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晓倩,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硕士,《世界电影》杂志副编审。独立译著有《酷天下:对一种流行的生活态度的剖析》《受难中的激情:卡尔·德莱叶的生平和电影》等。合作译著有《演技六讲》《天才的阴暗面: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一生》《永不言败:温斯顿·丘吉尔的领导智慧》《湍流与静流:电影中的节奏设计》等。另在《世界电影》《环球银幕》《电影艺术》上发表译文多篇。
《导演思维》是一本剖析电影导演思维(idea)的入门书。探索导演思维,以精进执导手法,使称职的导演成为更好的导演,使优秀的导演成为伟大的导演。
伟大的导演 改变世界观
优秀的导演 展现复杂性
称职的导演 胜任讲故事
***
◎ 理论结合个案,提炼导演们的主要特点的同时,不简化其呈现方法。
◎ 视角独特,从文本阐释、摄影机运用和表演三方面入手,探究导演发挥作用的机制。
◎ 一本实用工具书、导演电影手册,既有商业片领域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比利·怀尔德,又有艺术片领域的库布里克、特吕弗、波兰斯基等,以及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导演。所述范例是理解诸位大师的绝佳片单。
《导演思维》一书脱胎于我在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给制片专业的学生以及在阿姆斯特丹毛里茨·宾格学院(Maurits
Binger Institute)给职业制片人和剪辑师讲课的教学经验。在此前的著作中,我分析了编剧与剪辑师的叙事工具(如《超越套路的剧作法》)。如今,学生和从业人员再三要求我讲述一下导演的叙事工具。
毋庸赘言,一本类似《导演思维》的书需要并且的确得到了来自多方的大量帮助。我要感谢焦点出版社的组稿编辑Elinor
Actipis,还有Becky
Golden-Harrell和PaulGottehrer,他们以各自的方式推动了本书的完成。我要感谢我的朋友Maura
Nolan,她帮助我进行了这一选题的筹备工作,还有Dave
Wapner,他为初稿的写作助了一臂之力。
我尤其要强调,我的妻子Ida在本书初稿写作过程中劳苦功高,而且作为实时编辑起到了巨大作用。她总是不知疲倦,价值无可估量。
我感谢来自外界的所有评论家,但要特别提及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的
Warren Bass,他的评点使本书更上层楼。我感激他的智慧、睿敏和激情。我只希望本书庶几无愧于他予我的指引。最后,这是一本为导演和有志于成为导演的有才华的人所写的书,其不足之处自当归咎于我。但是,我希望本书能够成功传达一种对于导演工作的激情,这种激情在我心里从未稍减。这也正是我寄望于本书读者的。
肯·丹西格
2006
年
1 月于纽约
著者简介
肯·丹西格(Ken Dancyger),从事编剧教学数十年,任教于纽约大学蒂施艺术学院,曾为广播及电视台编过多个戏剧节目与纪录片,并以资深剧本顾问的身份活跃于美国和欧亚地区,著有《超越套路的剧作法》《电影与视频剪辑技术》《全球化的剧本写作》等。他的书理论与实践并重,是全世界电影教学课程的核心教材,已出版葡萄牙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十余种译本。十八年来,他开办的编剧、后期工作室遍及南美洲、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及地区。
译者简介
吉晓倩,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硕士,《世界电影》杂志副编审。独立译著有《酷天下:对一种流行的生活态度的剖析》《受难中的激情:卡尔·德莱叶的生平和电影》等。合作译著有《演技六讲》《天才的阴暗面: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一生》《永不言败:温斯顿·丘吉尔的领导智慧》《湍流与静流:电影中的节奏设计》等。另在《世界电影》《环球银幕》《电影艺术》上发表译文多篇。
自 序
第一部分 导演做什么
第1章 引 言
1.1 导演做何事?
1.2 导演是何许人也?
1.3 我们如何走到了这一步?
1.4 我们今日置身何处?
1.5 本书的构架
1.6 我为何写作本书
第2章 导演思维
2.1 制片的统合
第3章 称职的导演
3.1 观众想要什么
3.2 导演与称职
3.3 个案研究 I:安托万·富卡,《亚瑟王》
3.4 个案研究 II:西蒙·温瑟尔,《铁骑雄师》
第4章 优秀的导演
4.1 导演思维是怎么运作的?
4.2 个案研究:迈克尔·曼的《借刀杀人》
4.3 为拍摄项目增色
4.4 导演思维
第5章 伟大的导演
5.1 导演的声音
5.2 美国的三位当代伟大导演
5.3 美国之外的三位当代伟大导演
第6章 文本阐释
6.1 个案研究:斯坦贝克的《伊甸之东》
6.2 内在/外在
6.3 年轻/年老
6.4 男性/女性
6.5 政治/社会/心理
6.6 基 调
第7章 摄影机
7.1 镜 头
7.2 摄影机机位
接近度
客观性
主观性摄影机机位
摄影机高度
7.3 摄影机运动
定点运动
运动中的运动
7.4 布 光
7.5 美术指导
7.6 声 音
7.7 剪 辑
连贯性
清 晰
戏剧性重点
新观念
平行动作
情感指南
基 调
主要人物
冲 突
故事形式
第8章 演 员
8.1 选 角
8.2 人物弧线
8.3 题外话:演员作为导演
8.4 表演哲学
8.5 由表及里
8.6 由里及表
8.7 美国学派
8.8 欧洲学派
第二部分 导演个案研究
第9章 谢尔盖·爱森斯坦:历史辩证法
9.1 简 介
9.2 文本阐释
9.3 指导演员
9.4 指导摄影机
9.5 强调剪辑的导演手法
第10章 约翰·福特:诗意和英雄主义
10.1 简 介
《愤怒的葡萄》
《侠骨柔情》
《菲律宾浴血记》
《搜索者》
10.2 文本阐释
10.3 指导演员
10.4 指导摄影机
第11章 乔治·史蒂文斯:美国性格欲望与良知
11.1 简 介
《寂寞芳心》
《古庙战茄声》
《二房东小姐》
《郎心似铁》
《巨人传》
11.2 文本阐释
11.3 指导演员
11.4 指导摄影机
第12章 比利·怀尔德:生存危机
12.1 简 介
《失去的周末》
《日落大道》
《桃色公寓》
《双重赔偿》
12.2 文本阐释
12.3 指导演员
12.4 指导摄影机
第13章 恩斯特·刘别谦:浪漫的生命力
13.1 简 介
《天堂里的烦恼》
《妮诺契卡》
《街角的商店》
《生或死》
13.2 文本阐释
13.3 指导演员
13.4 指导摄影机
第14章 伊利亚·卡赞:戏剧作为生活
14.1 简 介
《街头恐慌》
《码头风云》
《伊甸之东》
《美国,美国》
14.2 文本阐释
14.3 指导演员
14.4 指导摄影机
第15章 弗朗索瓦·特吕弗:儿童礼赞
15.1 简 介
《四百下》
《偷吻》
《爱情飞逝》
《日以作夜》
15.2 文本阐释
15.3 指导演员
15.4 指导摄影机
第16章 罗曼·波兰斯基:生存的孤独
16.1 简 介
《罗斯玛丽的婴儿》
《唐人街》
《苔丝》
《钢琴家》
16.2 文本阐释
16.3 指导演员
16.4 指导摄影机
第17章 斯坦利·库布里克:现代生活的黑暗
17.1 简 介
《2001 太空漫游》
《巴里·林登》
《全金属外壳》
《大开眼戒》
17.2 文本阐释
17.3 指导演员
17.4 指导摄影机
第18章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永远的童年
18.1 简 介
《大白鲨》
《夺宝奇兵》
《外星人E.T.》
《拯救大兵瑞恩》
18.2 文本阐释
18.3 指导演员
18.4 指导摄影机
第19章 玛格丽特·冯·特洛塔:历史与个人生活的交会
19.1 简 介
《丧失了名誉的卡特琳娜·布鲁姆》
《克丽斯塔·卡拉格斯的第二次觉醒》
《玛丽安和朱莉安》
《玫瑰围墙》
19.2 文本阐释
19.3 指导演员
19.4 指导摄影机
第20章 鲁卡斯·穆迪松:移情作用及其局限
20.1 简 介
《同窗之爱》
《在一起》
《永远的莉莉亚》
《心洞》
20.2 文本阐释
20.3 指导演员
20.4 指导摄影机
第21章 卡特琳·布雷亚:性欲的冲突
21.1 简 介
《罗曼史》
《姐妹情色》
《性喜剧》
《地狱解剖》
21.2 文本阐释
21.3 指导演员
21.4 指导摄影机
第22章 玛丽·哈伦:名流与平庸
22.1 简 介
《我射击了安迪·沃霍尔》
《美国精神病人》
22.2 文本阐释
22.3 指导演员
22.4 指导摄影机
第23章 结 语
附录 寻找导演思维
读解剧本的策略
走向阐释
选择导演思维
出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