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迁与水利纠纷 以民国以来沂沭泗流域为例》讨论的是沂沐泗流域民国以来环境变迁及水利纠纷问题。将水利纠纷置于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予以考察,对诸如人口增加、土地超荷、民众心理等与水利纠纷的相关性进行具体剖析,从而展示纠纷发生、发展、激化直至解决的过程,尤其是水利纠纷与行政区划调整之间的互动关系。
《环境变迁与水利纠纷 以民国以来沂沭泗流域为例》对研究其他地区的水利纠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水利史、环境史、社会史学者的研究参考资料。
《环境变迁与水利纠纷 以民国以来沂沭泗流域为例》的主体部分分引言、正文和余论三大部分。在引言中介绍了本选题的意义,界定了概念,进行了学术回顾;正文部分共七章,分上下两编。第一章对民国以来,特别是1949年以来的流域水环境变迁,尤其是水利单元变化进行一简要回顾;第二章回顾了明清时期流域内的水利纠纷,归纳了纠纷类型,选取了典型案例,得出了明清时期流域水利纠纷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的漕运体制与民间的灌溉防洪体制之间的冲突;第三章分析了水利纠纷的年内分布、与灾害性气候的关系及与土地开发、民众心理因素、地方干部素质等相关因子的关系;第四章就纠纷解决机制即中央政府的强制性政令、上级政府的高调介入、同级政府的平等协调、流域水利机构的作用、民众上访与控诉、民间的双向互动等解决途径展开讨论。
下编就本流域三种不同的纠纷类型选取了三个个案进行了还原和分析,兼论了在水利纠纷解决中行政单元与水利单元的关系:两者整合度愈高纠纷愈少,行政区划的调整应尽量与水利单元相适应。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提出
第二节 几个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目前相关的研究进展
第四节 本书欲解决之问题、研究方法及资料处理
上编 概论
第一章 流域水环境变迁及水利单元细化
第一节 流域概述
第二节 大尺度水利单元的变迁
第三节 湖西诸河概述
第四节 湖西水利单元变迁及水利纠纷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明清以来流域水利纠纷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纠纷的原因
第二节 漕运与农业生产的矛盾
第三节 苏鲁纠纷
第四节 苏鲁豫皖接壤地带纠纷
第五节 “奸民”与涉商矛盾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现代沂沭泗水利纠纷解析
第一节 沂沭泗水利纠纷类型
第二节 水利纠纷与气候的关系
第三节 水利纠纷的其他影响因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利纠纷的解决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央政府的强制性政令
第三节 上级政府的高调介入
第四节 同级政府的平等协调
第五节 流域水利机构的作用
第六节 弱势的选择——民众上访与控诉
第七节 调解、威慑、制服——民间的双向互动
本章小结
下编 个案研究
第五章 水利单元与行政区划严重错位——以微山湖水利纠纷为例
第一节 微湖水环境概述
第二节 南四湖行政区划变迁
第三节 从打团到械斗——沛微湖田之争的缘起
第四节 纠纷的激化——沛微湖产之争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行政区划对水利单元的适应——以东明改隶山东为例
第一节 作为水利纠纷解决手段的区划调整
第二节 东明的行政区划及水利单元
第三节 东菏、东曹水利纠纷
第四节 改隶及水系调整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洪水情形下水利单元突变与水利纠纷
第一节 自救还是祸邻——灾变与水利纠纷
第二节 攻与守——邳苍郯新水利纠纷
第三节 公与婆——对事件的不同表述
第四节 基于防洪减灾手段之下的水利纠纷解决模式
本章小结
余论
附录
附录1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清朝大内档案卷
附录2 民国《沛县洛房河查勘报告》
附录3 江苏省治淮指挥部《邳苍郯新四条小河处理意见》
附录4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山东省与江苏省划界初步意见》(节录)
附录5 关于处理江苏沛县、山东微山县湖田纠纷问题的建议(草稿)
附录6 关于尽快解决苏鲁南四湖地区边界纠纷的报告
附录7 杨静仁副总理在解决微山湖纠纷会议上的讲话
附录8 关于加强微山湖地区安定团结的几项临时协议
附录9 会议情况简报(二)
附录10 中共中央文件
附录11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
附录12 国务院109号文件
附录13 沛县微山县关于贯彻落实中发[1984]11号文件和国发[1984]109号文件的商谈纪要
附录14 民政部关于解决微山湖南北两段湖田湖产经营范围问题的报告
附录15 水电部关于处理苏鲁南四湖地区边界水利问题的报告
附录16 关于山东苍山县与江苏邳县古宅子横堤和徐桥以西涑河东堤及苍邳边境二十条沟河水利纠纷协商会议记录
附录17 济宁专区与菏泽专区边界水利问题协议执行情况概要
附录18 苏、鲁郯新边界排水工程问题的会议记录
附录19 人民来信选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