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原理:系统仿真方法/高新科技译丛》以作者陈锟山在国际上可同时精准预测微波反射率与雷达散射系数之间理论模式和所研制的台湾地区首套车载FMCW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为基础,深入地分析了SAR信号、数据、路径轨迹等各种模型和相关原理,对SAR系统的使用、研究、发展、以及系统仿真方法进行了详尽全面的阐述。
Kun-Shan Chen,1990获得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电气工程博士学位。1992—2014年,任职于台湾中央大学,2008—2014年,担任台湾中央大学特聘教授。2014年,加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领域包括微波遥感理论、建模、系统和地形测量、环境监测。自2014以来,在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电气工程系担任研究教授。他撰写、合著超过110篇期刊论文,联合署名7本著作,与A.K.Fung教授合作撰写《微波散射理论与传输模型用户手册》(Artech House出版社,2010)。他还有多个学术兼职,包括《IEEE TGARS专刊(遥感重大灾害预防、监测和评估专题)》客座编辑(2007),《IEEE自然灾害遥感专题讨论会》客座编辑(2012),IEEE GRSS ADCOM成员(2010—2014),GRSS台北分会的创始主席。2000至今,担任IEEE TGARS期刊的副主编,以及IEEE期刊《应用地球观测与遥感专题》(2008—2010)的创始副主编,IEEE Fellow(2007),自2014以来担任IEEE会议的编辑委员会成员。
第1章 基本背景
1.1 信号和线性系统
1.1.1 解析信号
1.2 雷达信号基础
1.2.1 简单脉冲
1.2.2 脉冲序列
1.2.3 调频连续波
1.3 合成孔径雷达概念
附录:傅里叶变换对和特性
参考文献
第2章 SAR模型
2.1 引言
2.2 物理模型
2.2.1 雷达散射功率与散射系数
2.2.2 天线照射区域
2.2.3 散射效应
2.2.4 雷达相干斑
2.3 目标RCS模型
2.3.1 确定性目标
2.3.2 分步式目标
2.4 系统模型
2.4.1 斜距投影
2.4.2 点目标模型
参考文献
第3章 SAR数据与信号样式
3.1 引言
3.2 线性调频信号
3.2.1 二维回波信号
3.2.2 回波信号解调
3.2.3 距离徙动
3.3 多普勒频率特性
3.3.1 斜视效应
3.3.2 调频信号混叠
3.3.3 平台速度
3.4 调频连续波
3.4.1 信号参数
3.4.2 目标到数据的映射
参考文献
第4章 SAR飞行路径轨迹
4.1 引言
4.2 时间坐标系
4.3 空间坐标系
4.3.1 轨道参数
4.3.2 地心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及其转换
4.3.3 ECR坐标与ECI坐标之间的转换
4.4 卫星位置、速度及其估计
4.4.1 轨道状态向量
4.4.2 雷达波束指向向量
4.4.3 地球上的目标位置
4.5 飞机平台的坐标
4.5.1 ENU坐标和NED坐标
4.5.2 RPY坐标和飞行路线角
4.5.3 模拟示例
参考文献
第5章 SAR图像聚焦
5.1 引言
5.2 常规距离-多普勒算法
5.2.1 距离单元徙动校正
5.2.2 多普勒中心估计
5.2.3 多普勒变化率估计
5.3 调频拉伸算法
5.3.1 距离单元徙动
5.3.2 调频拉伸函数
5.3.3 数值示例
附录:固定相位近似
参考文献
第6章 运动补偿
6.1 引言
6.2 参数及其转换
6.2.1 机载系统
6.2.2 星载系统
6.3 运动补偿中的信号模型
6.4 数值模拟
参考文献
第7章 静止FMCW SAR
7.1 引言
7.2 步进调频连续波信号描型
7.3 步进调频连续波系统的图像聚焦
7.3.1 RDA算法的聚焦
7.3.2 CSA算法的聚焦
7.4 运动补偿
7.5 测量实验
7.5.1 测量设置
7.5.2 成像聚焦
参考文献
第8章 系统的仿真与应用
8.1 引言
8.2 仿真演示
8.2.1 点目标响应
8.2.2 目标定位
8.3 计算复杂度
8.4 非正交优化的对比增强
8.4.1 条带模式SAR的非正交规则化算法
8.4.2 性能检验
8.5 性能向量与提取
8.6 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8.6.1 模拟SAR图像的测试
8.6.2 真实SAR图像的测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