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一生作诗不下千首;因曾“寓居云台道舍”,故称诗集为《云台编》,一名《宜阳集郑谷作品郑谷作品》,又叫《郑守愚文集》,共分上、中、下三卷。另著有《宜阳外编》、《国风正误》等书籍,有的著作已失传。《全唐诗》收入郑谷的诗歌共有三百多首。郑谷的仕途顺利,诗大多是咏物和表现士大夫的清高闲适,缺少社会内容,流传下来的经典不多.郑谷的诗讲究炼字炼句,但清婉明白,通俗易晓。其绝句风神绵邈、词意婉约。《全唐诗补编》补词三首。
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约生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卒于后梁太祖开平四年(910)稍后。
幼时其父郑史任国子监易学博士,郑谷随父在长安,约五岁启蒙,以罩慧受知于马戴,“谓他日必垂名”。七岁随父赴永州刺史任,已能题诗岳阳楼。十八岁前后隐居荆门,咸通十二年(871)秋由袁州乡贡入京。
约咸通末迁居同州,不久又迁移长安,并一度赴汝州为幕宾。谷虽曾为当时最推利市的同州解首荐,但终因门第“孤寒”,无得力奥援而金榜无名。但正因为举场的失意,在文场中得到了补偿。曾受教受知于复古派诗人曹邺、苦吟派诗人李频,与诗风工丽、自视清高的薛能及许棠、张乔等被时人称为“咸通十哲”。
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入破长安,郑谷也开始了漂流生活。他匆匆奔蜀,辗转至成都。直至光启三年(887)初春,方得出峡沿汉江返长安应试,竟然得中。
释褐次年(乾宁元年,894)春兼摄京兆府参军,同年以诗名拜右拾遗,至三年迁补阙。其秋,昭宗谋削节镇兵权,凤翔李茂贞犯阙,天子幸华州,郑谷亦出奔。于乾宁四年(897)春抵行在,以尚书右丞狄归昌荐,迁都官郎中。至光化元年(898)方随驾返京。天复二年(902)朱全忠欲劫昭宗幸洛阳,+一月车驾西奔,郑谷复随行。约于本年或次年,见机隐退宜春仰山华堂。
归隐后,齐己、黄损、孙鲂等从之学诗,其时更蜚声诗坛。
一、祁向风骚,推崇盛唐
历来批评郑谷诗,一无例外以“格卑”概之,且与盛唐诗对举,事实并非如此。郑谷曾一再表示自己对风骚、对盛唐诗的祁向。
乾宁三年(896)其自编旧作为《云台编》三卷,有《卷末偶题三首》,可印证其诗歌理论的集中表现。诗云:
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其一)
一第由来是出身,垂名俱为国风陈。此生若不知骚雅,孤宦如何作近臣。(其三)
鄢文龙,笔名楚天、抱朴、梵心、行藏、丘壑。现任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语言学教授。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师从著名音韵学专家刘晓南先生,著名修辞学家吴礼权先生。江西省高考语文命题人。中国思辨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修辞学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中国模糊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委员会常务理事。出版专著《周德清评传》《姚勉评传》《严嵩诗集笺注》《正德袁州府志校注》《揭徯斯全集笺注》《苏辙筠州诗文集系年笺注》《语文课程学段体式教学论》《故事宜春》《诗词宜春》《身体交谈与视点阅读》《高考话题作文训练场》《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思维方法专题讲座》《走向名校168·3+X高考语文总复习》等15部:主编教学辅导用书98本:在《当代修辞学》《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试题与研究》《江西文献》等刊物发表文章1000余篇。
序一不亦君子乎刘密
序二 《晚唐巨擘郑鹧鸪》序傅宇斌
前言晚唐中的空谷足音
第一章 郑谷家世——位高权重
第一节 生卒稽考
第二节 家世述略
第二章 郑谷生平——都官郎中
第一节 少年奋发
第二节 科场沉沦
第三节 晚年恬淡
第三章 郑谷交游——对床夜语
第一节 幸遇王铎
第二节 入幕王镣
第三节 师慕柳王比
第四节 友法同道
第五节 促膝僧家
第六节 倡善居士
第四章 郑门弟子——“一字之9币”
第一节 共定诗格一一齐己
第二节 天衢吟啸一一黄损
第三节 骚情风韵一一孙鲂
第五章 “咸通十哲”——“贾岛时代”
第一节 其人其诗
第二节 清苦自慰
第三节 典型意蕴
……
第六章 诗歌创作——“晚唐巨擘”
第七章 郑谷与诗僧交往——惹僧境意
第八章 郑谷与植春意象——恋春情结
第九章 郑谷与晚唐诗侪——如影其随
第十章 郑谷与晚唐诗风——一代风骚
附录:作品评论
参考文献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