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来自全球各地30位艺术家、设计师的随笔作品,与此同时,通过编者对其的独jia专访,能让读者对艺术家、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创作思路,以及创作技巧等有一定的了解,并能让读者感受到随笔创作的魅力。
活跃在平面设计、插画、摄影或其他创意领域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都会从他们所到之处获取灵感,或是生活片段,或是旅途轶闻,林林总总。他们大多数人都有着自己专属的随笔本,里面用图像和插画记录了美好的时刻和事物,比如在一个陌生国度见到的人、动物或场景,某天偶遇的古玩店,在登机口发生的小插曲,甚至是一个离奇有趣的梦……他们用手中的铅笔、马克笔、针管笔、水彩颜料等,记录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事,带你走进奇妙的随笔创作世界!
我们正处于一个随笔艺术盛行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青睐这种艺术形式。不论身在何处,活跃于哪个领域,艺术家都会用随笔艺术来表达自己。随笔的主题多样,它可以记录异国旅程或日常生活,也可以诉说梦想或表达情绪。艺术家可以独自写生,也可以结伴同行进行创作。随笔艺术的日渐流行恰恰说明了它正经历着一场大变革。
随笔艺术的美妙之处在于它无关乎天赋与经验。不是每一个写日记的人都能成为莎士比亚,也不是每一个经常绘画的人都能成为伦勃朗。随笔艺术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当你翻开随笔本的空白页时,你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冥想、写报告、写日记,抑或是进一步探索各种想法。不同的艺术家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而且他们在随笔本中每一页所表达的内容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认识一位德国的随笔画友,他曾用
手写体(hand-typing)来形容每个人不同的创作风格。创作风格好比每个人的指纹、DNA 和个性。通过创作风格,可以反映出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可以反映出每个人看到的不同事物,以及把所见所闻呈现的不同形式。当然,创作方式没有对错之分。
随笔艺术凝聚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社交媒体使各地的艺术家得以分享作品,这些艺术家通过多种方式保持联系,这在十几年前还是难以想象的。喜欢随笔创作的艺术家以作画为主题组织旅游,从而认识更多志同道合者。他们每到一个新的国家,就会在随笔本上绘上新的图像。如今我因随笔艺术而结交的画友遍布全球上百个不同的城市。如果在世界地图上掷飞镖,投中的地方很有可能就有我认识的随笔画友。艺术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语言。
在以随笔创作为主题的旅程中,你可以选择去往遥远的国度,也可以选择在你熟悉的城市进行创作。随笔创作可以让你从另一个视角来观察你所生活的地方,旅行也可以让你更深入地去了解一个地方。随笔艺术家不会走马观花地游览旅游景点,相反,他们会花上一个小时或整个下午,静坐于一处,观察光线变化、人来人往,然后细细地品味一杯茶或一杯酒。随笔创作已成为人们体验一个地方、用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生活方式。对于我来说,随笔则是一种冥想的方式。
当我们放慢日益忙碌的生活节奏时,会发现我们正延续着父辈留下的一个悠久传统把记忆留在随笔本上。我爷爷是一名士兵,他当时就带着一本随笔本。我无从得知他随身带着随笔本的缘由,可能是当时没有相机只能手记笔录,也可能只是为了消磨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笔创作记录了他服兵役的那段经历,如今这些画作已经成为了弥足珍贵的记忆。我爷爷已不在我身边,已不能和我讲述往事,但每当我拿着这些随笔本时,我仿佛可以透过他的双眼看到他所看到的一切。透过他人的双眼看事物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
每当博物馆和画廊展出别人的随笔作品时,我便如飞蛾扑火般凑到跟前,沉浸其中。随笔艺术给人一种直接、亲密的感受,通过画作便可感受到作画人彼时的心情。在埃德加德加的随笔本中,我可以了解他的创作思路,以及他为实现所想而尝试的各种技巧,仿佛一幕幕尽在眼前。这种感觉就好比听着鲍勃迪伦的录音带,或读着海明威的早期手稿一样。在那一瞬间,帘幕拉开,我瞥见了一位艺术大师的创作过程。
这些随笔作品不仅是创作过程中的草稿,也是为后期创作而留下的笔记,随笔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我近看到了莫奈在创作《睡莲》系列时留下的随笔作品,风格挥洒自如。作品中还有一些速写笔记,恐怕只有莫奈才知道是什么意思。如今这些随笔艺术可谓是无价之宝啊!
我刚刚入行在好莱坞做分镜脚本设计时,和同事们一同学习的是伦勃朗的蚀刻版画。伦勃朗的作品线条简洁,传达情感的方式简单而有力,这成为了我们创作的终极追求。伦勃朗可以称得上是首位街景随笔画家吗?他确实打破了传统的高雅艺术,创作出用以描绘日常生活的蚀刻版画,他笔下的人物更贴近生活,比如乞讨者、酒鬼。伦勃朗用手中的画笔和刻刀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被称为印象画派之父的法国画家卡米耶柯罗曾说:我发现一气呵成的作品往往画得更好,更具新鲜感,这是各种巧合形成的令人喜出望外的结果。一旦在作品上进行修改,它就会失去初的和谐之美。随笔画家总是在寻找这种和谐之美和初印象。不管是走在雨中还是在喝咖啡,抑或是等着公车,只要一有灵感,随笔画家便会马上作画,画作的特别之处在于真实和直接。柯罗鼓励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到户外写生(这也促进了便携颜料管的发明)。如今随笔画家延用了这种做法,带着工具箱到户外写生,工具箱里装满了水彩颜料、水彩画笔、中性笔、马克笔、防水墨水等,这些画材定能让莫奈羡慕不已。
随笔画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延续着这个优良的传统,并不断地创新。随笔画家带着钢笔、铅笔等画笔和颜料,置身于世界,并将旅行重新定义,放慢生活节奏,与他人分享各种所见所闻。随笔画家也在创作一些触及人心、永不过时的事物。随笔艺术是一门手艺表达方式,一种传统媒介,既可让随笔画家充分表现自我,又能使随笔画家通过作品与外界发生联系。无数个随笔本,无数张充满创造力的画作组成了一个社会万花筒,清晰地反映了人生百态。随笔艺术展示着一个极具多样性的社会构成的图景,这个图景既充满个人色彩,又具有普遍性。
Alex Hillkurtz
2018 年写于巴黎
艺术家、著名文化出版人、三度文化传媒创始人、《Design 360》观念与设计杂志创办人。长年从事艺术创作、美术教育、文化出版及视觉文化研究等工作,历年主编出版的书籍和刊物逾百部,内容涉及设计、生活、艺术等领域。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澳门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