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库所收录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部分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其选题内容广泛涉及文史哲三大领域,研究主体包括老中青三代学人。他们不仅是在第1线尽心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而且是致力于人文科学研究的学者;既有造诣精深的人文学养,又不乏弘毅致远的人文志向和大爱仁慈的人文情怀。虽然他们的研究成果明显地反映出他们因各自的教育背景和研究兴趣之不同而对人文精神的某一特殊方面的关切、思考和表达,但是恰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也,他们的个体化的思想和言说只有受到广大学界同仁的认真审视和严格评判,才能转变为化成天下之公器。
人之为人本乎人性,基于人性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理所当然应以人文教育为天职和本分。人文教育的首要目标就在于使人学以成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形塑皆与人文教育须臾不可离。若强以离之,则谓舍本逐末,蔽于道也,盖因道之显者谓之文。《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基于这种认识,历代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们都特别强调立德树人和厚德载物。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时针缓缓跳动,中国的现代化正以迅猛发展之势向前推进,中国人民现在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夙愿与当代抱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有利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既是一个关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的治国理想,又是一个关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经世愿景。当然,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实践进程,而且是一个理论进程。实践进程需要理论的反思和指导,脱离理论的实践进程必定是盲目无益的;反之,理论进程也需要实践的支撑和证实,脱离实践的理论进程必定是空洞乏力的。中国现代化不断深化的实践进程已经把中国社会的文化变迁推到了一个转型嬗变的关键时期。对此,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们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自觉地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战略,尤其是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开始实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大发展战略,这将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产生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谋划在学校制定的实施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总体部署下把立德树人摆在办学治院的核心位置,围绕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这一根本任务,以科学研究促进教育教学,努力提升培养一流人文学子、建设一流人文学科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为此,我们恰逢其时地筹划出版这套华中人文学术研究文库。自古以来,无论东西,人文科学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塑造和发展乃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具有根本意义。《易经》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科学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似乎都不为过,因为它是使人成为人的学问,虽然其他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也很重要,但是它们终只能使人成为某种人,而不能使人成为人。唯有人文科学,才能堪称斯文在兹的成人之学抑或安身立命的为己之学。人之为人本乎人性,基于人性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理所当然应以人文教育为天职和本分。人文教育的首要目标就在于使人学以成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形塑皆与人文教育须臾不可离。若强以离之,则谓舍本逐末,蔽于道也,盖因道之显者谓之文。《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基于这种认识,历代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们都特别强调立德树人和厚德载物。然而,当今时代的人文教育逐渐式微,其前景着实令人担忧!这种状况不是人们在理论上对人文教育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所造成的,而是人们在实践上不能把它贯彻落实到位所造成的。在对待人文教育上,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致使人文教育的处境出现了皇后式的尴尬在名义上地位高,而在实际上受冷落。如果我们任由人文教育的处境继续恶化下去,那么我们的高等教育就很难真正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前,强调中国高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来抓,这无疑会有助于改善人文教育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当然,要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还必须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其中,精进人文学术研究不仅是彰显人文价值和人文情怀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敦化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推出这套华中人文学术研究文库,既是一项旨在改善我校人文教育和人文科学处境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了促进我国高校人文学科建设和人文教育发展而贡献自身的一分力量。本文库所收录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部分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其选题内容广泛涉及文史哲三大领域,研究主体包括老中青三代学人。他们不仅是在第1线尽心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而且是致力于人文科学研究的学者;既有造诣精深的人文学养,又不乏弘毅致远的人文志向和大爱仁慈的人文情怀。虽然他们的研究成果明显地反映出他们因各自的教育背景和研究兴趣之不同而对人文精神的某一特殊方面的关切、思考和表达,但是恰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也,他们的个体化的思想和言说只有受到广大学界同仁的认真审视和严格评判,才能转变为化成天下之公器。有鉴于此,一方面,我们强调学术研究自由,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热诚欢迎各位专家和读者对本文库中的每一部作品都尽可能客观公允地提出自己的宝贵批评,不吝赐教,毕竟真理总会越争越显、愈辩愈明;另一方面,我们也强调学术研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学术规范、文责自负,衷心希望每一位作者都能够在独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时尽可能虚怀若谷地接受他人的指教,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毕竟每个人的问题视角、理论视域、观点阐释、思想深度、研究方法、论证过程乃至语言表达等方面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局限性,总有一个从欠完善到更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相信本文库的出版对于弘扬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增强人文情怀、繁荣人文学术事业乃至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会有一份积极的贡献。祝愿本文库能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文学术精品!2017年9月25日
陈于全,1970年11月生,安徽六安人,文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师,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文献学研究中心成员。2011年度,曾任教于韩国安东大学中文系。主要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诗骚研究、陶渊明研究、中国古代诗歌专题等课程;在《文学遗产》、《文献》、《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有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先后承担学校科研课题三项,参与撰写教材一部,出版专著一部。
目录
卷一赋/13
天庆观乳泉赋/14
卷二序/15
晁君成诗集引/16
范文正公文集叙/17
六一居士集序/18
送人序/19
卷三记·传/21
记/22
凌虚台记/22
仁宗皇帝御飞白记/23
李氏山房藏书记/23
滕县公堂记/25
放鹤亭记/26
思堂记/27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28
黄州安国寺记/29
石钟山记/30
李太白碑阴记/31
荐诚禅院五百罗汉记/31
传神记/32
成都大悲阁记/33
四菩萨阁记/34
传/36
僧圆泽传/36
卷四论/38
物不可以苟合论/39
《易》论/40
《诗》论/41
《礼》论/42
《春秋》论/44
《中庸》论上/45
《中庸》论中/46
卷五论/48
秦始皇帝论/49
论秦/50
论封建/51
论养士/53
论管仲/54
管仲论/56
孙武论上/57
孙武论下/58
卷六论/60
荀卿论/61
韩非论/62
霍光论/63
思治论(嘉祐八年作)/64
正统论·总论一(至和二年作)/67
正统论·辩论二/68
正统论·辩论三/69卷七策/71
御试制科策一道并策问/72
拟进士对御试策并引状问/79
卷八策/85
策总叙/86
策略一/86
策略四/87
策别·课百官三/89
策别·课百官五/91
策别·课百官六/92
策别·安万民六/93
策别·厚财货二/95
卷九策/97
策别·训兵旅一/98
策别·训兵旅二/99
策别·训兵旅三/101
策断上/103
策断中/105
策断下/106
私策问/108
卷十奏议/110
议学校贡举状/111
上神宗皇帝书/113
卷十一奏议/123
论擒获鬼章称贺太速札子/124
大雪论差役不便札子/124
辨举王巩札子/125
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126
杭州召还乞郡状/128
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130
录单锷吴中水利书/131
卷十二表状·启/139
表状/140
到黄州谢表/140
谢量移汝州表/140
乞常州居住表/141
登州谢上表/142
谢兼侍读表/143
谢除龙图阁学士知颍州表/143
颍州谢到任表/144
谢赐历日表/144
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145
代滕达道湖州谢上表/146
启/147
谢制科启/147
谢秋赋试官启/148
谢韩舍人启/148
贺欧阳枢密启(代大中公作)/149
卷十三书/150
上富丞相书/151
上曾丞相书/153
应制举上两制书/154
上刘侍读书/156
上韩魏公论场务书/157
答安师孟书/159
上韩魏公乞葬董传书/159
卷十四书/161
上文侍中论榷盐书/162
答舒焕书/163
谢张太保撰先人墓碣书/164
答李琮书/165
答毕仲举书/168
答李方叔书/169
答张文潜书/170
卷十五书/171
上王兵部书/172
与章子厚书/172
与谢民师推官书/174
与李方叔书/175
上知府王龙图书/176
答刘沔都曹书/177
答王庠书/178
与李方叔/178
与鲁直/179
又与鲁直/179
与庞安常/180
与王敏仲/180
又与王敏仲/181
与李公择/181
答富道人/181
答范蜀公/182
又与李公择/182
又与李公择/182
与蔡景繁/183
与蒲傅正/183
答宝月禅师/184
答赵昶晦之/184
又答赵昶晦之/184
与毛维瞻/185
答贾耘老/185
又答贾耘老/185
再答贾耘老/186
与开元明师/186
答王定国/186
与杨元素/187
与千之侄/187
与范纯父/187
与赵德麟/188
答张嘉父/188
与周文之/189
答程秀才/189
与元老侄孙/190
与米元章/190
又与米元章/190
卷十六碑/191
潮州韩文公庙碑/192
司马温公神道碑/193
富郑公神道碑/196
卷十七墓志铭/206
范景仁墓志铭/207
陆道士墓志铭/213
惠州官葬暴骨铭/213
朱亥墓志/214
亡妻王氏墓志铭/214
乳母任氏墓志铭/215
卷十八祭文·说·跋·书事·赞/216
祭文/217
祭文与可文/217
祭陈令举文/217
再祭欧阳文忠公夫人文(颍川)/218
惠州祭枯骨文/219
说/220
稼说(送张琥)/220
文与可字说/220
杨荐字说/221
刚说/222
跋/224
书曹孟德传后/224
书六一居士传后/224
书东皋子传后/225
书柳子厚牛赋后/226
书若逵所书经后/226
书事/227
书刘庭式事/227
赞/228
参廖子真赞/228
石室先生画竹赞并序/228
郭忠恕画赞并序/228
韩幹画马赞/229
应梦观音赞/230
静安县君许氏绣观音赞/230
小篆般若心经赞/230
卷十九铭·颂·祝文·偈·杂文/232
铭/233
却鼠刀铭/233
卵砚铭/233
王定国砚铭/234
文与可琴铭/234
香林八节/234
徐州莲花漏铭/235
九成台铭/235
苏程庵铭并引/236
夕庵铭/236
大别方丈铭/236
颂/238
石恪画维摩颂/238
鱼枕冠颂/238
观世音菩萨颂并引/239
十八大阿罗汉颂(选三)/239
祝文/240
祈雨吴山祝文/240
祭常山祝文/240
偈/241
灵感观音偈并引/241
杂文/242
问养生/242
后怪石供/242
药诵/243
酒经/243
论文/244
志林(选九)/244
卷二十外制·内制/247
外制/248
范子渊知峡州/248
克巩遥郡防御使/248
王安石赠太傅/248
吕由庚太常寺太祝/249
吕大临太学博士/249
内制/250
赐朝议大夫试户部尚书李常乞除沿边一州不允诏/250
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允诏/250
赐刘挚辞免恩命不许断来章批答/250
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许批答/251
赐宰相吕公著乞退不允批答/251
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251
赐宰相吕公著乞罢相位不许断来章批答/252
赐宰相吕公著乞罢相位除一外任不许批答/252
赐宰相吕公著乞罢相位除一外任不许批答/252
赐太师文彦博上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253
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许断来章批答/253
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253
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许断来章批答/254
赐新除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范纯仁上第一表辞免恩命不允批答/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