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稳定性氢氧同位素的紫色土丘陵区坡地水文过程研究
定 价:30 元
丛书名:不同根系深度植物对薄层紫色土坡地的水分适应机理紫色土坡地径流水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资助出版
- 作者:赵培,王超,赵鹏,魏玲 著
- 出版时间:2018/9/1
- ISBN:9787550921627
- 出 版 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P33
- 页码:111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基于稳定性氢氧同位素的紫色土丘陵区坡地水文过程研究》基于氢氧同位素技术结合传统水文学、土壤学方法系统分析了紫色土丘陵区典型坡地水文过程。主要内容包括紫色土丘陵区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土壤水氢氧同位索特征、坡地径流过程与产生机制、典型代表植物的水分来源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计划等。
全书以紫色土丘陵区坡地水文过程研究为主线,理论和实践结合,内容翔实,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参照性。该项研究对我国广大山地地区开展坡地水文学研究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基于稳定性氢氧同位素的紫色土丘陵区坡地水文过程研究》可作为水利、农业、环境、地理等行业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理论研究及实际工作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的参考教材。
在长江上游广泛分布的紫色土是由紫色岩风化形成的土壤,由于它保留着母岩鲜明的紫色,所以被称为紫色土,属于一种非地带性现象红壤系列,主要分布于中国亚热带地区。四川盆地是紫色土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其次为云贵高原、湘中和赣中丘陵,在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也有零星分布。紫色土土层浅薄,剖面厚度一般仅有50cm左右,甚至更薄,尤其是在丘陵顶部或坡面上部,往往在10余cm之下即见半风化的母岩,深处也达100cm以上。由于紫色土主要分布在丘陵坡地,剖面分化不明显,易遭侵蚀,水土流失严重,是限制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但紫色土显著的特点是紫色母岩易风化,土层更新快,因而长期保持初期发育阶段,虽经过侵蚀,但仍大可保留原来的厚度,可谓“神奇”。但实际上紫色土的水土流失也给当地和下游的江河湖泊带来严重的泥沙问题。紫色土土层浅薄,有机质积累不高,氮素含量低,以及抗旱能力弱等,都是与水土流失有关的。但因母质原因,土壤矿质养分含量较高,粮、棉、油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如甘蔗、烟草、果树等,几乎都能在紫色土上获得好收成,而且品质优良,因而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农用土壤,垦殖指数较高,是一种宝贵的农业资源。改良紫色土的关键在于搞好水土保持,于是我们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在这样浅薄的土壤上,径流如何形成?如何挟带养分流失?植物又是如何适应如此浅薄的土壤而得到较好的产量和生长成高大的树木呢?问题不断涌现,紫色土的水文过程引起了我们的研究兴趣。
从2011年开始课题组开始准备该项研究,2012年制订了实验方案:准备采用常规的水文观测手段加上先进的稳定性氢氧同位素技术,对紫色土丘陵区薄层紫色土的坡地水文过程包括降雨、土壤水、不同尺度径流、地下水和主要典型植物水的氢氧同位素值进行采样、测定和数据分析,以期对水汽来源、土壤水分补给特征、坡地产流机制和植物主要水源进行揭示。但后来因为本人工作调动,人来人往,数据连续性并不是特别好。但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获取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确实来之不易,一方面得益于领导、同事的相互支持;另一方面也是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还记得为了采取径流过程样品,半夜睡在收集径流水池搭的木板上面,只见黑暗的天空划过一道道闪电,照得整个小区清清楚楚,暴雨倾盆,只听见翻斗左右频繁翻动,下面水池中的水渐长,怕是什么时候淹没到木板上还不知,再加上1h或2h采一次水样,被子潮湿,蚊子相伴,根本无法睡眠。当时也只有我与1个学生轮流熬夜,第2天白天依然要采样和及时分析(如果样品瓶收集晚了,蜗牛会把标签纸吃掉,想不到吧)。现在想想当时煞是辛苦,不过这些经历都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有时也因为仪器问题采集不到数据而捶胸顿足,懊悔不已。因为数据来之不易,我们对数据格外珍惜。因为水文过程的特殊性,我想有些数据是比较有特色的,比如地下径流流量过程和同位素丰度变化(泥岩和砂岩界面产生的饱和水流),在产流过程中陶土管和土钻两种方法采集的土壤水同位素。其实缘于地域的特殊性,任何一个地方的水文数据都是独一无二的。基于这些数据,从我们认识的角度进行分析取得了一些结果,希望能给相关的土壤物理、坡地水文学的研究同行一些启示。但是水文过程极其复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加之我们知识有限,有些内容分析得不够透彻或者理解得有偏差,还希望与广大读者探讨。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准备较为仓促,难免有纰漏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指出!在此,也要给为此书内容付出过辛苦劳动的老师和同学们道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