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对1990年编写的《中国广播电视学》的修订增补完善。全书共十章,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广播电视的基本属性、中国广播电视的时代环境、中国广播电视的融合发展、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与生产、中国广播电视的产业经营、中国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中国广播电视的队伍建设,等等。本书的*特点在于立足当代。即把中国与世界乃至传媒领域的新发展、新变化作为总背景,研究和解析当代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传播领域的发展变化对广播电视提供的新环境、新机遇,提出的新挑战、新命题。
《中国广播电视学》从时代高度诠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传播格局、传媒生态变革产生的影响,提出面向多屏联动传媒生态的理论新架构,实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广播电视功能地位、职责使命的新概括新表述,形成中国特色广播电视理论的系统创新。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本书提出融媒时代广播电视新定义、智慧广电发展路径前景等新论述。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广播电视将在原有传播功能基础上延伸为社会综合治理、定国安邦的工具。将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智慧广电的主战场将以导入人工智能为核心,致力于打造智慧家庭系统,并逐步植入智慧社会建设。这将从观念上、行为上引领社会进步和人们形成新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序 言 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不断推动中国广播电视研究取得新成果 张海涛广播电视是20世纪初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世界第一座广播电台、第一座电视台分别于1920年、1928年开播,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第一座电视台分别于1923年、1958年开播。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已成为世界各国最为普及、最为便捷的信息工具和文化载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安全、沟通人们思想、加速信息传递、丰富文化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文化艺术、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哲学社会科学等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国广电系统共同努力,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孕育待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突飞猛进,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不断崛起,加速媒体版图和生态的改变,广播电视面临着自诞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和最难得的发展机遇,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现实矛盾和层出不穷的热点问题,迫切需要进行前瞻性的学术研究,迫切需要在热运行中进行冷思考。在此大背景下,经总局党组同意,2014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决定对1990年编写的《中国广播电视学》进行修订增补完善。几年来,课题组深入调研、认真撰写、博 采众长、多次讨论,形成了新版《中国广播电视学》。应当说,这部新版《中国广播电视学》,是课题组辛勤耕耘、共同努力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形成了比较完整、比较独到的学科体系,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播电视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我国广播电视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归根结底在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广播电视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以此为研究对象的广播电视学,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社会科学。新版《中国广播电视学》开宗明义:我国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除了具有广播电视的普遍属性,还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属性,那就是坚持党性原则,践行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四个服从,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2013年、2018年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2016年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核心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爱党、护党、忧党、为党,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和现代化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飞跃。新版《中国广播电视学》及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我们党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观点新理念进行消化吸收,从理论上阐述其与广播电视的内在联系,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播电视理论,为新时代我国广播电视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撑。二、坚持与时俱进,全面阐释新时代中国广播电视媒体的职责使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字职责使命,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广播电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新版《中国广播电视学》对广播电视践行48字职责使命进行了细化阐释: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就是在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是在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精神风貌方面决不含糊,牢记社会责任,找准坐标定位,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做到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团结人民、鼓舞士气,就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心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就是多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发挥塑造人、武装人、鼓舞人、影响人的作用。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就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对于社会上存在的杂音、噪音和丑陋现象,主动回应、及时引导,解疑释惑、激浊扬清,为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提供舆论支持。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就是要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当代中国、认识外部世界,对内要善于报道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知识,有利于我们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对外要善于使用国际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切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广播电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广播电视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媒体融合和内容创新,更加注重舆论引导和文化承传,更加注重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更好地落实中央的要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各国人民了解我国的需要。三、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建立新时代中国广播电视融合传播理论新体系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快速发展,广播电视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服务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广播电视媒体生态正加快重构。多年来,我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迅速,融媒体中心建设取得可喜进展,云计算、大数据、无人机拍摄、机器人主播、AR/VR直播、移动应用程序App等新技术应用加快,初步形成了台 网 端 微的广电传媒格局。面对广播电视服务业态的不断变化,新版《中国广播电视学》对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作了如下定义:广播电视是指以各种电子通信技术和设备为介质,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形态广泛传播,通过多种终端为受众和用户提供视听类信息服务的平台型媒体。未来广播电视的发展还要不断从听、看向用、玩演进。该书对广播电视传媒生态重构、内容生产与评估、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行业管理与法治建设、全媒体人才培养等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述概括,提出了一系列新表述。比如,提出广播电视播控平台要强化条目编辑、特技模板和分发处理等多种功能,以适应多样化、复合化、碎片化传播渠道的需要;提出全面建成下一代广电网后,智慧广电的主战场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着力打造智慧家庭系统,积极融入智慧社会建设;提出要适应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要求,建设一支善用现代科技手段、通晓现代科学管理、精通内容生产流程、推动广播电视改革发展的人才队伍。新版《中国广播电视学》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吸收其他学科的营养,积极探索建立新时代中国广播电视融合传播理论新体系。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我国广播电视融合创新任务艰巨、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广播电视研究必须始终与行业同步、与时代同进,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拿出有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的研究成果。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希望读者朋友们结合各自实际,阅读新版《中国广播电视学》,及时反馈新情况、沟通新问题,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广播电视研究上新水平,为新时代中国广播电视繁荣发展贡献力量!是为序。 (作者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 2018年11月2日
张振华1963年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即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从一而终。历任泰语广播部、日语广播部记者、编辑、编辑组长、总编室副主任及副台长、台长、总编辑、广电部党组成员。后曾任中华广播影视交流协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等协会理事长、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著有广播电视论文集《往事如金》《求是与求不》《道法之问》《适变与守恒》;主编《中国广播电视新论》《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中国广播电视概要》《中国对外广播史上的新篇章》等著作。
目 录绪 论第一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基本属性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社会主义特色 第二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 中国广播电视与时代环境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经济建设 第二节 广播电视与政治建设 第三节 广播电视与文化建设 第四节 广播电视与社会建设 第五节 广播电视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融合发展 第一节 媒体融合的理念与思路 第二节 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第三节 媒体融合的策略与路径 第四章 中国广播电视传播理念及嬗变 第一节 传播观念:从宣传为主到传播为本 第二节 传播功能:从教化为主到服务为上 第三节 传播环境:从信息封闭到信息公开 第四节 传播向度:从单向流动到互动传播 第五节 传播视域:从以内为主到内外并重第五章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与生产 第一节 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与发展 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流程 第三节 视听新媒体内容生产传播 第六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产业经营 第一节 广播电视产业基本属性 第二节 广播电视产业市场体系 第三节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内容 第四节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战略 第七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 第一节 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形成 第二节 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特点 第三节 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 第八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法治建设 第一节 广播电视法治基本内涵 第二节 广播电视法律制度体系 第三节 广播电视法治建设任务 第九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受众研究 第一节 广播电视受众基本特征 第二节 广播电视受众研究沿革 第三节 广播电视受众调查方式 第四节 构建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第十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队伍建设 第一节 广播电视人才职业素质 第二节 传媒新生态的人才需求 第三节 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目标 附一 《中国广播电视学》课题组人员名单附二 《中国广播电视学》编写人员名单附三 适变与守恒(张振华)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