3.1 问题的提出
4.3.2 符号、概念与基本假设
4.3.3 渠道动态博弈的激励微分博弈模型
4.3.4 结果比较分析与实践意义
4.3.5 结语
4.4 简评
5.基于顾客满意的营销努力激励的渠道协作问题
5.1 顾客满意在渠道决策中的重要性
5.2 基于顾客满意的渠道动态决策分析
5.2.1 符号与基本假设
5.2.2 基于顾客满意的营销努力渠道(CCS)动态决策分析
5.2.3 基于顾客满意的渠道激励(CICS)动态决策分析
5.2.4 两时期渠道决策的整合问题(CI)
5.2.5 几种模型的结果比较分析
5.3 结语
5.4 案例:某洗衣机制造商的基于顾客满意的激励
6.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渠道协作激励问题
6.1 渠道激励的必要性
6.1.1 激励的内涵
6.1.2 建立营销渠道激励协作机制的必要性
6.2 渠道激励协作的委托代理理论模型
6.2.1 渠道委托一代理基本模型
6.2.2 信息不对称下的渠道最优激励模型
6.3 多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的渠道激励协作的激励分析
6.3.1 问题描述与模型
6.3.2 制造商最优决策的求解与分析
6.3.3 算例
6.4 一个制造商和多个零售商的渠道协作问题
6.4.1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6.4.2 零售商可能共谋的情况
6.5 总评与展望
7.渠道协作的进化博弈模型与协作型渠道成员
7.1 进化博弈论的发展与理论介绍
7.1.1 进化博弈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7.1.2 进化博弈论的基本内容
7.1.3 进化博弈论分析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概念(谢识予,2007;泰勒,2001)
7.2 渠道竞争与协作的进化博弈模型(王开弘和丁川,2010)
7.2.1 一般模型的得益矩阵
7.2.2 一般模型的进化博弈分析与实践意义
7.3 具体需求函数下的渠道进化分析
7.3.1 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7.3.2 需求函数g=a-n(G+g)+雃下渠道决策的进化博弈分析
7.3.3 再论选择协作型的渠道成员协作与渠道协作
8.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本书的主要结论
8.2 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
8.3 本书的研究局限
8.4 未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