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新闻学名著丛书》整理再版了近代在中国用中文出版的经典新闻学著作,所涉及的图书既有专著、教材,也有译著,全面涵盖了新闻学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等领域,成书年份前后跨越40年。在这40年间,中国的新闻学科从无到有、从借鉴到创新,成就巨大。对这些著作的再次出版,为研究中国近代新闻学提供了珍贵的史料,绘制了中国近代新闻学的全景,度量了中国近代新闻学的厚度,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也为纪念中国新闻学诞生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由于历史原因,本丛书中的个别图书存在一些问题,为保存历史原貌,为研究者提供一手的参考资料,影印时均基本保持其原貌,未作大的删改,希望读者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对其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借鉴。原书中存在一些错别字、漏字和排版错误,我们在影印时均未做改动,敬请读者注意。
如果从1903年商务印书馆编译出版日本人松本君平的《新闻学》算起,中国的新闻学已有115年历史。如果从1918年北大新闻研究会建立,徐宝璜开办新闻学讲座算起,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迄今正好100年历史。我们搜集整理了清末至民国期间一些有代表性的新闻学书籍,希望借此重现早期中国近代新闻学的本来面貌,反映我国新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认为,这对中国新闻学术、教育史研究以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
从1903年到1949年9月的40多年间,我国公开出版和内部印行的新闻学书藉,包括专著、教材、论文集、资料汇编、参考工具书等,约468种之多。它们集中反映了我国新闻学的历史发展轨迹。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这些书籍除了几本曾被重印出版外,大多已经是“只闻其名、难觅其踪”,这对我国新闻学研究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本丛书在梳理1903-1949年间出版的有代表性的新闻学书籍的基础上,精选了50部著作,校订注释,编纂再版,也算对这一遗憾的弥补。
从我们挑选的这50部新闻学书籍来看,中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中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尤其与国家民族利益息息相关
40多年间,中国新闻学从近乎空白到勃然而兴,这与中国社会的动荡、变革休戚相关。西方新闻学是现代化的产物,最早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01年,“新闻学”一词首见于中文报章,但直到民国前夕,国人对于“新闻有学乎”尚存疑,认为报社就是新闻人才的“养成所”。至1912年上海报业俱进会以“吾国报业之不发达……其最大原因,则为无专门之人才”为由,号召组织报业学堂,培养报业专门人才。不难看出,此时新闻界亦将新闻学视为办报之“技”。至1918年邵飘萍为徐宝璜《新闻学》作序仍“窃叹我国新闻界人才之寥落,良由无人以新闻为一学科而研究之者”。黄天鹏把1903年至1918年新闻学研究会建立之前的十余年视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期。
1918年,随着以启蒙为目标的新文化运动愈演愈烈,新思潮涌入国门,“新学”“西学”站在旧传统的对立面被学界关注,新闻学思想也不例外。作为公学之首和新文化运动中心的北京大学率先开办新闻学研究会,力证了“新闻学”存在的正当性;徐宝璜《新闻学》一书问世,成为中国新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新闻学教育兴起,新闻学研究著作渐盛,待到北伐前夕,中国新闻学从学理上和实践上俱已建立起来。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资本主义文明逐渐“祛魅”。之后的大箫条使得西方国家的痼疾暴露无遗,曾经“理想之彼方”的西方报业也难以幸免。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建立“吾国之报业”成为新闻学研究的热点,围绕这一热点,一方面,关于中外新闻理论、新闻事业、新闻业务的著作日益涌现;另一方面,军阀对于激进言论的暴力摧残,又引发了新闻人对于言论自由的论争。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新闻学呈现百家争鸣之势。
“在这言论自由纷争之际,也有若干论调,认为新闻纸不过是一种政治宣传的工具,在新闻学方面也唱过所谓社会主义的新闻理论,不过这种论调没有完成,当头的国难已把这种理论粉碎。”“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成为国论,报业成为勾连与动员社会的渠道和网络,致力于推动“舆论统一”。直到全面抗战中期之前,以战争宣传动员为主要研究目标的“战时新闻学”都是新闻学研究的热点。
194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随着战争形势的转变,抗日战争已现胜利的曙光,中国新闻学人开始构想新闻业的未来。萨空了于1943年开始着手书写《科学的新闻学概论》,旨在提醒新闻人应“鉴于美英的前车”,避免报纸“为大财阀资本家所独占”,“积极地设法使报纸成为大多数民众自己的相互报道消息、提供意见的工具”。
二、中国新闻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中国早期新闻学人大多具备西学背景
“西学东渐”的内在精神是中体西用。在“用”的招牌下,西学大量涌入。中国新闻学直接引自日本和美国。首先,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译著分别为1903年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的松本君平的《新闻学》和1913年美国记者休曼著、史青编译的《实用新闻学》。前者成为中国新闻学的开端,而后者作为美国第一本新闻教育著作,“提供采访编辑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奠定了中国新闻人对于新闻教育之作用的基本构想。
《新闻学》
原序
序 论近世文明与新闻之德泽
第一章 第四种族之发生
第二章 新闻社之组织州
第三章 探访部
第四章 略记法与探访记者
第五章 地方通信者
第六章 文选部之经验
第七章 通信队之编成
第八章 探访者之职务
第九章 探访者之资格
第十章 新闻编辑局一班
第十一章 编辑事务记者
第十二章 电报记者
第十三章 论说记者
第十四章 主笔记者
第十五章 新闻理事
第十六章 社员之制约
第十七章 访问记事及新闻记者之访问
第十八章 为新闻记者之道
第十九章 编辑新闻之注意
第二十章 特别记事
第二十一章 杂志及新闻文学者之注意
第二十二章 匿名寄书
第二十三章 诽谤之青论
第二十四章 新闻记者之报酬
第二十五章 职业之新闻记者
第二十六章 公人之新闻记者
第二十七章 近世新闻之发达及特性
第二十八章 新闻图画
第二十九章 英国新闻业者之保护会
第三十章 新闻记者之养成
第三十一章 英国新闻事业
第三十二章 美国新闻事业
第三十三章 法国新闻事业
第三十四章 德意志新闻事业
第三十五章 俄国新闻事业
第三十六章 新闻记者之势力及使命
松本君平与《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