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清乾隆时编纂《四库全书》,缮写后分藏于七阁。“江南三阁”中,现唯文澜阁及所藏《四库全书》存世。文澜阁几经焚毁,现存建筑系清光绪六年(1880)重建,坐落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孤山脚下。浙江省博物馆与文澜阁渊源颇深。民国十八年(1929),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浙江省西湖博物馆在杭州成立,草创之初,即以文澜阁和圣因寺为馆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湖博物馆更名为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成为馆属的一部分。从初建时的西湖博物馆到如今的浙江省博物馆,一直秉承浙江优秀的藏书传统,广征博采,藏而能守,藏书逐渐增多。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古籍的来源主要有:一是从坊间旧书店购回,包括经史子集各类古籍。特别是在著名史地学者陈训慈先生(曾任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抗日战争中组织抢运《四库全书》及古籍善本避难,后任浙江省博物馆图书数据资料室主任)主持古籍工作期间,购回不少稿抄本、地方文献、文物工作相关古籍资料等,庋藏浙江省博物馆;二是沈曾植、黄宾虹、朱家济、沙孟海等名家以及一些文物工作者、收藏家捐赠的旧藏书籍;三是瑞安慧光塔、杭州雷峰塔等地出土的多种珍贵宋刻及写本经卷。这些珍善本入藏浙江省博物馆,极大地提升了馆藏水平。除了这主要的三部分之外,还有一些种类复杂的传统旧藏。
早年间,浙江省博物馆所藏古籍除了珍善本保管在文物库房外,其余收藏在文澜阁,没有进行系统整理。20世纪80年代中期,浙江省博物馆组织力量组成古籍著录小组,完成了馆藏一万多册古籍的整理、建卡工作。90年代初,原杭州大学中文系师生分前后两批到文澜阁实习,整理古籍,校对书卡,粘贴书号。其后整理人员不时有所调动,馆藏古籍也陆续集中和增加。1998年后才有编目人员专司其职,在2005年底基本完成了全部藏书的著录工作。累计著录书籍共9547部37792册,其中包括黄宾虹捐赠古籍2085部6709册,沙孟海捐赠古籍244部797册(沙孟海捐赠平装书1134部1312册除外)。
在完成了基础著录之后,2006年,编辑出版馆藏古籍书目被列入浙江省博物馆年度重点工作计划。2006年12月,《浙江省博物馆藏古籍书目》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书目针对馆藏书籍的特点,做了一些特殊的处理。比如,按照库房的实际收藏情况,目录中除古籍外,还包括民国书籍、少量馆藏的平装书以及油印本。书目尽量将沈曾植、黄宾虹、朱家济、沙孟海等人的旧藏进行集中著录,不致分散,并且在著录项下进行标示。
2014年4月,根据浙江省古籍保护工作联席会议下发的《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文社[2012]30号)等文件精神,浙江省博物馆申报了“浙江省博物馆古籍普查”项目并立项。此后,“浙江省博物馆古籍普查”项目受到了馆方的高度重视,由陈翌伟带领,经过袁圆、占翀、冯泽洲、金菊园等多位同志几易寒暑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7年初全面、完整地完成了馆藏古籍普查任务。
此次普查在参考传统著录的基础上,对比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以下简称“古籍普查平台”)以及《中国古籍总目》,对每一部书籍都进行了重新考察,按照古籍普查平台要求完成各项目的著录,并拍摄相关书影。相比原来整理人员的孤身奋斗,此次普查有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的指导,有古籍普查平台及《中国古籍总目》作为参考,著录的准确性和效率均得到了提高,专业性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例如,丛书子目不再著录为单独的书籍,而是在丛书名下著录零种,更加符合书籍的实际情况;传统的手写著录规范与标准尚不完善,一般只著录基础项目,此次普查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多项目著录,合定级、定损、书影、题跋、印章等诸多标准与要求为一体,完善了每一部古籍的信息,为以后的保存和修复提供了基础。诸如此类进步,不一而足。
经普查(以古籍普查平台“古籍统计”中的全单位统计和“数据检索”中的古籍信息检索为依据),浙江省博物馆现存古籍(含民国时期传统装帧书籍)共6516部35812册。《浙江省博物馆民国时期传统装帧书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馆藏1912年至1949年9月民国时期传统装帧书籍3370部18542册。此次普查与传统著录的数据亦有差别,因为原编入古籍书目的民国平装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行的新版古籍等,均不在此次普查范围内,故未统计在内。
此次普查所著录数据中,肯定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与不足。例如,馆藏古籍排架,早期按经史子集排列,后期按入馆先后进行流水号排列,而善本收藏于文物库房,编号不连续,部分善本另有文物系列的编号,所以普查顺序主要参考已出版的《浙江省博物馆藏古籍书目》以及排架顺序。此外,此次普查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由于著录人员的变动、前后衔接及著录标准变化等影响,可能有数据处理方式不统一等情况。无论是古籍普查平台数据,还是即将付梓的《浙江省博物馆民国时期传统装帧书籍普查登记目录》,都难免存在纰漏,希望业界同仁不吝赐教。
编者
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