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郑判龙
20世纪50年代初,在中国56个民族中,我们朝鲜族还属于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民族。50年代初基本普及初中教育,延边等全国各地朝鲜族聚居地区也建有当时水准较高的朝鲜族高中,每年都有很多朝鲜族高中毕业生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高校学习。为了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级人才,从1953年开始国家采用统一考试的方式选拔留学生送往苏联。这个时期,很多朝鲜族学生得以入选,仅1955年就有100多名朝鲜族学生和我一起成行。直到中苏关系恶化赴苏留学终止,每年前往苏联留学的朝鲜族学生的规模基本如此,其数量显然非常可观。我们朝鲜族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姜景山也是其中一员。
因而,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国内各大学就不用说了,科学院所属各研究所,以及研制核武器、导弹等的国防科学部门也有很多朝鲜族科学工作者。以往如此,甚至现在依然如此,我们朝鲜族为我国国防工业、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是,这种辉煌成果却鲜为人知。对我国国防工业、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朝鲜族学者、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以及教授中,我知道的就有中国肿瘤医学的创始人、被称为“中国肿瘤医学之父”的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金显宅博士,统计学理论方面首次提出第四统计力学——群子论的现任北京化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金日光教授,中国朝鲜族第一位院士、中国科学院空间研究所前任所长姜景山研究员,中国著名核技术专家玄光赫研究员,中国著名铸造专家金俊泽教授,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古代生物1属2种的北京大学安泰庠教授,中国著名的鱼雷总设计师刘泳哲研究员,在中国控制理论、人口理论、系统分析及系统控制CAD项目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韩京清教授,中国第一位朝鲜族女飞机设计师朴书玲高级工程师,中国著名的导弹专家金寿福研究员等。此外,还有曾在或正在延边工作的卢基舜博士、郑逵昌教授、姜贵吉教授等。他们都是闪耀在天上的星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天上即便有再多的星星闪耀,如果没有人指点说明,人们也不会关注,更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含义。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在保密性强的国防工业或是其他尖端研究领域工作的朝鲜族优秀的科学研究人员经历了不该有的政治考验,而且他们从事的工作本身就属于和普通人有一定距离的专业领域,很多人至今都对自然科学界的这些星星所知甚少。
不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一个人四处奔波、热心寻访这些隐藏起来的星星,将朝鲜族自然科学家们闪光的业绩写成报告文学加以宣扬。她就是女作家、记者金英今。
金英今是位老作家,1962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鹅卵石》,步入文坛。
“我们朝鲜民族失去了国家来到了中国,用血汗开垦了这片土地,艰难地生存下来,是一个韧性极强的民族。而且以能歌善舞和足球闻名全国,是多才多艺的民族。但是,今后中国要靠知识发展经济,我们民族现在如果不用知识武装起来,早晚要被甩在后面,不能堂堂正正地立足,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
小说家金英今深刻感受到我们民族将来所要面对的危机,暂时放弃了小说、散文创作,决心将散居在全国各地的朝鲜族自然科学家的事迹写成纪实文学,介绍给朝鲜族读者。她所说的数万里寻星路这堪比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路程就这样开始了。没有得力的资助者,自己花费了大笔费用,不仅是东北三省,还要远赴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新疆等地,一个一个寻找我们民族的自然科学家,记录下他们走过的科学探求之路,对于一位上了年纪的女作家是何等的艰难啊。
经过数年的努力,从1991年开始,她介绍朝鲜族自然科学家事迹的报告文学集《晚秋的枫叶》《如青山似苍穹》《一代之星》接连出版。由此,我们朝鲜族读者第一次知道自然科学界活跃着一批长期以来被埋没的我们民族之星,我们的儿童和年轻人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榜样。
作家金英今说过:“我们民族要想避免在时代的风浪中消失,就要用知识和科学武装起来。聪明的民族生存的根基是知识。一定要介绍活跃在科学知识领域的朝鲜族科学家,将他们的传记留给后人。”笔者深以为然。在此谨向近20年来作家金英今所做出的不懈而又宝贵的努力表示诚挚的敬意。
如今,知识和知识分子越来越受到尊重,我们朝鲜族本应该有比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更多的学生进入重点大学、出国留学,成为新一代之星闪耀于世,可事实却不是如此。金英今的纪实文学《灿烂的探求之路》对引导朝鲜族青少年以我们民族的先辈为榜样成为国家科学技术领域的新星,全面推动朝鲜族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朝鲜族自然科学家报告文学集《灿烂的探求之路》的出版着实可喜可贺。
全华民,男,朝鲜族,196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延边大学朝韩学院朝鲜语专业副教授,朝汉翻译硕士导师。1986年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2011年获韩国国立忠北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延边大学出版社汉文编辑。现为延边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翻译分科主任。中国作协会员。出版译著《朴正熙经济论著选》(1993年)、《鸦片战争与帝国主义侵略》(1996年)、《韩国教育的历史与问题》(2000年),翻译韩国文学论著《朝鲜小说史》(2008年)、《朝鲜民族故事研究》(2008年),韩国系列小说《西便制》(2015年)等。合著《汉朝朝汉翻译基础》(2003年)。 2004-2007年曾四次获得韩国文学翻译院韩国文学作品翻译资助项目,分别翻译金薰的长篇小说《刀之歌》等4部韩国文学作品或文学论著。2015年9月再获韩国文学翻译院韩国文学作品翻译资助项目,翻译朴婉绪长篇自传体小说《那山真的在那里了吗?》。
目录
序 郑判龙/1
成功的秘诀是忍耐和奋斗
——记系统和控制学者韩京清研究员 1
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记铸造专家、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金俊泽教授 22
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成功者
——记东北大学物理系鲜于泽教授 29
秋天的野菊花
——记中药研究员、厂长李淑子 50
活在希望中的人
——记癌症专家朴载天教授 67
无性繁殖长白山紫杉的潘凤善
——记高级园艺师潘凤善 80
海中珠
——访金州无纺布工厂副总工程师金基淑 94
看不见的财富
——记国家级专家金永福高级工程师 110
奔跑一生的人
——记导弹专家金寿福 117
与“地球之癌”交战的地震地质学家
——国家地震局李裕澈司长访谈 142
迷恋离心机的科学家
——记离心机专家金绿松研究员 155
飞翔在扎染王国的女士
——记扎染专家黄秀金教授 172
陪伴一生的笔记
——记中国宇航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贞子 185
水利水文“裴博士”
——记水利水文专家裴正国高级工程师 196
永不干涸的“清泉”
——记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李京淑教授 212
心系蓝天
——记空军现代化尖兵、高级工程师李光男上校 224
附录一:采访科学家的日子里 243
附录二:金英今和她的纪实文学 任范松/284
附录三:弘扬民族科学家的义举
——评报告文学集《灿烂的探求之路》 崔三龙/293
后 记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