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资助农业项目政策解读及案例分析》分析了农业科技发展形势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布局,重点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各部委项目,项目申报书编写与答辩要求,申报国家农业科技项目策划书的编写案例及详细评析。《国家资助农业项目政策解读及案例分析》内容实用,信息量大,对于指导企业人员、科研人员、农业管理人员申报有关农业科技项目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为使企业、科研单位深入了解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及国家资助科技项目的最新政策,以及申报国家科技资助项目的相关程序,近期我编著出版了《国家资助企业大学研究院所政策解读及案例分析》-书,市场反响强烈,销售速度超出我的预期。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该书的畅销说明了企业重视创新驱动,希望通过突破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同时也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渴望学习和了解国家相关科技政策,急需了解国家政策的新动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下基础。
近几年,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一定基础,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空间受限,农业生产成本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仍很突出。同时,由于“农业苦、农业累”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从事农业科研生产的人员必须背朝蓝天、脚踩黄土。造成农业院校毕业的新人不愿下基层、老的农业科技人才流失局面不断发生。一些从事农业科研生产活动的单位由于不了解农业科研经费的申报渠道以及申请办法,总感觉报国无门。如何进一步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农民希望高产、低耗;消费者希望好吃、安全;政府希望农产品安全、高产”的目标协调一致,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奖代补和贴息、建立担保机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措施。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十任务清单”管理方式。牢牢把握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创新涉农资金投入方式和运行机制,推进整合统筹,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的农业资助原则。《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突出加强了重大工程、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方面的谋划。同时,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措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并加大专项建设基金对“三农”重点项目和工程的支持力度。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融资,还是申请国家资金支持,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策划书)是关键环节之一。宏观决策的失误,靠微观很难纠偏。可行性研究报告既是项目实施前的蓝图规划,又是企业科学决策的基础,关系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而掌握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方法要领、关键点及基本流程,又是可行性报告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核心,就是要从宏观上把握市场需求、技术的成熟性、可靠性,经济上的合理性。论证报告必须从理论、逻辑、物理、操作等层面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证。只有不拒绝开放,不纠缠于细枝末节,站在“巨人肩膀上”、善于借鉴他人经验的企业,才能取得成功。
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一是帮助农业科技工作者了解、把握国家政策,充分利用国家农业资助政策。2018年中央1号文件重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科研从选题立项到研发推广,要更精准地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条主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本书总结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最新成果,并对国家鼓励农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政策进行梳理和解读,突出强调必须根据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需要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拓展农业科研领域,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交流借鉴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功经验,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为农业生产增效益。近年来通过各类农业计划的资助,已积累不少科技成果,当前核心的问题是尽快把真正成熟的粮食、蔬菜、林果、畜禽、牧草等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其能推广和应用。我国地域宽广,气候、土质差异大,地方和相关企业要抓住市场机遇,善于吸纳优秀成熟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可以通过购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缩短与先进水平的差距。这样不仅可以少走弯路,少交学费,而且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再创新,形成自身特色。三是结合案例分析,使国家相关资助政策解读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实现有机结合,为企业编写可行性报告解疑释惑。结合本人长期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经验,本书介绍了一些成功案例及专家评议以解决好农业成果转化中的现实问题。项目可行性报告案例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帮助企业规避风险,达到投资收益最优的具体思路方法和工具。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愿《国家资助农业项目政策解读及案例分析》-书似一缕春风吹入读者的心田,使企业能健康地发展,使农民能真正受益。但由于个人能力和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疏漏和不足,敬请读者雅正。本书中的某些观点,不代表任何部门和组织,仅由我个人负责。在此,向给予我支持的单位和学者们致以崇高敬意!
孟繁森,研究员,国家科技部原企事业单位管理办公室(司局级)副主任,曾先后在航天部计划司、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科委计划司、国家科技部企事业单位管理办公室(司局)等部门,从事科研及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并先后任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副理事长,国家质量监督局防伪技术专家组注册专家,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专家顾问组副主任委员,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饮用水产业委员会顾问组专家。《国家资助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科技项目申报程序及案例分析》、《国家资助企业大学研究院所政策解读及案例分析》、《国家资助农业科技项目申报程序及案例分析》、《国家资助中小微企业政策指南及案例分析》编委会主任,《中国居民饮水指南》编委会副主任。
孟繁森长期从事科研及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多次参与了国家“863”、攻关(支撑)、基础研究、星火、火炬、国家重点新产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计划项目的评估、立项和相关计划项目的验收工作;参与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的评估、立项等工作。曾主编《中国高新科技产品精选》、《中国科技成果》、《863计划大事记》、《国家资助科技项目申报指南》、《国家资助科技项目申报程序及案例分析》、《国家资助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科技项目申报程序及案例分析》、《国家资助企业大学研究院所政策解读及案例分析》、《国家资助农业科技项目申报程序及案例分析》、《国家资助中小微企业政策指南及案例分析》等图书。
前言
第一章 农业科技发展形势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布局
第一节 农业科技发展状况
第二节 “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节选)
第三节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涉及农业部分
第四节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
第五节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农业科技部分
第六节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节选)
第七节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第八节 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第九节 关于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第十节 国家农业科技计划体系
第二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大项目农业领域案例
第三节 重大研究计划农业项目案例
第三章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节选)
第四章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农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案例
第五章 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第六章 基地和人才专项
第一节 国家“千人计划”项目
第二节 国家“万人计划”项目
第三节 “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
第四节 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项目
第七章 各部委项目
第一节 农业部部门预算项目
第二节 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
第三节 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
第四节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
第五节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
第六节 “十三五”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专项
第八章 项目申报书编写与答辩要求
第一节 编写项目申报书的程序及案例分析
第二节 如何编写自然基金申请书
第三节 如何申报重点研发计划
第四节 答辩问题提纲及注意事项
第九章 案例分析
案例一:年出栏××万头香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案例二:城郊美丽乡村集约规划建设技术集成项目
案例三:码垛机器人关键技术及饲料生产线集成应用项目
案例四:果蔬类农产品物流过程和品质追溯集成应用与示范项目
案例五:畜禽养殖与农业种植废弃物资源生态化处理设备研发项目
案例六:餐厨垃圾收运与处理工艺的资源化集成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
案例七:年出栏×万头优质精肉型肥牛繁育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