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小印,可以承载神奇的古代文字被运用至今的玄妙;
一枚小印,可以幻化出奇妙的色彩和干变万化的质感,同时又带给我们收藏的满足;
一枚小印,可以在与友人交流时得到收获的喜悦……
篆刻艺术的确如同尼采所说的那样,小小的方寸,带给我们生命无穷的乐趣和满足感,带给我们感情的抒发和艺术的体验。
篆刻艺术虽然已历经几千年,而它带给我们的仍然是一个中国文人的精神追求和人文追求,是作为中国文人的一种标志并且至今影响我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今天看来,篆刻艺术不仅仅是中国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征!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骆芃芃》收录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骆芃芃的篆刻艺术作品。
今日之时代,艺术作品不仅体现精湛技艺,更凝聚着艺术家充沛深挚的精神力量和謇智持久的理论反思。这套《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丛书的出版,正是符合这一要义之硕果,是我院近年来艺术创作阵容和创作成果的高水准集中展现,是一件令人振奋、欢欣鼓舞的事情。
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国内唯一一所国家级艺术研究机构,凭借深厚的学术研究底蕴,多年来立足于以科研推动学术研究,形成了崇尚史、论、评相结合的学风,展开了许多具有全、通、精、新的学术探究,一批批学者孜孜以求,铸就了一系列莫基之作、典范之作。我院学者凭借自身的学术影响力,立足时代、关切实践,在引领、促进艺术创作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彰显出理论的巨大力量,塑造出我院“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传统。
中国艺术研究院又是国内艺术创作的重要机构之一,注重艺术学科理性思考与创造能力的融合,以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成果的最大化来服务社会。近十余年来,我院相继成立了中国画院、中国油画院、中国书法院、中国篆刻艺术院、中国雕塑院、工笔画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等一系列专业创作机构,集聚了以田黎明、杨飞云、何家英、赵建成、谭平、朱乐耕、管峻、骆芃芃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技艺精湛、成就斐然的优秀艺术家,形成了门类齐全、老中青梯队完整、在编和聘用兼有的创作人才队伍。这些机构依托中国艺术研究院雄厚的艺术学科平台,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在广泛而高层次的世界文化交流中,博采众长,以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和根植于心的人文情怀,实现艺术创作“艺精于理、术化于道”的宗旨,厚植文化自信之根。
近年来,我院在努力建设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遗”保护和文化智库“五位一体”战略格局进程中,艺术创作和研究更上层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艺术家们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开展了一系列有质量、有引领作用的创作实践活动,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艺术精品和扬正气、接地气、聚人气的艺术展览,建立了以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为主体的艺术指导和评价体系。
骆芃芃,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
艺术自述
时代呼唤主题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老子与世界
兼爱
天山
松花汀
基塔罗维奇
天时地利人和
钟鼓乐之
山海经
江山如画
感知中国
铭记历史
丹邱山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中埃友好
中缅之美
面向未来
强其骨
三江秋色
芃芃其麦
为万世开太平
金玉满堂
国石之都
一日不见如三秋
日近长安远
名作欣赏
美丽中国
浩然之气
大一统
仁者乐山
行天下之大道
自治
劳身
孟郊诗
张若虚诗
毛泽东词《西江月·六盘山》
流水高山联
海纳壁立联
永思堂
奉先奏格联
春来风清联
丙申大吉
金石为开
至人无己
行草诗笺四帧
李煜词、柳宗元诗
杜牧诗
郑燮、杨万里诗
白日黄河联
江南好
千字文
汉瓦当拓片题跋(与天无极)
四公十友联
发源溯本联
李白、高适诗
杜牧诗
创作思考
创作丛谈
体味篆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