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统编教材指定配套必读书目》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至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为了生活,阿廖沙与外祖母摘野果去卖,以此糊口。他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船上洗过碗,还当过圣像作坊徒工。
在人生的道路上,阿廖沙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他阅读了大量书籍,而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他决心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为环境所屈服。于是,他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离开了家乡奔赴喀山,期待着进入梦想中的“大学”。
小说绘就了俄国社会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并用细致的语言刻画了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描绘了一个孤儿怎样奋斗、艰苦生存,并追求自己理想的悲苦经历。同时,小说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一些典型特征和社会风俗人情。
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都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性格情操,促进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现代中小学生阅读不能局限于课本,而应该加强课外阅读,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更好地成长,收获丰富充实的人生。
为此,在有关部门指导下,我们组织教育专家和精英教师积极行动起来,紧扣语文新课标和新课改,推出了这套青少年培优读物。
本套作品突破了国内众多同类版本仅仅编选纯文学名家经典小说作品的局限,除了增加纯文学性的散文、诗歌、戏剧、影视以及蒙学、国学等精品外,还增加了能够直接体现广大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以及培养科学素质的科普小品文、议论文、故事、新闻报道、应用文等多种体裁的作品,以增强阅读的实用性和时代性,使整套作品具有大语文、大话题的广博性。
当然,本套作品重点还是精选世界文学名著。这些经典作品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了解社会的最佳捷径,也是培养人文素质、养成优雅风度、形成高尚思想品格的良好教材,曾经陪伴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本套作品吸取了同类众多优秀读物的长处,不仅包括作者简介、内容提要、写作背景、思想内涵、阅读要点、人物介绍、精美配图等内容,还根据内容和形式的适宜性和必要性,在每一篇章配设有精彩导读、内容点评以及词语成语大全、作文素材宝库、思考与发现、读赏感悟和趣味拓展阅读等训练专栏专题。在全书最后还配设了相应名家名作的名言妙语、读后感、好词好句好段、知识互动大会等专栏专题,以实现阅读性、趣味性、知识性、解构性、指导性、启迪性、互动性的完美结合,突出培养学习的兴趣爱好,让阅读成为广大青少年的快乐享受。
考虑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而许多作品又是卷帙浩繁、不便阅读的现实,我们在参考和借鉴众多作品优点和长处、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精挑细选和高度浓缩,保持了作品的梗概和精华,使之兼顾青少年轻松阅读和直通学习的需要。
本套作品优选优化配套组合,采取“名家童话+寓言精品+中外故事+动物小说+少儿小说+青春小说+世界名著+侦探小说+探险小说+奇幻小说+科普作品+散文作品+名家诗作+经典戏剧+红色故事+榜样人物+古典文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蒙学国学”模式,能够为广大青少年的广泛阅读和终身学习筑基,对于广大教师教学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因此,它不仅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和收藏,也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与托尔斯泰、契诃夫被称为是俄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城,父亲是木匠。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十一岁时,他便开始独立谋生。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沙皇时代的底层度过的。
1892年,高尔基以马克西姆·高尔基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1895年,高尔基发表了早期作品中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以及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
1925-1936年期间写的长篇史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
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了首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并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八岁。
鞋店小学徒
柳德米拉
我的新主人
船上的生活
重返家中
沉醉书中
玛尔戈王后
重回船上
招揽顾客
作坊读书
告别作坊
继父之死
监工生涯
人生无常
寻求出路
名言妙语
读后感
好词好句好段
知识互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