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新课标·全悦读系列》歌颂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尽管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轻功名、重爱情的思想贯穿全剧始终,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本剧将思想内涵与艺术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这一剧本成为元代杂剧不可逾越的高峰。
天下的书籍确实是谁也无法读完的,我准备充分利用自己的余生,再读一些能够启迪思想和陶冶情操的书。
这几年出版的书实在太多了,用迅速浏览的速度都看不过来,某些书籍受到了人们的冷落,某些书籍赢得了人们的喝彩,似乎都显得有些偶然。不过在这种偶然性的背后,最终都表现出了时代思潮的复杂趋向,而并不完全由这些书籍本身的质量和写作技巧所决定。
近几年来,我围绕启蒙主义和现代观念的问题写了一些论文,目的是想引起共鸣或争论,以后还愿意在思想和文化这方面继续做些研究,因此想围绕这样的研究和写作任务,读一些过去没有很好注意的书,以便增加新的知识,更好地开阔视野,从纵横这两个方面,认认真真地去思考一些问题。譬如像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我曾读过多遍,向来都是惊讶和叹服于他的平等观念与民主思想。为什么300多年前的明清之际,在古老的专制王朝统治的躯壳中间,会萌生出如此符合于现代生活秩序的思想见解来呢?这是一个孤立和偶然的思想高峰,还是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和不断滋长的土壤中间,必然会产生出来的呢?
如果想一想徐渭、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和徐光启这些杰出的名字,又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而他们与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伽利略,又几乎是在同一个时代出现的,这里究竟有多少属于历史与未来的必然性呢?我想再好好地研究一番,力图做出比较满意的回答来。
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元戏曲作家,名德信。大都人。他早年曾经为官,仕途坎坷,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场合出入,不为封建礼法束缚、与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钟嗣成《录鬼簿》将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四种,现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芙蓉亭》《贩茶船》两剧各存一折取词。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