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刑事诉讼程序规则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从司法中的困惑入手,介绍了环境犯罪的特点以及我国环境犯罪的司法实践现状,反思传统刑事诉讼程序在应对环境犯罪时的不足,以此来论证环境刑事诉讼程序构建之必要性。
第二部分通过对环境司法专门化进行实证检视,认为环境司法专门化是一个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其包括但不应仅限于设置专门环境审判组织,而应当以专门环境审判组织为载体来承担和附加更多的制度建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环境刑事诉讼及启动程序的涵义进行界定,对其价值生态化转变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指出环境刑事诉讼程序应定位于“生态安全优位的诉讼价值观”。
第三部分论述环境刑事诉讼程序的基础理论,包括程序的目的、原则及功能。
第四部分结合笔者的司法实践,在现代生态价值观的指引下,回应了环境犯罪对刑事诉讼程序的特殊要求,在具体的制度架构上付出努力。
第五部分主要探讨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制度和专业辩护制度。
最后,结语部分总结了该书的研究成果,阐明了全书的主要学术观点。
李华,山东烟台人,法学博士。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从事诉讼法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独著有《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参写、参编著作、教材多部;在《法律科学》《山东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法学论文十余篇。
序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
第一章 司法中的困惑——环境犯罪的司法现状
第一节 我国环境犯罪概况
一、环境犯罪的概念
二、我国环境犯罪现状
第二节 环境犯罪控制
一、环境犯罪的社会控制
二、环境犯罪的法律控制
第三节 我国环境刑事司法现状
一、环境刑事司法现状分析
二、环境刑事司法困境的原因审视
第四节 困惑后的反思——从环境犯罪持点看刑事诉讼程序
一、环境犯罪特点
二、传统刑事诉讼程序应对环境犯罪之不足
第二章 因应之道——传统刑事诉讼程序的嬗变
第一节 “环境司法专门化”热的冷思考
一、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提出
二、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内涵与层次结构
三、环境司法专门化发展的实证检视
四、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制度构建导向
第二节 传统刑事诉讼的回应与嬗变
一、环境刑事诉讼的提出
二、环境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界定
第三节 对环境犯罪困局的破解:价值取向的生态化转变
一、价值取向生态化转变之理论基础
二、环境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生态安全优位的
均衡型诉讼价值观之证成
第三章 环境刑事诉讼程序的基础理论证成
第一节 环境刑事诉讼程序之目的:从惩罚犯罪到控制犯罪
第二节 环境刑事诉讼程序之原则
一、风险预防原则
二、比例性原则
三、程序自治原则
第三节 环境刑事诉讼程序之功能
一、环境刑事诉讼程序功能的界定
二、环境刑事诉讼启动程序之功能
第四章 环境刑事诉讼程序规则的具体构建
第一节 犯罪控制视野下环境刑事诉讼程序的问题清单
一、立案阶段
二、侦查阶段
三、起诉阶段
四、审判阶段
五、刑事证据制度
第二节 立案阶段
一、是否发生了环境犯罪
二、管辖牵连如何解决
三、立案中的特殊制度:行为保全的设定
第三节 侦查阶段
一、防控环境犯罪需要特殊侦查
二、特殊侦查措施在环境犯罪案件中的程序规制
三、对侦查违法行为设立程序性制裁措施
四、推进环境犯罪侦查主体多元化与专业化
第四节 自诉阶段
一、环境犯罪被害人自诉权的完善
二、环境犯罪被害人提起环境刑事自诉的条件
第五节 审查起诉阶段
一、公诉案件中控方诉权分配的完善
二、犯罪控制与起诉裁量权的扩大化
三、对环境公诉行为设立程序性制裁措施
四、追诉时效的重新界定
第六节 审判阶段
第七节 刑事证据制度
一、证据的获取
二、举证责任倒置的谨慎适用
三、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证据衔接
第五章 辅助性制度构建
第一节 专业性的辩护制度
第二节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