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国家古籍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项目。
本书是我国*本适合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的优秀读物。
本书从元明笔记名作中,精选叙事写人、状物言理、考正辨难等一类思想性、文学性和学术性较强的短文,加以注解,依时代顺序分册编著。选材注重多样性。篇目取舍坚持传承文明、陶冶情操的原则,同时还注意作品思想性与可读性统一。本书*亮点是在选和注上作了进一步扩展和深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所选笔记题材广泛。凡涉及古代政治、历史、经济、文学、科学、社会生活等领域,具有较高文化价值或较大历史影响的作品,皆在选录之列。
(2)选文取舍标准明确。依李肇《国史补自序》例,凡
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取之;言报应,叙鬼神,征梦卜,近帷箔则去之。旨在芟其芜杂,扬其菁华。
(3)选文注释力求博洽。以名物制度、词章典故为主,兼及风俗人情、市语地名、时令节气等内容。故本书注释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的特点。同时,亦注重前后笔记内容上的互证,以及采用今人训诂、考证成果等。
作者通过对古代笔记中的名物故实、语词典章、史实典故,名物训诂都进行翔实考订,申说清晰,爬梳抉理、考订辨正,并在吸收前人与今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渐出己意、自成一家,以科学的笺注方法保证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本书是我国*本对元明优秀笔记进行点校的优秀读物,非常适合关心和热爱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
本丛书从历代(唐至清)笔记名作中,精选叙事写人、状物言理、考正辨难等一类思想性、文学性和学术性较强的短文,加以注解,依时代顺序分册编著,可作为阅读研究古代历史文化、语言文学的参考,也可作为青年读者学习古文、增长知识的辅助书。
历代笔记内容宏富、卷帙浩繁,一直缺少较为完备的选注本。吕叔湘《笔记文选读》虽有开启山林之功,然篇幅过于单薄,且注释多偏重于语言方面。本丛书则在选和注上作了进一步扩展和深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所选笔记题材广泛。凡涉及古代政治、历史、经济、文学、科学、社会生活等领域,具有较高文化价值或较大历史影响的作品,皆在选录之列(作品版本据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点校本)。
(2)选文取舍标准明确。依李肇《国史补自序》例,凡
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取之;言报应,叙鬼神,征梦卜,近帷箔则去之。旨在芟其芜杂,扬其菁华。
(3)选文注释力求博洽。以名物制度、词章典故为主,兼及风俗人情、市语地名、时令节气等内容。故本书注释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的特点。同时,亦注重前后笔记内容上的互证,以及采用今人训诂、考证成果等。
(4)编撰体例简明易读。所选作品作者首次出现时,作简要介绍
和评价。选文原有标题者一仍其旧,无标题者均加拟标题,另标注阿拉伯数字为序。选文皆注明原卷数,以备查检。
范例具有权威性:
一、所选笔记均据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点校本。
二、选文取舍依李肇《国史补自序》: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取之;言报应,叙鬼神,征梦卜,近帷箔则去之。旨在芟其冗繁,扬其菁华。
三、所选作者作品首次出现时,作简要介绍和评价。
四、选文注释以文物制度、词章典故为主,亦兼及时令节气、风土人情、市语地名等内容。
五、选文原有标题者一仍其旧,无标题者均加拟标题,另标注阿拉伯数字为序。选文皆注明原卷数,以备查检。
倪进: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从事古代文学、文艺学的教学和研究,是我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专家,其出版的专著有《感应美学》《中国诗学史?隋唐五代卷》《中国文学史学史》等。北京大学孙玉文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谭帆教授是也是我国古代文学方面的学术专家。
目 录
归潜志………………………………………(金)刘 祁
玉堂嘉话………………………………………(元)王 恽
南村辍耕录…………………………………(元)陶宗仪
草木子……………………………………(明)叶子奇
水东日记…………………………………(明)叶 盛
寓圃杂记…………………………………(明)王 錡
菽园杂记…………………………(明)陆 容
双槐岁钞………………………(明)黄 瑜
治世馀闻 继世纪闻………………………………(明)陈洪谟
戒庵老人漫笔………………………………………(明)李 翊
今言…………………………………………(明)郑 晓
松窗梦语……………………………………(明)张 瀚
四友斋丛说………………………………………(明)何良俊
五岳游草 广志绎……………………………………(明)王士性
穀山笔麈…………………………………………(明)于慎行
典故纪闻…………………………………………(明)余继登
玉堂丛话…………………………………(明)焦 竑
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
客座赘语…………………………………………(明)顾起元
玉镜新谭……………………………………………………(明)朱长祚
三垣笔记……………………………………………(明)李 清
枣林杂俎………………………………(明)谈 迁
玉光剑气集………………………………………(清)张 怡
山志…………………………………(清)王弘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