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东南部主要种子植物检索表/西藏农牧学院校本教材·农业类专业通用
定 价:54 元
丛书名:西藏农牧学院校本教材·农业类专业通用
- 作者:邢震,郑维列 编
- 出版时间:2018/7/1
- ISBN:9787503894879
- 出 版 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Q949.408
- 页码:333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西藏东南部主要种子植物检索表/西藏农牧学院校本教材·农业类专业通用》**收录西藏东南部种子植物167科836属2562种(含亚种、变种、变型)。收录总原则:一是立足西藏植物区系特点,从植物系统发育角度出发,主体收录分布于林芝县(现为巴宜区)、米林县、波密县、工布江达县、朗县的种子植物,以便于学生们在野外实习时,能够按照课堂上讲授的分类知识,快速识别出采集的植物标本;二是立足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构筑需要,从生态西藏、美丽西藏、幸福西藏建设的角度出发,收集西藏常见栽培的作物、药用植物和已经在林业建设、城镇绿化中大量应用的林木花卉,为广大农业类专业学生在开展进一步的栽培技术学习时,奠定植物学基础知识;三是立足西藏特有植物资源物种多、蕴藏量小的普遍现象,从资源保护和利用角度出发,选择收录了分布于察隅、墨脱、吉隆、错那的珍稀濒危经济植物,以便于学生在接受西藏植物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特色课程教学中,能够快速了解、掌握其基本形态特征,为以后的具体工作奠定基础。
林芝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东经280~290、北纬940~970之间,素有“西藏江南”美称,是雪域高原的一片绿色圣地。这里山川秀丽,景色壮观迷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已被人们识别的植物种类达4000余种,为我们进行教学实习和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西藏农牧学院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集农、工、理、管学科于一体的高等农业院校。多年来,西藏农牧学院农业类专业开设的“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树木学”“观赏植物学”“植物资源学”“西藏药用植物栽培学”“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西藏野生观赏植物”等课程的野外实习和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有利的环境中进行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以往的实习仅是教师介绍学生记忆,缺乏方便而适用的植物识别类实习指导书,使得实习工作遇到一定困难。为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出符合西藏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应用型农业技术人才,西藏农牧学院从事西藏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结合项目研究、林芝高山森林生态定位站建设、学校标本馆建设以及教学实习等工作,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参考《中国植物志》(英文版)《西藏植物志》等工具书,认真研究了相关植物的形态特征,编写了这本《西藏东南部主要种子植物检素表》。
书中共收录西藏东南部种子植物167科836属2562种(含亚种、变种、变型)。收录总原则:一是立足西藏植物区系特点,从植物系统发育角度出发,主体收录分布于林芝县(现为巴宜区)、米林县、波密县、工布江达县、朗县的种子植物,以便于学生们在野外实习时,能够按照课堂上讲授的分类知识,快速识别出采集的植物标本;二是立足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构筑需要,从生态西藏、美丽西藏、幸福西藏建设的角度出发,收集西藏常见栽培的作物、药用植物和已经在林业建设、城镇绿化中大量应用的林木花卉,为广大农业类专业学生在开展进一步的栽培技术学习时,奠定植物学基础知识;三是立足西藏特有植物资源物种多、蕴藏量小的普遍现象,从资源保护和利用角度出发,选择收录了分布于察隅、墨脱、吉隆、错那的珍稀濒危经济植物,以便于学生在接受西藏植物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特色课程教学中,能够快速了解、掌握其基本形态特征,为以后的具体工作奠定基础。
前言
裸子植物门 Gymnospermae
一、苏铁科Cycadaceae
二、银杏科Ginkgoaceae
三、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
四、松科Pinaceae
五、杉科Taxodiaceae
六、柏科Cupressaceae
七、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八、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
九、红豆杉科Taxaceae
十、麻黄科Ephedraceae
十一、买麻藤科Gnetaceae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Ⅰ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一、三白草科Saururaceae
二、胡椒科Piperaceae
三、杨柳科Salicaceae
四、杨梅科Myficaceae
五、胡桃科Juglandaceae
六、桦木科Betulaceae
七、壳斗科Fagaceae
八 榆科IJimaceae
九、桑科Moraceae
十、荨麻科U~icaceae
十一、檀香科Santalaceae
十二、桑寄生科Loranthaceae
十三、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
十四、大花草科Rafflesiaceae
十五、蛇菰科Balanophoraceae
十六、蓼科Polygonaceae
十七、藜科Chenopodiaceae
十八、苋科Amaranthaceae
十九、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
二十、商陆科Phytolaccaceae
二十一、番杏科Aizoaceae
二十二、粟米草科Molluginaceae
二十三、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
二十四、落葵科Basellaceae
二十五、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二十六、睡莲科Nymphaeaceae
二十七、金鱼藻科Ceratophyllaceae
二十八、领春木科Eupteleaceae
二十九、芍药科Paeoniaceae
三十、毛茛科Ranunculaceae
三十一、木通科Lardizabalaceae
三十二、小檗科Berberidaceae
三十三、防己科Menispennaceae
三十四、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
……
参考文献
中文名称索引
拉丁学名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