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伟业: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史研究1976-1989
定 价:45 元
- 作者:刘芳张,高臣 著,刘德军,张荣华 编
- 出版时间:2018/1/1
- ISBN:9787548828839
- 出 版 社:济南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232
- 页码:16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创建伟业: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史研究1976-1989》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的光辉历程,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立党、固党、强党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伟业历史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件为基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基本经验,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历史真谛,从而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创建伟业: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史研究1976-1989》主题鲜明,体系完整,内容翔实,史料丰富,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有较强的可读性,很值得关心、研究中共党史的学者、读者参阅。
201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华诞。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开天辟地到新天新地,从革命到执政,从解放到复兴,整整90年的历史,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五彩斑斓,丰富厚重,书写着英勇,记录着艰辛,放射着光芒。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一部最为惊心动魄的奋斗史诗!跨越90年,既有追寻、追思、追问,更是展示、揭示、昭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如果按基本线索展开,首先是一部奋斗史,即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同时是一部探索史,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还是一部自身建设史,即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三个历史”,就是三条基本线索,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90年的成长发展过程。
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最辉煌之处,镌刻着“革命”两个大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就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两次革命,都是为了打破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以更快速度实现更大程度的历史性变革和进步;两次革命都工程浩大、气势如虹,都引起了中国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观念等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因此,两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中两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在90年创建伟业中,中国共产党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第三件大事,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l,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在90年成长发展中,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和理论成果,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主要理论成果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次飞跃,是辩证把握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是对中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认识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两次历史性创新,是对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如何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得出规律性认识的两大成果。两次飞跃及其理论成果,又是两次革命、三件大事的灵魂。它们在两次革命、三件大事的实践中产生,又反过来赋予两次革命、三件大事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开辟了两次革命、三件大事通向胜利的广阔前景。
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显示出其他政治力量所不具备的优秀特质和强大政治优势,即:中国共产党既有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又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个为民主和科学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既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又能够顺应世界发展进步潮流,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既坚持党内民主,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是一个能够吸引和凝聚民族精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一个敢于斗争又善于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既能够为人民坚持真理,又能够为人民修正错误,是一个真正没有私利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既重视学习,又善于学习,是一个能够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铸就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思想理论、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追求、优秀政治品格、优良工作作风、积极精神风貌的结晶。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蕴含着高远的理想,是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等的集中体现;既仰望星空又关注脚下,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客观规律为依托,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彰显了科学理性;关注入的利益、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发展,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中国共产党精神,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民族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形态;不仅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先进性、战斗性、民族性和包容性,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不仅夯实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精神基础,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总揽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主宰和灵魂,推进着党的事业健康发展。这些特质、优点和精神,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无限生机和活力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注重从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开辟未来。在90年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针对不同的形势和任务,对历史经验进行了几次总结,如: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做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的七大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建设经验的总结;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上对党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用“三个必须始终”总结了80年党的基本经验;党的十五大总结了近20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党的十六大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用“六个必须坚持”总结了55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用“五个必须”高度概括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党的十七大用了“十个结合起来”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历史实践反复证明,“六个必须坚持”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经验。即: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打;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扩大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所有这些集中到一点,那便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她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
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研究是一个大题目,内容十分丰富,历史发展纵横交错,且现实性强。为此,我们组织了比较强的研究队伍,由山东轻工业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有关专家联合,实行主编负责与分卷作者撰写的方式,刘德军教授、张荣华教授为总主编,负责全书的总体设计、审核定稿;各卷作者独立负责撰稿,并分署著作者姓名。
本书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90年的光辉历程,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立党、固党、强党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伟业历史节点中的重大问题、重要文献、重大事件呈现,阐述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轨迹与基本经验,揭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历史真谛,从而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全书设7卷:分段、专题立卷,章目体系论述。纵设6卷,各卷时间段为:1919~1935,1935~1949,1949~1976,1976~1989,1989~2002,2002~2011。各卷章内一级目的设置,体现历史发展概貌,统领纵向发展同质问题;横设“基本经验”1卷,论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基本经验,体现经验的与时俱进性、启示的反思性。
撰著《建党伟业: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史研究》一书,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学术研究工作,撰著者又均是在教学之余伏案撰文,加上水平所限与时间较紧,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我们恳切地期望学界同仁、广大读者不吝赐教,给予指正。
谨以此书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
刘德军,男,1950年生,山东荣成人。齐鲁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山东省省级学科带头人。发表、出版学术论文著作230余篇(部),其中被转载与评介的有百余篇(部)。参与国家科研课题3项,主持省、厅局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4项,省级精品课程(团队)3门,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6项。代表性的学术论著有《周恩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伟人的魅力,周恩来人格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忧患意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和当代走向》《人类思想解放史论》《五四运动山东潮》《山东通史·当代卷》《山东工业史》等。重要学术兼职有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档案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山东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委,中国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理事,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研会副会长,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
张荣华,曾用笔名曲峡,男,1961年3月生,江苏泰兴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发表、出版学术论文著作200余篇(部),其中被转载与评介的有50篇(部)。参与、主持国家、省部及厅局级科研课题4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代表性的学术论著有《历史审视与现实评说》《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史》《当代中国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实践》《时代的中坚——我国现阶段的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加强执政党建设》《中国近现代学生运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等。重要学术兼职有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研会副会长,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从“文革”灾难中走出来
一、揭批“四人帮”,分清大是大非
二、反对“两个凡是”,真理标准大讨论
三、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评价的历史地位
四、恢复工作,为天安门事件平反
五、局部落实政策,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中的正确抉择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决策走“新路”
二、排除“左”、右干扰,重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t
三、中央组织、人事的重大调整,成为中央第二代领导核心
四、反思历史、认识国情,端正党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
五、整顿党风、制定“准则”,突出党的建设问题
六、坚持实事求是,正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七、十一届六中全会,党完成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起步中制定现代化建设方略
一、中共十二大,党制定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
二、邓小平肯定安徽经验,党中央决定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四、改革重点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五、邓小平倡导办特区,党中央决策试办经济特区
六、“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党和国家政治体制改革起步
七、坚持“两手抓”方针,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八、调整外交、国际战略,“一国两制”方针形成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中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一、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二、中国国门一步一步打开,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三、平息国内政治风波,党经受严峻的政治考验
四、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确立
五、抓紧党的建设,改善党的作风
六、开展睦邻外交,打破西方“制裁”
七、党中央决策治理整顿,治理整顿任务完成,改革进一步深化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二、如何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四、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党的执政方式
五、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