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一〇四九 一一〇〇)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现存秦观文集之*古的版本,盖为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南宋孝宗乾道九年高邮军学所刻之本,见董康《书舶庸谭》卷六所著录。国内亦存有此本,但业经绍熙三年谢雩重修,此次所选印者,即此重修本。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订,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秦观(一〇四九一一〇〇)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元丰八年(一〇八五)进士。北宋哲宗元佑(一〇八六一〇九四)间,累迁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后坐党籍,编管雷州。待召还,卒于途中。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尤工词。《宋史》本传称他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著有《淮海集》。
现存最早见于书目的全本《淮海集》有三部,一是藏于日本内阁文库的南宋孝宗乾道癸巳年(九年,一一七三)高邮军学刊本,另外两部是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绍熙壬子年(三年,一一九二)谢雩重修本。此次所选印者,即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南宋干道九年高邮军学刻绍熙三年谢雩重修本。
原书每半叶十行,行二十一至二十四字不等,白口,左右双边。版心上记字数,下有刻工姓名。缺叶缺字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补。共二函十册,各册前后均有五福五代堂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印鉴,又有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琳琅天禄继鉴等印,是天禄琳琅旧物。除这些天禄琳琅官印外,还有毛子晋毛晋私印汲古主人斧季毛扆之印丛书堂印等印记。
此本《前集》四十卷,《后集》六卷,《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共四十九卷。前无序,首页即目录。《后集》卷末有谢雩跋:(右)秦学士淮海集前后四十六卷,文字偏旁,间有讹(缺)。读者病焉。雩以蜀本校之,十才得一二,或者谓初(用)蜀本入板也。遂与同事诸公,商榷参考,增漏字六十有五,去衍字二十有四,易误字三百有奇,订正偏旁,至不可胜计。其文之不敢臆决者,存之。其字之琐(碎),如齐为,羣为群,敎而从孝,戏而从虚,眞不从匕,戚不从戊,此类甚多,不可悉改。乃以其法授同事诸公,俟他日重刻则正之。长短句三卷,非止点画讹也。(如)落红万点愁如海,以落为飞,两行芙蓉泪不干,以(两)行为雨打,皆合订正。又其间有下俚不经语,几于(以)笔墨劝淫,疑非学士所作,然又不敢辄删去。亦并(存之),以贻好事者。绍熙壬子上巳,从事郎军学教授(永嘉)谢雩跋。(注:括号中为原书缺字,此据《永乐大典》卷之二万二千五百三十七补。)可见此重修本补漏订误不少,其实优于原刻本。谢跋后又有邵辑题识,谓:君以理学名家,而留意字画,□确此书,遂为善本。尚恨其惜板□,不悉改窜,然知书者亦可以类□。阳羡邵辑书于郡斋。
《淮海居士长短句》后镌有《后序》一篇,署乾道癸巳正月望日左朝奉大夫试给事中兼侍讲三山林机景度叙。其后并有题记称高邮军学《淮海文集》计四百四十九板,并副叶褾背等共有纸五百张云云。
秦观以词著称,今存秦词八十余首,多涉情愁,故有秦词专主情致之说。然古人云诗庄词媚,词自生成期,即以艳情而动人。陈廷焯在其《白雨斋词话》中评少游词谓: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可见秦词虽涉艳情,却少有轻佻儇薄,故王国维《人间词话》予以虽作艳语,终有品格的评论。
徐培均先生曾著《淮海集笺注》,在前言中说:提到秦观,一般学者只知他是婉约词人的代表,而不知他在诗文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即使是提到他的诗,印象上总以为是女郎诗,而不知还有其他风格的作品。至于文,则更少有人论及了。其实这是历史的误会。综观此本《淮海集》,其中只有三卷是词,其余赋一卷、诗十四卷、挽词一卷,而以文为最多,共三十卷。对于秦观诗文,不止苏轼称赞,明人胡应麟在《诗薮·杂编》中也说:秦少游当时自以诗文重,今被乐府家推作渠帅,世遂寡称。可见他的诗文在宋代颇负盛名,只是到了后来才被词名所掩。《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四《淮海集》提要遍举历代诗文评中对秦氏诗文的评价,持论公允。
秦观擅长各种文体,依《淮海集》原来的分类,计有进策、进论、论、传、传说、表、启、简、文、疏、志铭、赞、跋、状、书、记、序、杂文十八种,就内容而言,其中以政论、哲理散文、游记以及部分小品更为出色。上世纪二十年代商务印书馆《林氏选评名家文集·淮海集》林纾序曰:然余之选评淮海者,盖世人多震淮海之诗及词,而不及其文,亦一憾事。故取以问世,亦欲少游文章之光气,不没于人间也。
借朱东润先生序《淮海集笺注》时所叹:少游已矣,遗编尚在,世必有能真知少游者。今谨以此编献给能知少游者,愿知少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