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共治理丛书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探索和路径选择
定 价:45 元
丛书名:环境公共治理丛书
- 作者:朱狄敏 著
- 出版时间:2015/12/1
- ISBN:9787511124395
- 出 版 社: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图法分类:X-12
- 页码:197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环境公共治理丛书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探索和路径选择》的写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希望藉此能找到一条适应中国土壤的环境治理实现路径,让公众参与环保事务的方式更加科学规范,参与渠道更加通畅透明,参与程度更加全面深入。
《环境公共治理丛书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探索和路径选择》立足于现有制度框架,结合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总结了环保公众参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论文、典型案例、技术标准以及嘉兴环境治理的实践经验,运用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等多学科知识,从社会治理理论、协商民主理论、行政法治理论等视角解读不同阶段环保公众参与的特点与做法。
希望《环境公共治理丛书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探索和路径选择》能帮助您更有效地认识和了解周围的环境信息;更有效地与政府、企业和媒体沟通;更有效地借助行政、法制、媒体舆论等途径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制造者施加压力,督促他们遵守环境法律制度,共同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好方案。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里约地球峰会)召开以来,国际上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广泛的公众参与是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能力的建设成为各国政府鼓励和支持公众合法有效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之一,也是实现环境共同治理的重点环节。
21世纪以来,环境保护应当从“管理”转到“治理”这一观念在中国逐渐深入人心,各地都在探索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和路径来达成有效的治理,这些地方实践经验为我们分析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基础,也对达成环境治理的目标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可能性空间。在这些地方实践中,浙江省嘉兴市的公共参与环境治理进程所取得的经验具有突出成效,被一些学者和媒体总结为“嘉兴模式”。2012年9月4日“嘉兴模式”被欧盟的“中欧环境治理项目”(项目号:EuropeAid/132-005/L/ACT/CN)列为研究对象并在浙江省及全国示范推广。
作为项目组的主要成员之一,编者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嘉兴模式”所具有的系统性、引领性和针对性,它在环保政策制定、公众参与能力建设、参与平台搭建、社会组织培育上都具有开创意义,代表了未来中国环境治理的普遍性发展愿景。为了推进“嘉兴模式”的可持续性与可复制性,我们研究人员有责任将其提炼总结与推广;但同时,编者在推广与指导公众参与的过程中,发现近年来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热情日益高涨,但也随之出现盲目参与,过激参与等问题。目前,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缺少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进行系统阐述的专著。本书的写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希望藉此能找到一条适应中国土壤的环境治理实现路径,让公众参与环保事务的方式更加科学规范,参与渠道更加通畅透明,参与程度更加全面深入。
本书立足于现有制度框架,结合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总结了环保公众参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论文、典型案例、技术标准以及嘉兴环境治理的实践经验,运用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等多学科知识,从社会治理理论、协商民主理论、行政法治理论等视角解读不同阶段环保公众参与的特点与做法。
希望本书能帮助您更有效地认识和了解周围的环境信息;更有效地与政府、企业和媒体沟通;更有效地借助行政、法制、媒体舆论等途径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制造者施加压力,督促他们遵守环境法律制度,共同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好方案。
第一章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公众参与的概念
第二节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体
第三节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形式
第四节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范围
第五节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义
第二章 环境信息公开
第一节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概述
第二节 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
第三节 环境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
第四节 环境信息公开的特别规定
第五节 环境信息公开的权利保障
第三章 公众参与环境立法和环境规划
第一节 公众参与环境立法和环境规划概述
第二节 公众参与环境立法和环境规划的意义
第三节 公众参与环境立法的方式和程序
第四节 公众参与环境规划的方式和程序
第四章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述
第二节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
第三节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和程序
第四节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保障
第五章 公众参与环境监督
第一节 公众参与环境监督概述
第二节 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方式和程序
第三节 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权利保障
第六章 环境诉讼
第一节 环境诉讼制度概述
第二节 环境私益诉讼
第三节 环境公益诉讼
第七章 公众参与环境教育
第一节 环境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环境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第三节 公众参与环境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第四节 公众参与环境教育的保障措施
第八章 结语:环境保护中的多元治理与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