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现代物流管理教程》共分13章,主要内容包括:物流的基本概念与功能、物流运输与装卸搬运、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配送巾心与配送管理、物流信息处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物流系统、物流网络、国际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技术与物流装备等。
《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现代物流管理教程》倾注了作者多年米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经验和心血,内容涉及全面且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是一本入门物流领域非常合适的教材,可作为高校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重点教材,也可以作为企业物流管理人员、物流科研人员、物流营销人员的主要参考用书。
在全国各地深入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高等院校努力培养物流合格人才的时候,陈子侠、蒋长兵、陈达强三位老师合作完成的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现代物流管理教程》一书出版了,这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它为国内开设物流类专业高校的物流专业基础课教学提供了一本很好的教材,也为广大物流工作者、物流爱好者学习研究现代物流管理提供了一本重要的参考用书。
现代物流管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料流、信息流、人员流的有效组织、计划和控制,物流与商流是紧密相随的,两者共同构成了社会流通的主体。由于流通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介,是社会经济活动能够不断循环的重要环节,因此物流在经济活动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物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运动的形态,自古至今已持续了上千年,但未能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最近七八年才在我国热了起来。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家物资部门和贸易部门开始了现代物流管理的推广与组织实施,以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全新的企业形态为标志,在我国流通业掀起了一场广泛的意义深远的变革。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九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推动和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把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内容;2005年4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建立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公安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税务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等15个单位共同参加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强调切实加强对全国现代物流工作的综合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促进现代物流全面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陈子侠,男,博士,教授,1962年10月出生,浙江永康人。1986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南交通 大学机械工程系,1989年3月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2007年2月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1989年3月至1997年6月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机械动力处工作,在一汽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97年6月至1999年12月在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教,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年12月开始在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任教,主要从事物流配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现为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代物流研究所所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
蒋长兵,男,1 976年10月出生,祖籍四川,中共党员。现任教于浙江工商大学信息学院物流管理与工程系,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教学、科研和培训工作。现为中国高等学校物流专业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物流学会首届特约研究员、中国仓储协会理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聘高级物流师培训师、国际贸易中心ITC注册采购师培训师。近年在国内核心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译著、编著9部;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一次(2004);获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一等奖一次(2006)、二等奖一次(2004)。
陈达强,男,1979年9月出生,浙江天台人,中共党员。现任教于浙江工商大学信息学院物流管理与工程系,主要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供应链网络均衡研究、应急物流与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的教学、科研和培训工作。2005年硕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获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近年来在国内核心科技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国家一级期刊3篇,核心期刊6篇;参与出版专著.译著、编著3部;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1 物流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1.1 现代物流基本描述
1.1.1 现代物流的含义
1.1.2 物流概念的产生过程
1.1.3 现代物流的分类
1.1.4 现代物流的特点
1.1.5 现代物流的基本功能
1.1.6 现代物流产业的构成及其特征
1.1.7 现代物流学的学科体系
1.2 物流与流通
1.2.1 流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1.2.2 流通的内容
2 物流运输与装卸、搬运
2.1 运输
2.1.1 运输对现代物流的功能与作用
2.1.2 运输方式
2.1.3 运输系统
2.1.4 运输技术
2.1.5 货物运输系统的合理化
2.1.6 不合理运输的主要表现形式
2.2 装卸
2.2.1 装卸的功能
2.2.2 装卸的种类
2.2.3 装卸的方法
2.2.4 装卸合理化
2.3 搬运
2.3.1 搬运的形态
2.3.2 装卸搬运技术
2.3.3 搬运活性
2.3.4 人体工程学与搬运
2.3.5 搬运合理化
3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
3.1 库存管理基本知识
3.1.1 库存的定义
3.1.2 库存的功能
3.1.3 独立性需求与相关性需求库存
3.1.4 库存系统
3.2 库存物资的ABC分类管理技术
3.2.1 ABC分类管理技术理论基础
3.2.2 ABC分类管理技术应用举例
3.3 独立性需求库存控制模型
3.3.1 确定型存储控制型模型
3.3.2 随机型存储控制型模型
3.4 相关性需求库存控制系统模型
3.4.1 MRP的原理
3.4.2 MRP处理示例
4 物流配送中心与配送管理
4.1 配送概述
4.1.1 配送的含义
4.1.2 配送的特点
4.1.3 配送的基本活动
4.1.4 配送的种类
4.2 现代配送模式及选择
4.2.1 配送模式
4.2.2 现代配送模式的选择
4.3 配送中心概述
4.3.1 配送中心的概念
4.3.2 配送中心的产生基础
4.3.3 现代配送中心与传统仓库的区别
4.3.4 配送中心的作用
4.4 配送中心的类型及基本功能
4.4.1 现代配送中心的种类
4.4.2 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
5 物流信息处理
5.1 物流信息技术概述
5.1.1 信息技术
5.1.2 物流信息技术
5.2 物流信息处理的识别技术
5.2.1 条码技术
5.2.2 扫描技术
5.2.3 射频识别技术
5.3 物流信息处理的信息传输与跟踪技术
5.3.1 数据库(DB)技术
5.3.2 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5.3.3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
5.3.4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5.4 物流信息处理的相关辅助技术
5.4.1 数字分拣系统(DPS)
5.4.2 电子订货系统(EOS)
5.4.3 销售时点系统(P0S)
5.4.4 配送需求计划(DRP)
5.4.5 物流资源计划(LRP)
5.5 物流信息系统
5.5.1 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5.5.2 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5.5.3 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
6 供应链管理
6.1 供应链的概念及其特征
6.1.1 供应链的概念
6.1.2 供应链的特征
6.2 供应链的分类
6.2.1 根据链管理的研究对象划分现代物流管理教程
6.2.2 根据结构划分
6.2.3 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需求稳定程度划分
6.2.4 根据分布范围划分
6.2.5 根据供应链动力因素的来源划分
6.2.6 其他划分
6.3 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6.3.1 供应链的链状结构模型
6.3.2 供应链的网状结构模型
6.4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6.4.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6.4.2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6.4.3 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6.4.4 供应链管理的原则
6.4.5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6.4.6 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基本步骤
6.4.7 供应链管理的经济学解释
6.4.8 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
7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
7.1 第三方物流概述
7.1.1 第三方物流的典故
7.1.2 第三方物流的兴起
7.1.3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和内涵
7.1.4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7.1.5 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向
7.2 第三方物流的价值
7.2.1 第三方物流的成本价值
7.2.2 第三方物流的服务价值
7.2.3 第三方物流的风险规避价值
7.2.4 第三方物流的竞争力提升价值
7.2.5 第三方物流的社会效益
7.3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类型细分
7.4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来源
7.4.1 起源于运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7.4.2 起源于仓储企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8 物流系统
9 物流网络
10 国际物流
11 物流成本
12 物流技术与物流装备
13 商品检验、养护与包装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