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洪建:特立独行,创造奇迹
实话实说,即使梅洪建已经誉满全国好几年,我对他的了解还仅限于他的名字。2014年初,他的成名作《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走进了我的视线,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热,于是,我牢牢记住了梅洪建这个名字。
近日因要写这篇文章,我上网搜索
梅洪建,竟然获得几万条信息;这本书到2015年4月已经是第五次印刷了。……
于是,我自然而然陷入思索梅洪建,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班主任,为什么这么红火,誉满全国?他有怎样的特立独行的行为?他凭什么可以特立独行?他特立独行的背后又有什么故事?
带着一系列疑问,我仔细认真地阅读有关他的书籍、资料,我第一次比较深入地走进了梅洪建这位被全国著名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研究专家万玮誉为创造奇迹的人全国新生代班主任中的佼佼者的精神世界。
梅洪建的奇迹
1.教龄不长,成绩却斐然。
一个基本上由各班学困生重新组合而成的高二班级,一年后居然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发出100%进本科的宣言。神奇的是,一年之后,这个宣言竟然成为现实!万玮的这句话勾勒出梅洪建的
奇迹。
如果仅读这几行文字,或许您会不屑一顾,因为考试匠人多得是。可是,当我看到《新校长》杂志执行主编叶凌宇先生对梅老师的深度解密的文章《差班是如何整体变优?》时,我才深刻地相信了奇迹。因为这篇文章解密的不是万玮老师笔下的那个班级,而是另一个班级。偶尔带出一个班级,叫奇迹,而能够带出不止一个班级,恐怕就不是奇迹俩字所能概括的。在叶主编的文字中,我看到了梅洪建对教育细节的关注、深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功底,更可佩的是,他对教育规律的掌握和对教育逻辑的精准把握。
于是,我深信了下述文字的介绍:全国新生代优秀班主任,培育发展班级理念的首倡和实践者,《河南教育》《福建教育》等专栏作者,《班主任》《教师月刊》等封面人物,《新班主任》编委,先后被二十几家媒体推介,发表文章200余篇,在全国各地开了近200场讲座。
仅2016年他在《新校长》发表的《我如何开悟和践行班主任的最高使命》,在《人民教育》发表的《理想的师生关系只产生于理想的教育生态》引起的极大反响,以及在《河南教育》上的专栏文章前五期有四期被封面推荐的现实,就证明了他的确是个有着自己学术追求又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年轻人。
不单德育,他的斐然成绩还表现在语文教学上。他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搜狐网称之为高考作文猜题第一人,全国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三维语文课堂的首倡和实践者,
全国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2015年7月出版的《非常语文非常课》是他近年间对语文教学的探讨。他主张从文字入手,感受语言的魅力;从文本艺术入手,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由本到意的过程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服务。
难能可贵,无论在班主任工作上,还是在所任学科教学上,梅洪建都是一把好手,都是卓有成绩的名家。
2.出书不多,影响却巨大。
就我关注的班主任工作而言,梅洪建出版的专著仅仅是《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这一本。但是,这本书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不再瞎忙已经成为一面猎猎飘扬的旗帜,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一书有上千介绍、推荐、读后感信息,在当当网上有近1300条评论。许多读者写了读后感,河南扶沟呼宝珍执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忙碌,是目前很多一线班主任的工作常态。常态之常指的是经常,而非正常。倘若班主任为常态的忙碌所禁锢,把经常误认为正常,心就会在忙碌中沉沦和迷失。读很多教育类书籍的过程中,并不真正明白教育文字的魅力究竟有多大,直至今天,我相遇了梅洪建老师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他的文字,我才真正地感受到什么是文字的魅力。原来真有这样一种无声的教育文字,在灵动、飞扬中还可以直抵人的灵魂深处。第一次读梅老师的书,我在撼动中就做了他文字的俘虏。以至于读他书的第一个夜晚,至凌晨三点还不舍得放下,这让做医生的老公很是质疑: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教育之书会这样吸引家中的数学老师?三天,手不释书,不好好做家务,把瞌睡也给读没了!
的确,他的这本书发前人所未发,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缕清新气息。在书中梅洪建提出了一个我们司空见惯并习以为常的问题:忙,忙什么?为什么忙?现实中,我们多少教师以忙为乐,以忙为习惯,以忙为快乐,以忙为常态,以忙为炫耀,在《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的自序里,他开门见山提出一个问题:忙,是班主任的共同感受。更可悲的是,
忙碌之后,教育效果却往往甚微。于是,班主任总是恨铁不成钢,总是感觉忙得好苍凉。只是,我们很少思考:班主任忙得都有价值吗?我们是不是在瞎忙?哲人说,在错误的道路上,你越勤奋就越愚蠢。班主任是不是也该思考一下自己的工作路径是否正确,是不是有一种途径可以不让自己瞎忙?
一个班主任,既要有宗教般的教育情怀,又要有科学的教育精神。……可是,我们在教育的宗教情怀道路上走了很远,但在科学精神却少有建树。这句话真是振聋发聩。
在《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中,他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我们其实做不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基础教育中,班主任的作用没那么大改变一个孩子没那么容易学生应该是班主任的主人动起来让班级不生事端让孩子时时刻刻动起来让孩子快快乐乐动起来为孩子的成长借取多方资源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不竭的动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这些观点值得我们深思。
对班主任专业化,他是这样阐述的:一个职业化的班主任,就是明白自己价值微小和学生自身成长重要的班主任,是一个可以退而为俗人体验丰富生活进而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的班主任,是一个放低自己而不去盲目引领的班主任。班主任不能站在前面引领,只能俯下身子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舞台,提供力量。
更可贵的是,他以平台搭建动力给予教育借力和小本交流四个支架对应班主任的工作本位学生发展的需要班级工作的空间拓展和沟通最理想的方式,构成了他自己独立的带班理念体系,也就是他的培育发展带班理念。
新鲜而独特的教育视角、完整理念体系的提出,应该是他的书不多,却能影响极大的原因。
瞎忙成为了对班主任工作反思的重要词语,不瞎忙成了班主任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梅老师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功劳不小。
梅洪建何以特立独行?
写这篇文章的今天,梅老师给我发来了他写的一段话。他说:一个教师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把自己作为成长的独立体,而不是别人经验的附属物。教育走到今天,并不是我们不缺理念,缺的是实践,相反,我认为今天教育的困境恰恰是源于理念没有真正突破。最大障碍在于少有人具有独立之精神,虽然独立精神整天挂在嘴边,事实还是有意无意地被权威前辈习惯等笼罩着。所以,我们往往走在意识里正确却在实践中鲜有建树的路上。教育,需要独立思想。而独立思想的建立需要立足自我实践、自我思考,需要带上自己做教师。这样才可能切近教育的真谛,更好地服务于孩子的生长。
我赞同他的判断。或许就是由于他有这种判断,才有了独立的思考吧。梅洪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盲从任何人,要从自己的判断出发思考、实践,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做一个做证明题的人。梅洪建之所以成为全国知名班主任,之所以能够特立独行,其原因就蕴含在这句话中。
但他不是盲目地去证明,而是贴近自身的经验去思考,然后探求。他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去实践,去继续完善。这也是他能够构建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的重要途径。
面对时下管理班级的困境和他工作中的实践,他发现这样几种现象:管理严格,往往不会带出最优秀的学生;管理有时会带来更多的教育被动;无论你怎么管理都不可能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
后来遇到不好的班级,带来师生矛盾激化的经历,让他开始思考教育不是管理。经过多方探求,他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属于梅洪建的概念班主任的工作本位为孩子的成长搭建动起来的平台。让每个孩子都在属于自己的成长舞台上时时刻刻快快乐乐有事可做,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中,他扔掉了管理,把自由和成长还给了学生。学生也因此获得了自信,锻炼了能力,取得了高考成功的优异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因为有事可做根本没有时间惹是生非。不管理,效果恰恰更好,教育,不是管理,而是给学生事情做。第一次,他完成了对命题的证明。
后来他又继续证明着:教育不是疾病治疗而是不让生病,不是面的铺开而是点的深入。
或许你不赞同他的观点,可我知道他在实践中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不少堪称奇迹。他的成绩证明了这些思考有实际的意义。
更让人惊喜的是,目前他正做着这样一个证明题教育突围,起点不在课改。这是一个大胆也可能更具有突破意义的思考。他认为班级生态变革才是教育突围的前提,只有把班改和课改的壁垒打通,教育才能真正从困境中突围。诚然,这是一个仍需要证明他也在努力证明着的命题。无论正确与否,我愿意为他鼓掌。
他的证明题最大的特征就是贴近地面。他可以在被很多人视为常识的现象背后发现教育的密码。例如他独创了励志教育的节奏,发现了班本课程的秘密,揭示了整体评价的价值。
我们可以发现,梅洪建的特立独行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主动思考后小心求证,是贴近地面的发现、探究和完善,也是指向未来的教育理想。
梅洪建特立独行的背后
看到过他在河北衡水中学的一个讲座,主题很特别,叫潜心教书,用心育己。讲座中,他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起初不愿意教书,远走他乡后被骗搞传销,受尽了苦难。后来虽然教书了还是挣扎着做过生意,两次赔了25万,倾家荡产。直到2007年他才真正懂得人这一辈子能做好的事情,可能只有一件。当发现了自己不能做其他工作而只能教书的时候,他决定好好教书了。
很多人说,当你一门心思撞向南墙的时候,南墙就消失了。梅洪建就安静地选择了做教师,去撞教育这堵南墙。尽管他年纪轻轻就做过副校长的位置,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做回一个普通班主任,认认真真地做自己的学术思考与论证。
很多年轻朋友总是抱怨,其实就是心神没有安定的表现。教育和其他行业一样,心在哪里,世界就在哪里,未来就在哪里。梅洪建的经历是可以给年轻人很多启示的。
第二件触动梅老师的事情是她女儿的事情。请允许我引用梅老师《用敬畏的态度做教师》的原文
很遗憾,胎儿身上有现在很少见的弓形虫,出生后不是有智力缺陷就是有身体缺陷。医生用充满歉意的手势和语气告诉我们夫妻俩。
那是2004年12月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传染病研究所里发生的事情。
无数个日子,我的头贴近妻子凸起的腹部幸福地喊着的宝贝难道会有某种缺陷吗?我和妻木木地走出研究所的大门。就是在即将跨出门口的刹那,妻子的眼睛里放射出一种狠狠的坚毅:老公,无论孩子有没有缺陷,我都要把她生下来,因为她是一条生命,她是我们的孩子。没有言语,我只有紧紧地握住妻子的手。如果她有缺陷,我们就十倍百倍地去爱她,因为她是个可怜的孩子;如果她没有缺陷,我们就千倍万倍地去爱她,因为她是上帝对我们最大的恩赐。
2005年5月,女儿的健康到来让我的世界阳光一片,但也让我深深地明白:一个孩子能够出生是一种奇迹,能够健健康康地出生更是一种奇迹,而能够在生命的旅途中与我相遇甚至相伴几年则是更大的奇迹。所以,我珍视每一个和我相遇的孩子,我懂得了敬畏每一个孩子的生命。
因为敬畏,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梅老师之所以能够处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思考教育,是因为他有浓浓的生命意识,他有浓浓的责任意识。
郑州14中的一位老师听了梅洪建的讲座后写道:很多人说梅老师是教育的另类,甚至是教育的叛徒,听了他的讲座,我有种想哭的冲动,他哪里是另类,哪里是叛徒?我想说,他是教育最虔诚的信徒。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优秀成长。对事业的虔诚,对生命的虔敬,就是对教育的忠诚。
特立独行的梅洪建,似乎有着成为奇迹创造者的必然特质。
不是闲话的结尾
前几年,我曾经做了这样一件事,把我所阅读的教育报刊中的教育精妙小语摘录下来,分门别类整理成书,我认为这些精妙教育小语是优秀教师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是对切身体验的至深感悟,是殚精竭虑的思想火花。每则教育小语都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甚至会有经一则教育小语启迪而顿开茅塞的乐事,也会有因阅读一则教育小语而衍生出鸿篇巨制的奇迹。每则教育小语都值得细细品味和反复琢磨,教育小语构筑的这部书简直就是教育的宝典。我要求徒弟们:聆听精粹小语,体味教育情结,反思教育行为,激发教育灵感,引发崭新思维,生发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写作水平。
而梅洪建老师无论是在专著中、教育论文中,还是在讲座中,这样的精妙教育小语比比皆是。有位年轻的班主任把《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中的精妙教育小语摘录了很多。他也曾经把自己日常写下的400多条教育妙语发给我,洋洋洒洒数万言。
请允许我在这里引用梅洪建让人耳目一新的精妙小语
1. 很多人在仰视你的时候,那个平视你的人是你最应该感恩的;很多人平视你的时候,那个低看你的人或许是你的导师;很多人低看你的时候,那个仰视你的人,是你最大恩人。
2.人家都说你不能这样干,这样干危险,你应该那样干。你要是听人家的你就错了,因为都那样想的结果是,该干的没人去干,不该干的扎堆去干。人要想成功,就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和主见,前辈有时不是传递智慧,而是纯粹在平庸的基础上继续扯淡。
3.孩子本来就不听话,你偏要强调你的班规,不是适得其反吗?本来就不爱学习,你非要逼迫他学习,不是没事找事吗?本来思想就有问题,你非要他做高尚的事情,不是南辕北辙吗?
4. 教育简单粗糙的方法是管理,最愚昧可笑的方法是教导;教育最蹩脚的手段是制度,最高明的方式是放手。
5.班主任工作不是为了证明你的工作多么艺术,你的爱有多么深,而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因此,我以为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实就是做让学生意识不到你的存在的班主任,做让学生有事情可做而班级无事可发的班主任。
6. 在正确的路上走得勇敢叫执著,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勇敢叫愚蠢。在教育当中,我该做什么,比我能做什么重要得多。
7.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存在,自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一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却用自己的形象或者自己的理想中的形象来塑造学生的话,你塑造出来的学生,或许不是教育所追求的相对完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你的不足就会投射到你尽心培养的学生身上。
8. 一个持续学习、思考和实践的老师,能够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而那些满足于当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老师只能是每天应付着工作,是不可能出成绩的。
9.如果孩子是一粒种子,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做一片适合孩子们成长的土地,进而给孩子们成长的动力。班主任无法引领孩子成长的方向,但孩子作为一粒种子,向上长是不会错的,所以,给予成长的动力就是班主任服务的方向。
……
做一个有心人,每个人都会了不得。
创造奇迹或许不是梅洪建的价值,他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他成长过程的意义。时代需要新思想,时代需要这样的班主任,青少年欢迎这样的班主任。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具有独立的思考,做有情怀有作为的班主任。
张万祥
梅洪建,江苏苏州人,出生于山东菏泽。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知名班主任专家,多家单位办学顾问和名师工作室指导教师。培育发展带班理念倡导与践行者,致力于研究和实践打通班改与课改的关节。《班主任》《教师月刊》等15家杂志封面人物,《中国教师报》《德育报》等20余家媒体推介人物,《河南教育》《教育时报》等多家报刊专栏作者。出版《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非常语文非常课》等专著多部。全国各地讲学数百场,因敏锐的目光、独特的思维、精准的切脉、极其踏实的实践精神,被誉为从实践走向理想的*明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