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孔孟学刊》由华侨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和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一年2辑,在我社连续出版。是关于海内外儒学研究及传播的国际性高端集刊。研究领域涉及儒学研究的各个方面,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和义理研究。主要栏目包括1.海外儒学研究;2.经学研究;3.四书学研究;4.子学研究;5.儒家思想新探索。与该学科领域其他期刊或集刊相比,本集刊有以下特点:一、关注到海外儒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二、作者群中海外作者比重相对更大;三、作者以名家为主。华侨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的建院宗旨与研究目标,是在加强儒学义理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海外儒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以及儒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状况。本集刊出版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更好地呈现海内外儒学界在这方面的新研究成果,为儒学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有效平台。
《国际孔孟学刊》创刊词
曾振宇
“五四”与新文化运动已逾百年。“硝烟”散尽之后的今天,国人对“打倒孔家店”的认识仍停留在表层。国人过多留意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胡适等人对孔子与儒家如何恣意批判,恰恰忽略了另一个更加深层次的问题: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这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自我反思与检讨。逐渐深刻意识到以往对孔子与儒家的认识过于“片面之深刻”。譬如,钱玄同当年一再呼吁废除汉字,把儒家著述“摔破、捣烂,好叫大家不能再去用它”。但是,在1926年致周作人的信中,又开始自我反省:“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打倒孔家店”的旗手陈独秀早年高喊“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但在其晚年又认为在现代知识的评定之下,孔子与儒家思想有现代价值。白云苍狗,世事如棋,在“五四”与新文化运动尘埃落定之后,绝大多数中国知识界精英都纷纷进入“集体反思”之中。因为如果不能从片面激愤地批评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结升华到对文化传统有一全面、辩证的认识甚至“理解之同情”,就无法在知识和人格上实现自我超越。可喜可贺的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都已实现了这一内在自我超越。
华侨大学《国际儒学论坛》创刊之时,恰逢1958年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和张君劢四位先生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六十周年。六十一甲子,时光如白驹过隙。今天再读此宏文,仍然血脉贲张、心潮起伏。在四顾苍茫、一无所藉之际,四先生呼喊中国文化“有其世界的重要性”,可谓有椎心泣血之痛。中华文化不像发源于古印度的佛教文化,自异域文化入侵之时,便在本土趋于衰微。中华文化虽历经劫难,仍瓜瓞绵绵,“活的生命”依然挺立。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倡导人人自觉成为伦理境界上“道德实践的主体”、政治上的“政治的主体”、自然界和知识界的“认识的主体”与“实用技术的活动主体”。儒家以“仁义”、“民心”为核心的文化精神,老安少怀、父慈子孝......
主编曾振宇,华侨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教授。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2000年获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破格提拔为教授。山东省儒学研究领域“泰山学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原副院长、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哲学研究所所长。山东省“泰山学者”。
特 稿
朱子哲学中“心”的概念【陈 来】/1
先秦儒学研究
儒家的六经与子学的思想比较【朱汉民】/10
再论《尚书·洪范》的政治哲学
——以五行畴和皇极畴为中心【丁四新】/22
“天命”与“契约”
——孔子与洛克的政治正当性观念比较【谢晓东】/43
程朱理学研究
张载佚著《孟子说》辑考【林乐昌】/56
事实与建构:“朱张会讲”叙述方式的演变【肖永明】/76
论程朱理学之异同【沈顺福】/92
朱子早年的学术总结与“门户清理”
——以辨张无垢《中庸解》为中心【许家星】/109
朱子中和说及其现代意义【林纬毅 蔡桂芳】/136
明清儒学研究
王夫之的《周易》阐发与明代政治
——以《坤》与《既济》为中心【张学智】/149
东亚儒学研究
东亚儒家政治思想中的“仁政”之实践:
东亚儒者对“汤武革命”说的辩论【黄俊杰】/162
台湾的朱子儒学及其现代问题【潘朝阳】/188
从朴文镐“性”论看湖洛论争的发展【史甄陶】/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