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书法字帖:先哲名言》选取常用格言警句、诗词名篇、楹联条幅以及贺词妙语等数十条,以甲骨文书体书写,不仅方便读者临摹、练习,也是甲骨文书法爱好者的作品参考书。《甲骨文书法字帖:先哲名言》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希望能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书的良师益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要有实力,还要有魅力。中央提出要提高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就是软实力。文化大发展的目标是民族复兴,中华民族需要多的软实力来实现我们民族的自觉、自强、自信。
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的结晶,是汉字的源头,是最早的中国书法,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自信。甲骨文不仅是中国记忆,更是世界公认的永恒记忆。
甲骨文书写的手法,是与甲骨文字系统本身合为一体的。殷商时代的人们通过目识、心记、手写、刀刻等活动,提取了当时文字系统中最典型、最突出的特点,以客观、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大方的章法,创造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甲骨文字和甲骨文书写风格。
截至2012年,我国已出土的甲骨大约有15万片。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知识。
甲骨文科普工作者担当着传承中华民族文明,唤醒对甲骨文真善美的记忆和认知的重任。通过甲骨文知识的科学普及,我们希望化深奥为通俗,让人们观其“形”、知其“音”、明其“义”,化解大众对甲骨文的神秘感,从而激发人们的兴趣,让甲骨文走出“小众化”的学术论坛,走向社会“大众”。
当然,要想赢得“大众”,就必须创作多“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甲骨文科普读物、甲骨文科普讲座、甲骨文书法和摹刻、甲骨文拓片题跋等都是很好的科普形式。
韩志强先生幼承家学,几十年来始终致力于甲骨文书法研究。传承甲骨文化是韩志强的中国梦。2011年,作为“甲骨文库的组成部分——《跟韩志强学甲骨文书法》-书出版发行,引起了甲骨文爱好者的热切关注。根据广大读者的建议,韩志强先生近年又完成了”甲骨文书法系列丛书“和”甲骨文科学普及丛书“的编写。其中”甲骨文书法系列丛书“包括:《甲骨文书法基本笔法》《甲骨文书法偏旁部首》《甲骨文书法间架结构》和《甲骨文书法章法解析》;”甲骨文科学普及丛书“包括:《甲骨文十二生肖》《甲骨文版百家姓之家训格言》。两套书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的文字、生动丰富的作品向读者普及了甲骨文的基本知识,展现甲骨文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
应广大甲骨文书法爱好者的要求,韩志强先生此次又精心书写了”甲骨文书法字帖“系列丛书,包括:《甲骨文书法字帖——嘉言妙语》《甲骨文书法字帖——先哲名言》《甲骨文书法字帖——唐宋诗词》《甲骨文书法字帖——古今楹联》。字帖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希望能成为各位读者学习甲骨文书法的良师益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弟子规》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庄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庄子》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亡羊而补牢,未为晚矣。《战国策》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修之至极,何谤不息。(张九龄)
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子》
大德必得其寿。《中庸》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