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品与唐诗、宋词、元曲一样,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菁华,它有文人志士的披肝沥胆,有英雄壮士的碧血丹心,它可以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一个新的角度、一个具有特色的窗口,看到明、清两代人六百年间的社会状况、思想动态、感情流波和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们活动的身影和生活图景。《清代小品集萃》收录了清代72位作家的168篇作品,与读者共享。每篇文章都是作家心性的体现,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清代是一个思想统治非常森严的时代,自康乾以来,文字狱接连不断,大批文人因此丧命。文人学士噤若寒蝉,舞文弄墨者只能在考据、训诂之学的夹缝中苟求生存。
明末清初,傅山、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思想家“离经叛道”的小品出现。顾、黄、王三人都曾参加抗清活动,志在反清复明,他们的文学主张各有侧重,共同点是强调经世致用。他们的小品文多有今昔之慨和亡国之悲,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感情,有的还表现出进步的民主思想。此外,晚节不保的钱谦益和侯方域在其小品文中也委婉曲折地流露了自己矛盾痛苦的内心和自惭的心情。侯方域、魏禧、汪琬并称“清初古文三大家”,他们的小品文都富有时代特色和现实针对性。侯文以才气见长,富有激情;魏禧文长于议论,强调“积理练识”,“有用于世”;汪文疏淡迂回,雍容尔雅。
然而自从文网日密,文字狱日兴的“康乾盛世”之后,那些“有不平,有讽刺,有攻击,有破坏”,“是投枪匕首,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血路的东西”(鲁迅语)便几乎销声匿迹了。自戴名世《南山集》案以后,最合时宜的桐城派蔚然兴起。因《南山集》牵连入狱的文人几乎全部被杀,幸而被释放的方苞“惊怖感动”,于是为文提倡“义法”,主张“阐道翼教”,之后刘大櫆、姚鼐,直到中晚清的方东树、管同、梅曾亮以至曾国藩、薛福成等一脉相承,几乎一百多年,桐城派一直统治文坛,以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为灵魂的小品自然大幅度萎缩,然而自由和人性的呼声从未消失。
小品作为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延续千百年的文体,自有其形式的反作用力,因此在方苞的《辕马说》、刘大櫆的《骡说》、姚鼐的《游媚笔泉记》中都可以看出超过“义法”“阐道翼教”理念的带着个性色彩的灵性闪光,而后管同、梅曾亮、曾国藩的作品,或以勿舍近求远的哲理,或以人人难逃世网的感叹,或以褒贬警辟的分析,或以国人首看西方世界,都给人新颖的启示。
在桐城派主流之外,心灵自由、个性解放的人性之潮从未停止过涌动,才华盖世却一生在科场碰壁的蒲松龄在其代表作《聊斋志异》中写了《地震》《山市》等具有风物科学价值的小品,令人耳目一新;孔尚任的《<桃花扇>小识》,使我们得知他倾注一生心血的名作恰恰造成了他悲剧的命运;诗文书画全才的郑燮给弟弟的书信,使我们看到了他严于教子、赤心恤民的金子般的心;晚清的龚自珍在万马齐喑的沉沉暗夜中石破天惊地写出了《病梅馆记》,为天下苍生民族灵魂的被扭曲、被残害、被扼杀发出愤慨的呐喊;民族英雄林则徐给妻子诸子的书信,使我们看到了他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对亲人的挚爱……
明清小品与唐诗、宋词、元曲一样,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菁华,它有文人志士的披肝沥胆,有英雄壮士的碧血丹心,它可以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一个新的角度、一个具有特色的窗口,看到明、清两代人六百年间的社会状况、思想动态、感情流波和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们活动的身影和生活图景。
本书收录了清代72位作家的168篇作品,与读者共享。每篇文章都是作家心性的体现,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因受篇幅限制,本书未能尽数收录经典之作,但读者如果能由本书兴起小品文阅读的兴趣,那便是我们编定此书的初衷了。
序
题《塞上吟卷》 钱谦益
尝拟作华棚 傅山
老僧衣社疏附记 傅山
与曹秋岳书 傅山
训子侄 傅山
与嵇匡侯书 金圣叹
与家伯长文昌 金圣叹
与任升之 金圣叹
怪说 黄宗羲
《海市赋》序 黄宗羲
过云木冰记 黄宗羲
李 李渔
梧桐 李渔
水仙 李渔
芙蕖 李渔
菜 李渔
题徐青藤花卉手卷后 周亮工
鱼鱿娇 周亮工
相思鸟 周亮工
与叶切庵书 顾炎武
与三侄书 顾炎武
与友人书 顾炎武
复庵记 顾炎武
李姬传 侯方域
答田中丞书 侯方域
壮悔堂记 侯方域
四忆堂记 侯方域
赠季弟序 侯方域
赠江伶序 侯方域
答黄九烟 尤侗
自题墓石 王夫之
又与我文侄 王夫之
小港渡者 周容
芋老人传 周容
送杜审舒归里序 施闰章
戴文进传 毛先舒
核工记 宋起凤
蔡邕论 顾景星
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 汪琬
鸭媒 汪琬
大铁椎传 魏禧
瓶庵小传 魏禧
留侯论 魏禧_
吾庐记 魏禧
《南游集》序 叶燮
《石坞山房图》记 汤斌
《奇零草》序 姜宸英
叶妪冢铭 朱彝尊
《看竹图》记 朱彝尊
寄谭十一兄左羽书 朱彝尊
崇明老人记 陆陇其
醉书斋记 郑日奎
焦山题名记 王士祯
登燕子矶记 王士祯
书剑侠事 王士祯
引经 王士祯
夜游孤山记邵 长蘅
地震 蒲松龄
狼 蒲松龄
山市 蒲松龄
大鼠 蒲松龄
金圣叹先生传 廖燕
选古文小品序 廖燕
《桃花扇》小识 孔尚任
傍花村寻梅记 孔尚任
醉乡记 戴名世
鸟说 戴名世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盲者说 戴名世
辕马说 方苞
白云先生传 方苞
婢音哀辞 方苞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逆旅小子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游虞山记 沈德潜
戆子记 谢济世
焦山读书复弟墨 郑燮
淮安舟中寄舍弟墨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郑燮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 郑燮
画竹 郑燮
骡说 刘大桅
胡孝子传 刘大樾
无斋记 刘大概
游万柳堂记 刘大樾
为学一首示子侄 彭端淑
书明辽东经略熊公传后 全祖望
黄生借书说 袁枚
随园记 袁枚
所好轩记 袁枚
某公表里 纪昀
泥古不化 纪昀
无赖吕四 纪昀
避暑山庄 纪昀
书《书永清张乞人事》后 赵佑
日读三百字 阮葵生
弈喻 钱大昕
镜喻 钱大昕
游媚笔泉记 姚鼐
《南园诗存》序 姚鼐
《述庵文钞》序 姚鼐
博山知县武君墓表 姚鼐
登泰山记 姚鼐
读孙子 姚鼐
表微 彭绍升
老僧辨奸 沈起凤
帖嘲 沈起凤
哀盐船文 汪中
经旧苑吊马守真文 汪中
出关与毕侍郎笺 洪亮吉
柬奚铁生 吴锡麒
简张心甫 吴锡麒
徕宁果木记 铁保
谢南冈小传 恽敬
送恽子居序 张惠言
崔景俑哀辞 张惠言
丁晨晖六十寿诗序 吴德旋
登扫叶楼记 管同
宝山记游 管同
抱膝轩记 管同
答侯念勤书 管同
饿乡记 管同
知己说 刘开
《后湘集》自叙 姚莹
捕鼠说 姚莹
致郑夫人函 林则徐
训长儿汝舟 林则徐
复郑夫人书 林则徐
复长儿汝舟 林则徐
训次儿聪彝 林则徐
训三儿拱书 林则徐
观渔 梅曾亮
游小盘谷记 梅曾亮
《阮小咸诗集》序 梅曾亮
病梅馆记 龚自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龚自珍
《海国图志》叙 魏源
澳门花园 魏源
君山月夜泛舟记 吴敏树
石君砚铭 吴敏树
说钓 吴敏树
书《归震川文集》后 曾国藩
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 曾国藩
病说 龙启瑞
习惯说 刘蓉
延师教子者 俞樾
与杜小舫 俞樾
北山独游记 张裕钊
答刘生书 张裕钊
游狼山记 张裕钊
田水声 李慈铭
猫娘传 李慈铭
别弟文 施补华
观巴黎油画记 薛福成
杂记(一) 薛福成
杂记(二) 薛福成
湖心泛月记 林纾
湖之鱼 林纾
记超山梅花 林纾
记九溪十八涧 林纾
冷红生传 林纾
答刘仲鲁书 马其昶
哭庵传 易顺鼎
题吴温叟清溪泛月图 李详
甲寅五月二十三日家书 章炳麟
书黄侃《梦谒母坟图记》后 章炳麟
养心语录 梁启超
跋周印昆所藏左文襄书牍 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