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是以外感病为契机阐述疾病辨证论治的经典医著。其首先开创的六经辨证体系、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严谨而灵活的组方用药规律等,都为后世中医学树立了典范,为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
山东中医药大学
第一代伤寒学大家李克绍、徐国仟先生,从事《伤寒论》教学和研究数十年,对许多长期争论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对许多习习相因的传统说法,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先后编写了我校的第一版与第二版《伤寒论讲义》,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伤寒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后相继校订出版的自编第三版、第四版,分别由张桂珍、姜建国教授主编,保持、发扬了我校的伤寒学术特色。为更好地适应本科教学的需要,在前四版教材的基础上,现重新编写我校《伤寒论讲义》,兹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本教材以明代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为底本,参考钱超尘、郝万山2005年整理出版的《伤寒论》原文。内容取自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共计10篇,398条,113方。原文用繁体。因竖排改为横排,故原文中的右几味均改为上几味。
二、 本教材内容按64~90学时设计。采用分类编写与兼顾原文排序的体例,按病证、方证归类,条文号码不变。全书分总论、辨六经病脉证并治、辨霍乱病脉证并治,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9个部分。为使学生了解全文原貌,方便讲课中结合原文次序解析疑难问题,本次修订取消了原附于篇末的【备考原文】,改将节本《伤寒论》398段条文按顺序附于书末。书后另设附录,分别为
节本《伤寒论》串讲
重点诵读条文序号、
《伤寒论》中药物剂量的古今折算,
以及条文索引、方剂索引。
三、 每章标题下加导学内容,主要介绍本章需要掌握、理解、应用的知识。每章列概说于前,附小结于后。每节内容一般分【原文】【词解】【释义】【方解】【医案选析】部分。【释义】力求精练,突出重点。【医案选析】力求选录常法与变法活用两个医案,并理法方药结合,阐发经方临床运用的辨证思维及其机制。
四、 本教材总论由曲夷编写;第一章由曲夷、张沁园、谭智敏、姜璐编写;第二章由张诏、刘芳编写;第三章由平静编写;第四章由温雅编写;第五章由展照双、温雅编写;第六章由王洪海、孙美灵编写;第七章、第八章由宋素花编写;原文串讲部分由赵永山编写。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本教材难免存在缺陷甚至错误,真诚希望师生在使用中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以期再版时进一步完善。
《伤寒论讲义》编委会
2018年5月
曲夷,教授,伤寒教研室主任。参编全国统编及自编教材7部。担任山东省精品课程伤寒论的主讲教师。参编的自编教材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参编《伤寒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规划七年制)获省优秀教材一等奖。十三五精编教材《伤寒论讲义》副主编。
张沁园,教授。担任伤寒论主讲教师数十年。
姜建国,教授。为山东中医学院首届伤寒专业研究生,师从徐国仟、李克绍老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山东省名中医,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资助建立姜建国名医工作室,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齐鲁伤寒学术流派建设项目。曾先后担任3版全国统编《伤寒论》教材主编,学术代表作有《伤寒思辩》
《伤寒析疑》 《伤寒释难》《伤寒论品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