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厄恩斯特·斯坦贝克(John Ernst Steinbeck)一九〇二年二月二十七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萨利纳斯,斯坦贝克成长于美丽富饶的萨利纳斯河谷,他大部分重要的长篇和中短篇小说都以这里作为背景。斯坦贝克的母亲是一位公立学校的老师,在他小时候就为他朗读《金银岛》和《罗宾汉》这样的书籍,小约翰是听着《圣经》的节奏和《亚瑟王之死》里圆桌骑士的故事慢慢长大的。他成年以后的创作将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回到童年的生活场景,这些早期的文学主题和象征深刻地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
斯坦贝克的家境相对优渥,中学时期成绩优良,他一九一九年中学毕业,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英国文学,中学和大学期间他都曾在当地的农场做过农场工人,实际的工作经验和见到的各色人等成为创作《人鼠之间》的素材。一九二五年,他没有拿到学位就来到东海岸的纽约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其间干过多种不同的工作,坚持从事写作,但眼看出版无望,无奈只得于一九二八年返回加利福尼亚。第二年,就在纽约股市大崩盘的两个月前,斯坦贝克出版了他的处女作《金杯》(Cup of Gold),以著名的私掠船船长亨利·摩根的生平为原型创作而成,总共卖掉了一千五百册。
一九三〇年,斯坦贝克与两年前在游憩胜地塔霍湖当导游和管理员时认识的卡罗尔·亨宁(Carol Henning)结婚,同一年他还认识了海洋生物学家埃德·里基茨(Ed Ricketts),里基茨成为斯坦贝克终生的良师益友,他有关生物甚或人生的观点深刻地影响了斯坦贝克文学创作的主题,斯氏著名的中篇小说《罐头厂街》(Cannery Row)中的那位海洋生物学家“博士”就是以里基茨为原型创作的。
一九三〇年代是美国的大萧条时期,到处是排队领救济物品的市民、血腥的劳资冲突、因贫困而背井离乡的农民,这一时期对斯坦贝克整个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作观都有巨大的影响。一九三五年,斯坦贝克出版了他真正的成名作《煎饼坪》(Tortilla Flat),小说的出版大获成功,赢得加利福尼亚联邦俱乐部的金质奖章,并于一九四二年改编为同名影片。斯坦贝克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学院曾如此提到这部小说:“一帮‘老乡’的辛辣而又喜剧性的故事,这一帮不合群的边缘人,他们的那些狂欢闹饮几乎就是对于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的夸张模仿。据说在当时大萧条之下的美国,这本书被当作对抗忧郁的解毒剂而大受欢迎。”
斯坦贝克之后开始集中精力创作一系列“加利福尼亚小说”和“沙尘文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严重的沙尘暴极大地破坏了美国和加拿大的生态和农业,反映这段时期这一地区的文学作品被称为“沙尘文学”),这其中就包括《胜负未决的战斗》(In Dubious Battle)、《人鼠之间》(Of Mice and Men)和长篇巨著《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他还专门针对背井离乡的农业工人写了一系列文章,结集为《收获季节 的吉卜赛人》(The Harvest Gypsies)。
作者简介
约翰 ·斯坦贝克(1902—1968)
20 世纪美国文坛重要的作家之一。1934 年以《谋害》获得欧·亨利奖,1940年以《愤怒的葡萄》荣获普利策奖,1962 年以《人鼠之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斯坦贝克以深切的同情描写贫苦农夫与流动农业工人的生活,描写他们面对不公正世界的斗争与反抗。他糅合了写实主义与幻想的写作风格,影响了后世美国文学尤其是西部文学的发展。代表作有《人鼠之间》《珍珠》《愤怒的葡萄》《罐头厂街》《伊甸之东》等。
译者简介
冯 涛
资深文学译者,译有E. M. 福斯特、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厄内斯特·海明威、约翰·契弗、伊恩·麦克尤恩、石黑一雄、托马斯·基尼利、田纳西·威廉斯、杜鲁门·卡波蒂等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包括《印度之行》《刀锋》《太阳照常升起》《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水泥花园》《长日将尽》《辛德勒名单》等二十余部,总计达四百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