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含能材料/含能材料译丛》共12章。*章主要介绍了含能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回顾了人类追寻能量的历史以及含能材料的发展历程;第二章讨论了含能材料的能量性能,并介绍了燃烧热、爆热、氧平衡等与能量性能相关的参数;第三章主要从爆燃和爆轰两个方面论述了含能材料的爆炸;第四章主要阐述了含能材料的爆炸性能,并介绍了军用炸药和工业用炸药以及炸药的制造工艺;第五章主要介绍了含能材料在身管武器发射中的应用以及发射药的配方和性能参数;第六章介绍了含能材料在火箭推进中的应用,并讨论了推进剂的能量性能和燃烧性能;第七章介绍了含能材料用作烟**剂的情况;第八章主要论述了与含能材料相关的安全问题,并给出了含能材料研究和生产中应遵循的准则;第九章主要讨论了含能材料的安全检测,并介绍了多种炸药检测的手段;第十章按照色谱技术、光谱技术、热分析技术和感度测试技术的分类,介绍了多种含能材料表征和评价方法;第十一章阐述了含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第十二章主要论述了含能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尤其是在石油开采、安全气囊和建筑物爆破拆除等方面的应用。
炸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公元前200年,中国人首次制造出了第一种炸药,这种炸药被称为枪药或者黑火药。随后的将近1400年时间里,炸药领域的发展出现了长时间的停滞,直到公元1249年前后,英国修道士RogerBacon才开始对黑火药进行细致的实验研究。但实际上,炸药与推进剂真正的快速发展始于19世纪中叶,这要归功于大量来自欧洲的研究者,其中最杰出的当属诺贝尔。本书第一章会详细介绍炸药以及推进剂发展的几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进入20世纪,在合成高能、高热稳定性以及低易损性炸药研究方面了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同时,用于火箭、枪炮以及其他小型武器的火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此外,对于在炸药与推进剂的使用中必不可少的烟火药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炸药、推进剂以及烟火药(统称为含能材料,HEM)领域在20世纪取得的这些突破主要归功于化学研究的巨大跨越,特别是有机合成、先进测量学、爆炸学和工程学的发展。然而,尽管含能材料研究领域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些进步与其他领域如聚合物化学、电子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取得的进步相比是远远落后的。这是由于含能材料研究的诸多约束和限制,科学工作者们必须不断面对新型含能材料发展中的安全、稳定性(热稳定性,物理稳定性以及储存稳定性等)、成本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在含能材料领域已经出版了很多优秀的书籍、手册以及期刊(本领域的重要刊物已在第一章列出)。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量有关含能材料的信息通过点击鼠标即可获得。但是作者始终认为仍然需要一本着眼于含能材料的各种概念而不是其详细的制备、性质以及应用方面内容的书籍。作者有超过30年对于含能材料的研究经历,涉及多种推进剂和炸药的生产、质量把控以及研发等。长期的研究经历使作者认识到确实需要一本能够将含能材料的相关基本概念整体梳理介绍清楚的书籍,本书正是这种理念下的产物。本书中,我们尝试为各种概念配以插图,以期能够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使阅读变得更加容易、有趣以及易于融会贯通。作者尤其希望本书能够为新加入含能材料领域的工作者们带来帮助,无论他们是从事生产、质检还是研发工作。
本书为第一版印刷,可能在某些地方会出现差错、遗漏等,欢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予以指正反馈,并欢迎各种关于本书的建设性意见,这对于我们下一版的修订和编辑将是非常有帮助的,作者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S.维努戈帕兰,研究生毕业于马德拉斯大学St Joseph学院。在从事了5年化学教学工作后,成为一间火炸药工厂的质检官员。随后,加入了含能材料研究实验室,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在复合推进剂方面以及含能氧化剂和聚合物黏合剂的合成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同时,担任了6年的实验室安全工程部主管。他从事含能材料的研发、生产以及质量检验方面的工作长达32年,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
第一章 对能量与含能材料的追寻
1.1 引言
1.2 从黑火药到硝基立方烷
1.3 炸药的类别
1.4 炸药及其分子结构
1.5 火药的分类
1.5.1 轻武器发射药
1.5.2 迫击炮发射药
1.5.3 枪炮发射药
1.5.4 火箭推进剂
1.6 烟火药
1.6.1 光
1.6.2 烟
1.6.3 声
1.6.4 热
附录A 火炸药发展史中的重要里程碑
附录B 含能材料领域的国际期刊
附录C 炸药、火药和烟火药领域的国际团体
推荐阅读
思考题
第二章 含能材料能量学
2.1 火炸药是含能材料吗
2.2 炸药:神奇之灯
2.3 热化学和爆炸能
2.3.1 反应热
2.3.2 生成热
2.3.3 爆热(△He)和燃烧热(△He)
2.3.4 氧平衡
2.3.5 爆热:取决于生成热和氧平衡
2.3.6 混合炸药的氧平衡
2.3.7 氧平衡与危险性评估
2.3.8 气相产物的组成
2.3.9 氧平衡的意义和局限性
2.3.1 0爆炸温度/火焰温度的计算
2.3.1 1气体体积
2.3.1 2神奇的nRT
2.3.1 3爆压
2.3.1 4密度
重要术语总结
推荐阅读
思考题
第三章 爆炸的两个方面:爆燃和爆轰
3.1 爆炸
3.2 爆燃和爆轰
3.3 线性燃烧和聚集燃烧
3.4 冲击波和爆轰波
3.4.1 冲击波的概念
3.4.2 爆轰波
3.5 爆轰理论
3.6 爆速和爆压的理论评估
3.6.1 Kamtet-Jacob方法
3.6.2 Becker-Kistiakowsky-Wilson方法
3.6.3 Rothestein和Petersen方法
3.6.4 Stine方法
3.7 燃烧转爆轰(DDT)
推荐阅读
思考题
第四章 炸药性能
4.1 为什么炸药会发生爆炸
4.1.1 爆炸反应的自发性
4.1.2 爆炸反应的动力学
4.1.3 分子结构和炸药性质
4.2 炸药性能的两个方面
4.2.1 爆炸能量的形式
4.2.2 爆速
4.2.3 气体膨胀
4.3 爆轰过程
4.3.1 起爆药:爆炸序列中的启动器
4.3.2 次级炸药:爆炸序列最后的做功单元
4.3.3 爆炸序列类型
4.4 军用炸药的性能参数
4.4.1 破片效应(破片弹)
4.4.2 碎甲效应
4.4.3 成型装药破甲
4.4.4 爆炸效应
4.5 工业炸药
4.5.1 引言
4.5.2 工业炸药的要求
4.5.3 工业高能炸药
4.5.4 爆炸剂
4.6 炸药的加工成型
4.6.1 熔融浇注炸药
4.6.2 压装炸药
4.6.3 塑料黏结炸药
推荐阅读
思考题
第五章 含能材料在推进系统中的应用I(发射药)
5.1 引言
5.2 枪炮:热引擎
5.3 身管内的演变过程
5.4 发射药的能量
5.5 发射药药柱的构型
5.5.1 减面燃烧
5.5.2 恒面燃烧
5.5.3 增面燃烧
5.6 枪炮内弹道学的主要方面
5.7 发射药配方化学
推荐阅读
思考题
第六章 含能材料在推进系统中的应用-Ⅱ(火箭推进剂)
6.1 火箭技术介绍
6.2 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
6.3 比冲
6.4 火箭推进系统的热化学
6.5 火箭内弹道性能的一些重要参数
6.5.1 线性燃速
6.5.2 特征速度
6.6 火箭推进剂装药设计
6.7 固体推进剂化学
6.7.1 能量
6.7.2 燃速以及其他弹道性能参数
6.7.3 加工性能
6.7.4 力学性能
6.7.5 储存稳定性/寿命
6.7.6 安全性以及环境:担忧的原因
6.8 火箭推进剂的未来
推荐阅读
思考题
第七章 含能材料用作烟火药
7.1 引言
7.2 应用
7.3 烟火药的基本原理
7.3.1 烟火药的化学组分
7.3.2 影响烟火药性能的因素
7.3.3 烟火药中涉及的安全问题
7.4 总结
推荐阅读
思考题
第八章 含能材料的安全性
8.1 引言
8.2 危险的本质
8.3 含能材料的危险等级
8.4 伤害
8.5 通用安全规则
8.6 结论
推荐阅读
思考题
第九章 含能材料的安全监测
9.1 引言
9.2 爆炸物检测
9.2.1 电子捕获探测器
9.2.2 离子迁移谱仪
9.2.3 热氧化还原探测仪
9.2.4 场离子谱仪
9.2.5 基于反磁性的磁场检测仪
9.2.6 核四极矩共振检测仪
9.2.7 微机电系统
推荐阅读
思考题
第十章 含能材料的表征与评价
10.1 引言
10.2 色谱技术
10.2.1 薄层色谱
10.2.2 气相色谱
10.2.3 高效液相色谱
10.3 波谱技术
10.3.1 紫外/可见光光谱
10.3.2 红外光谱
10.3.3 核磁共振谱
10.4 含能材料的热分析
10.4.1 差热分析
10.4.2 差示扫描量热法
10.4.3 热重分析
10.4.4 同步热分析
10.5 含能材料的安全性测试
推荐阅读
思考题
第十一章 含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11.1 引言
11.2 起爆药
11.3 高能炸药
11.3.1 高密度、高爆速炸药
11.3.2 不敏感高能炸药
11.4 火药
11.4.1 环境友好型氧化剂
11.4.2 金属燃料
11.4.3 含能黏合剂
11.4.4 热塑性弹性体
11.4.5 含能增塑剂
11.5 多氮笼型物:含能材料的革命
推荐阅读
思考题
第十二章 含能材料在国民生产中的应用
12.1 含能材料塑造了我们的世界
12.2 含能材料在控制爆破中的应用
12.2.1 外爆还是内爆
12.2.2 控制爆破的步骤
12.3 含能材料在安全气囊中的应用
12.4 含能材料在爆炸焊接中的应用
12.5 雪崩控制
12.6 含能材料在救生方面的应用
推荐阅读
思考题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