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联合国系统人才标准及中国教育对策研究
定 价:59.8 元
丛书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1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国际组织人才聘用标准及中国对策研究”研究成果
- 作者:滕珺 著
- 出版时间:2018/11/1
- ISBN:9787544481878
- 出 版 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813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16开
本书对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所需人才的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联合国系统及其组织架构与代表性机构作了详细介绍,这对有志于去国际组织工作者在准备的时候很具有参考价值,对推动中国教育的国际化也具有政策上的参考意义和实践上的启发意义。
亲,想来联合国上班吗?
本书对联合国系统所需人才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联合国人才标准,同时也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国际通用的招聘原则,想到联合国上班的同学可以准备起来啦!
附:联合国招聘原则
1.空缺职位应当公开宣布并传达给全体工作人员。
2.所有工作人员的申请都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一视同仁地对待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申请者;二是为接收申请提供足够的时间。申请程序的设置不应以行政管理上的便利为依据,而应以尽可能选出*好的人选为依据。
3.应当事先审核空缺公告中所陈述的资历要求,以确保这些要求是与工作相关的、必要的并且没有歧视。
4.应当从职位空缺公告中删除能够分辨出性别、年龄和国籍的术语。例如,不应使用男制图员、男摄影师、男护士等,而应该使用制图员、摄影师、护士。
5.公告应当以工作语言发表。
6.遴选不应当建立在性别、年龄、国籍、外表,以及任何与他们的成绩不相关
的基础上。与组织共事的资历本身并不能成为优先录取的考虑因素,除非有两名或多名申请者的资质已无法通过资格要求和功绩来一判高下。在这种情况下,拥有更长服务年限的申请者应当得到优先考虑。
7.如果考试被用作内部人员安排的依据,那么考试应当以这样的方式设立考试本身不会对不同性别、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的人产生任何有差别的影响。
8.筛选过程中应采取结构化面试。
9.应对管理和其他与决策相关的人员进行跨文化的训练。应当实行能够增进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的项目。
10.作为提供给全体员工的职业指导的一部分,一些因可能存在歧视而遭到团队成员反对的指导应单独进行。
此外,为强调性别平等的理念,在人员招聘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给女性以特殊的倾斜政策。
序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参与国际治理的能力和意愿也在不断提升。但是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人才却十分缺乏,我国在国际组织中就职的人员少得可怜。以联合国总部为例,2016年有职员40131人,而中国籍的职员只有476人,约占职员总数的1.19%。其他国际组织中的中国籍职员更少,这种状况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这对于我国参加国际治理很不利。
出现这种状况有历史原因: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西方国家长期对我国采取封锁政策,使我国无法参与国际治理;另一方面,我国在对外封闭的条件下缺乏对国际人才的培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参与国际治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国际人才的培养仍然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因此,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指出的,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
化人才,就是当务之急。
国际化人才有什么标准?参与国际事务,当然掌握外语是最基本的条件,过去我国外语人才很缺,现在掌握外语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条件已经具备。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国际视野,特别是要通晓国际规则。那么,国际规则有哪些?国际组织用人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时需要搞清楚。
滕珺博士对国际人才标准的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她较详细地介绍了联合国下属的六大组织及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情况、国际公务员招聘机制、行为标准及相关待遇,分析了国际组织的硬指标和软指标以及国际组织之间的差异,最后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内容非常丰富具体,可供学校培养国际化人才作参考,也可供有志于参与国际事务的青年人作参考。
2018年3月5日
滕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兼职副教授。长期从事比较教育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组织教育政策、国际组织人才标准、基础教育国际化和发展教育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近20项,并在各类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