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是不能谈论的,就应该保持沉默。
关键是如何“沉默”,沉默并不代表什么事都不做。而如何沉默是解决“困难问题”的关键。
《沉默的艺术:意识科学基础理论》立足于数学、物理以较明确的方式尝试回应以下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什么是意识?意识的生物学起源是什么?未来的机器人是否有意识?
1
中国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政治、经济、科技皆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因此,近年来国家一直号召鼓励大家勇于开拓创新,特别鼓励在新的领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理论;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提出的科学理论必须可证伪。
2
2016年,笔者参加一个国际大脑意识科学大会,会上许多学者认为在未来二十年里意识研究将会完成从哲学领域转向科学领域的大转身。当时笔者感到既兴奋又沮丧。
感到兴奋,是因为此情境让我联想到了三百多年前的那次激动人心的伟大转身,在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努力下,物理学完成了从哲学领域到科学领域的大转身。那次转身的完成是以牛顿提出他的力学理论为标志的。同样,这次意识研究的大转身必然也会以一个大家都认同的、能够经得起实验检验的关于意识的科学理论的提出作为标志。这是一个几百年一遇的大好机会。聪明的人都应该早早地走上台桌,等待着分一份蛋糕。
感到沮丧,是因为当时发现,立在桌子周围的大都是外国人,一千多个参会者中只有三四个中国人。这是因为过去二三十年里,无论国内国外,沾上“意识”,就会被贴上类似伪科学的标签,这种偏见令许多学者只能望而却步,只是最近,国外这种偏见略微少了些。
或许,未来将要发生的这次大转身是中国人在科学领域一展身手的最后机会;虽说科学无国界,但笔者仍希望我们后辈的教科书里能多些中国人的名字。
前言
第一章 意识科学导论
1.1 人类科学思想简史
1.2 科学的尽头?
1.3 问题的症结
1.4 转向科学
第二章 意识科学的第一大困境
2.1 困难问题
2.2 物理学的局限性
2.3 意识科学第一大困境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2.4 玛丽黑白屋
2.5 各方对待困难问题的观点
第三章 意识科学的第二大困境
3.1 充分理由原则与体验属性的普遍性
3.2 詹姆斯的组合问题
3.3 内在属性的不能组合性与
图灵测试的局限性
3.4 如何走出第二困境
第四章 意识科学的普遍性理论
4.1 无时空量子观测者理论的简介
4.2 基本原则
4.3 背景时空问题
4.4 无时空的观测者理论
4.5 重构物理学
4.6 体验和现象属性的数学定义
4.7 显含观测者模型宇宙的模拟计算
4.8 待解决的问题
第五章 大脑的基本物理模型
5.1 意识主体不可分猜想
5.2 如何稳定意识主体与暂时全同粒子法则
5.3 大脑的物理模型
5.4 意识的进化
5.5 意识相关的计量学
第六章 意识的生物学基础
6.1 大脑结构
6.2 意识的生物学基础
6.3 意识理论增强机器学习
6.4 意识协调的神经网络
6.5 再论自由意志
6.6 意识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未来
第七章 可证伪的理论预测
7.1 可证伪性与两种不同风格的理论
7.2 若干可证伪的预测与相关的实验方案
附录一 意识科学基本定律
附录二 意识的定义
附录三 存在的定义
附录四 数学公理化、集合论与素数分布
附录五 研究意识的现象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