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城市和乡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发动机的传统功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城镇化也带来了诸多的经济、社会与环境问题,特别是盲目发展、无序推进的城镇化,更是让人与环境背上沉重的负担。
今天的城镇化,已经为我们积累起足够多的经验,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也让我国的城镇化拥有更明确的发展思路和推进之策。挑战在于,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如何保证城镇化始终沿着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之路顺利推进。
《城镇化的模式创新与风险管控》从创新城镇化模式、管控城镇化风险角度,打开了一扇城镇化未来发展之窗,从这里可以看到理性城镇化的发展之路,看到城镇化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方案。
张本效在跟随我做访问学者期间,对其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与完善。在即将出版之际,邀请我赠序一篇。
纵览全文,该书体现了作者立足现实、创新求异、扎实做学问的探索勇气,论证了发轫于基层农村社区的主动城镇化模式,研究了政府主导下的富丽乡村建设实践,并在对二者的比较研究中探索城镇化的理性和理性的城镇化路径。他致力于研究以集体经济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并以之作为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载体,不但证明了城镇化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兼容性,也为我国探索新型城镇化模式提供了生动个案和不一样的思路。
另外,该研究有如下几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的重要思路与观点。
第一,农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与角色问题。这是与城镇化的经营主体与发展动力相联系的重要问题,也是学术界关注较少的问题。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从两个角度涉及了这一问题,其一是将城镇化的经营主体界定为城市,在此基础上,研究城市在自身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前提下,如何推动和引领农村的城镇化。在这类观点中,农村只是个被动接受者,农民既不是城镇化的发展动力,也不是积极主动的行为主体。其二是将农村城镇化的经营主体界定为农民,认为农村的城镇化应该由农民自己主导、推行,应该是“自下而上”的内源性城镇化,村庄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主动融人城市,并以自身不断扩张的实力服务城市、影响城市,谋求与城市的共同发展。虽然这类观点开始关注农民的城镇化地位与作用问题,但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诸如农村城镇化的经营主体是谁、农民在新型城镇化中的角色定位等基本问题,缺乏界定和讨论。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诸如村域集体经济在城市社会时代的实现形式与历史命运,城镇化与以集体经济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互构关系及运行逻辑等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张本效(1965—),男,山东莒县人,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系主任。
主要从事社会学、山区农村经济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已有《论资本主义内部社会主义因素的生成与扩张》、《小城镇特困的他助与自助研究》等17篇论文正式发表,主持、参与了5项课题,参编教材一部,论文“以政治文明为坐标,建构村级政权新格局”获浙江省高校“两课”教师学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优秀论文三等奖。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对话与思考
第二节 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理论框架与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来自基层的城镇化经验
第一节 主要样本村介绍
第二节 J村的主动城镇化
第三节 J村主动城镇化形成的原因与条件
第四节 主动城镇化的共富机制
第五节 J村主动城镇化的经验启迪
第三章 城镇化创新模式的乡土性
第一节 内化外部制度规范的动力重构
第二节 内化外部拉力的动力重构
第三节 内部结构性压力下的动力重构
第四节 嵌入式自主重构
第四章 模式创新的理性与行动
第一节 行动理性
第二节 角色行动
第三节 嵌入式角色建构
第四节 激励机制重构
第五章 潜在与显在的风险
第一节 主动城镇化的经营性风险
第二节 决策机制中潜存的风险
第三节 股份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风险
第四节 系统化约束机制中存在的风险
第六章 风险选择与风险管控
第一节 边缘化风险永固化的规避与管控
第二节 土地制度与村庄建设
第三节 优化主动城镇化的生存环境
第四节 “三大关系”风险管控分析
第七章 城镇化的理性与理性的城镇化
第一节 理性城镇化的支点探讨
第二节 理性城镇化的本质追求
第三节 理性城镇化的可能模式与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