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广安作者为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有名的中国画家,工于山水、花鸟,属于传统派维新的画家。他的山水和花鸟皆继承传统文人画的写意精神,重写尚意,重神重趣,不求形似求生韵,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区广安艺术档案图录2》入选了画家山水与花鸟各40幅作品,附有画家简介、照片及有名理论家的评介文章。展示了画家立足传统有所创新的艺术风格与艺术追求,这是一本高水平、高质量的很好图书,可供专业和业余美术工作者作为研习范本。
喜闻广东省档案馆准备举办陈永锵、区广安作品展览,出版他们的艺术档案图录。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也是历史文化记录和传承的载体。开发利用艺术档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令人鼓舞欣喜。很早就听说二人有联合办展的想法-现在终于变成现实。饶有趣味的是,曾经身为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的陈永锵,一直是被作为”岭南画派“的重要传承人,而区广安则是广东。国画研究会”的继承人。两个画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艺术理念的差异而曾引起过激烈的论争,两个壁垒,各自为阵。如今,世易时移,近百年后-他们的传人走在了一起,坐而论道,联合办展,确乎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
陈永锵和区广安都是我交游多年的老友,两人的画风都有着鲜明的个性。陈永锵是一个敢于大胆创新的激情画家,其作品豪迈奔放,赋色妍雅,具有明净欢快、清新自然的岭南特色;而区广安是一个传统学脉的守望者。其作品内敛含蓄,笔墨精妙,具有意境深远、古意盎然的特点。作为活跃于岭南画坛的实力派画家,两人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也有着泾渭分明的个性。两人都是来自人杰地灵的广东南海,西樵山的人文、自然成为他们艺术的共同基因。两人都是在广东土生土长的画家,但走的路却有所不同一个注重生活,古道西风,锐意变革,一个更注重传统,秦时明月汉时关。在年龄上,两人都属鼠,但却相差一轮。两人可谓同中有异。异曲同工。
从画风上,陈永锵色彩华丽,艳而不俗,是谓“好色”;区广安水墨晕染,偶尔浅绛,可谓“纯我在性格上。陈永锵豪放外向,大江东去浪淘尽:区广安婉约内敛,杨柳下晓风夜月。陈永锵长于花卉,兼擅山水、人物,区广安长于山水,偶擅花卉、人物。两人又都是诗书画印兼修了出版过诗集、文集,办过专门的书法展览,出过书法集,都是多才多艺的书画家。从师承脉络上看,陈永锵在绘画上师承岭南名宿梁占峰,诗词方面师从广东著名词人朱庸斋,而区广安在绘画上师承广东。国画研究会,,代表人物卢子枢的弟子袁伟强,诗词方面则师从朱庸斋弟子吕君忾。当然,最重要的是,两人都是笔耕不辍的勤奋画家,陈永锵几乎每天不停笔,办过日志式的画展,在美术界引发热议:而区广安则坚持晨早即起便日课,数十年未尝稍懈。两人既是广东地域文化中的一种特别现象。是在传统文化中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对艺术的不同解读,他们用不同的笔墨语言去阐释、表现不同的艺术形式,又是在21世纪文化语境中的两种不同画家风貌。他们的”同“和”异“正是这一代画家的缩影。
因此,无论从私交还是从艺术上,我都乐意见到两位老友走在一起,共同向学术界展示他们的最新成果。感谢广东省档案馆为两位画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合作中得以弘扬,这是广东画坛之幸,也是当下留给未来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序 朱万章
在复归传统中求艺术革新——区广安的山水画 邵大箴
写意花鸟作品
梅雀图
浦塘秋影
清虚
兰竹图
清蔬图
晨曲
安居图
报春图
逆风
下酒还留两石斑
牵牛曼舞引蛙鸣
松石八哥图
兰花本是山中草
幽香
幽栖
小憩
幽谷生兰
宋人诗意图
那得平和素雅兼
榴花红似火
傲雪
醉秋
幽兰
秋雨夜
柳浪闻莺
牵牛上石图
蛙鸣
生意
芙蓉晓露浓
浮香
暗香朵朵映红霞
偶听春声枝外枝
春江水暖
葡萄
回眸见君子
四世同喜
倩影
北国遥春寄一枝
悠然
春燕初归不见人
山问偶见
凌霜傲雪爱寒冬
牡丹花下
味珍图
兰竹双清
怀春
松风动秋声
野禽喧曙色
夏荫
三浮三落耐思寻
竹报平安
十里荷风阵阵香
竹影蛙趣
觅食
鱼亦能知我
临风溢露
荷塘清趣
硕果
清风一榻
八哥梅竹图
蕉荫
夏荷图
味珍图
荷塘深处有蛙鸣
高瞻
满身秋露立多时
减笔人物作品
雪中骑驴孟浩然
观棋不语
倚井栏为书
停琴观海
登幽帅台歌
仰见明月
柳塘夏趣
辛弃疾诗意图
蕉下抚琴
听泉图
唐人诗意图
蕉下抚琴
行草书法作品
自作咏秋诗三首
自作赏秋诗三首
自作禅境诗三首
自作诗三首
录唐宋诗五首
自作诗三首
自作诗三首
录古诗三首
写意山水画作品
大自在
澄江云淡一轻舟
湖山逸趣
青山无处不诗情
坐看云起时
江山揽胜
携琴访友
雨后苍峦铁铸成
烟云供养
湖山书屋
相逢话水云
品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