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一:本书让你走近并了解真实的世界著名汽车企业及其掌门人。世界*危机管理专家杰森·瓦因斯的危机公关旅程告诉我们,即使一些强大如雪佛兰、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等世界著名汽车企业也曾面临灭顶之灾,而正是它们的掌门人如李·艾柯卡、乔·凯皮、尤尔根·施伦普、迪特尔·蔡澈、鲍勃·卢茨、卡洛斯·戈森等及时作出反应并应对得当,尤其当时效力于其下的瓦因斯及其团队在危机公关这个斗兽笼里搏杀多年的智慧和经验,才令这些企业走出危机、起死回生。
推荐理由二:38堂大学商学院课堂上学不到的危机公关课,提升你的危机公关能力。在竞争激烈和险象环生的汽车市场上,本书分享的38则鲜为人知的生动、诙谐、幽默故事,是作者对自己从事危机公关工作三十多年的经验和智慧的提炼与总结,其中富含的人生哲理、信念、洞察力、希望等,是每个从事企业危机公关的人士值得深思和借鉴的。
推荐理由三:给予你人生启迪。进一步说,每个人的人生不也如此吗?难道每个人不是自己人生的危机公关专家吗?危机总是与机遇并存,希望机遇永远属于你!
杰森在书中所讲述的故事是对其漫长职业生涯中所经历的无数关键事件的真实呈现,值得一读。
李·艾柯卡(LeeIacocca),美国汽车商业传奇人物,前福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
把杰森·瓦因斯给我弄来!当我们的候选人气急败坏地尖叫着、怒吼着一步步迈向危机的时候,我是多么地希望在电话的另一端能听到杰森的声音。这远不止是一本讲述联合公关的书,更是来自一位大师的课。杰森用最坦诚的方式、最朴实的语言,向所有立志以沟通为生的人展现了在公关行业立足所需的智慧和洞察力。在电影《好人寥寥》中,杰克·尼科尔森所扮演的军官有一句经典台词:真相是你无法承受的。而在《化危为机》一书中,杰森用他真实的经历告诉那些身陷公关泥淖之中的政府机构、公关人士、政客和名人们(还有你NFL美国橄榄球联盟,好好看看这本书吧!),为何说出真相会如此艰难,而拒绝真相则往往是所有问题的根源,以及面对两难选择,人们究竟应该怎么做。
乔·特里皮(JoeTrippi),民主党竞选媒体顾问
杰森·瓦因斯是公关领域中少有的拆弹专家,一个又一个危机在他的手中得以化解。很多时候人们很难想象一些大众所熟知的大公司、商业帝国也曾面临灭顶之灾,而正是杰森在危机公关这个斗兽笼里搏杀多年的智慧和经验才帮助它们化解危机。《化危为机》这本书会带领读者完成一次深度潜水,带你进入神秘的商业内部,换句话说,这就像给商业做了一次肠镜。杰森向我们分享的是那些在商业世界中广为流传却鲜为人知的故事,就如同战壕中的细语、作战室中的交谈,神秘而又真实。我强烈推荐这本书成为大学公关专业的教材,因为杰森的故事、智慧以及他那独有的幽默感,都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达驰·曼德尔(DutchMandel),美国《汽车周刊》主编
杰森是一位可靠的朋友,他总能给我最真诚、最无私的观点。
里卡多·马丁内兹博士(Dr.RicardoMartinez),前国家公路安全交通管理局(NHTSA)主管
序
放轻松,耶稣并不是本书的主角,尽管他的名字确实在本书的两个章节中出现过:首次是一位名叫耶稣、来自密歇根州沃特福德的西班牙裔老大爷;第二次是《圣经》里那位爱与和平的王子。本书讲述的是我自己的故事,具体而言,讲的是我在汽车公关行业里经受的历练和接受的各种挑战,顺便也提到了我的一次并不成功的尝试试图为修复底特律城市形象所做的努力,以及帮助史上第一畅销书《圣经》避免了一次危机(别瞎想,不是《哈利·波特》)。
我在书中所分享的经验和教训均来自本人在全球几家顶尖的公司的公关部门的真实经历。要是说能从中传授些什么的话,那便是这些年来我所积攒下的一些指导原则了。我相信掌握这些原则便能够帮你避免和化解即将到来的危机,或者从不可避免的危机中生存下去。如果你乐观地认为自己对危机或麻烦是天然免疫的,那我很不幸地告诉你,这已经违背了本书中的最基本的指导原则了。
我想用一个简单的提问作为本书的开篇:为什么说出真相是如此艰难?我预先告诉一下,本书的结尾也会有相同的提问。
不过,首先,还是让我来告诉你我是怎么进入这个令人抓狂的行业的吧。其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注定自己将来有一天会掉进某个大坑里,果不其然,后来我两次面对商业史上最严重的危机,使自己身处漩涡的中心,一个是汽车行业,另一个是基督教图书的出版行业,同时还亲历了底特律这座城市的衰落。
我的家乡在艾奥瓦州一个名为佩拉的小城,这里是美国著名的门窗产地,也有许多大型农场。早在19世纪中叶,一群虔诚的荷兰清教徒为躲避本土的追杀漂洋过海来到这里,佩拉城也由此建立。这里的居民大多是荷兰人的后裔,姓范、范德、迪考克斯的人非常多。我家祖上是阿肯色州的爱尔兰裔,我父亲当年出生在一个油槽里,我可没开玩笑。我母亲来自距离小镇霍普不远的另一个小镇。你猜得没错,霍普就是克林顿的老家!
为了纪念祖先们,佩拉城的6000居民决定在每年的5月举办一次为期3天的庆祝活动,取名郁金香节。活动内容包括两场游行、荷兰传统舞蹈、传统美食,还要评选郁金香小姐(我5岁时的初恋就曾获此桂冠)。此外,善良的佩拉居民们还不计前嫌,从荷兰进口大量郁金香,不管多贵,只要最好,似乎忘记了自己的祖先当年是在本土遭受迫害迫不得已才来这里的。而如今的荷兰也早已将注意力从残害基督教徒转向了发展色情产业,经营海洛因也在这里被视为合法的生意。
我所就读的公立学校也要参加郁金香节的游行,同时参加的还有当地的基督教私立教会中学。我们称呼那些基督教学校的孩子为Offies,这在荷兰语中就是局外人的意思。这有点像管意大利人叫Dago(外国佬),或管非洲孩子称呼Blackkid(黑人)一样,是很冒犯人的叫法,虽没有种族歧视的色彩,但也绝不是什么好词。参加游行的学生们,无论男女,不论年级,都要套上滑稽的荷兰式服装,还有世界上最烂的发明之一木鞋。也不知道是哪个神经病发明的这东西,我一直觉得这玩意儿穿久了会让人变成瘸子的。
1968年的夏天,正值我8岁,当时得到一个机会,可以在游行中穿自己的球鞋,不用套上那滑稽的道具服、穿硌脚的木鞋,但条件是我答应做同学阿伦·德黑尔的祖父斯力克·博夫曼的助手,帮忙做游行路线维护工作。这令我激动无比,于是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我的父母,他们非常开心。节日的第一天,我和阿伦,还有他的祖父,一起做游行路线维护工作。但很快我就意识到自己错了。那时我才8岁啊,正是很傻、很天真的年纪。我对阿伦的祖父并无不敬之意,但说实话,他身上的那股味道就好像几十年没有洗过澡一样,他看上去不像白人,我觉得他的肤色是四十多年泥垢积厚的结果。在他的催促下,我们向着游行路线出发,老斯力克给我俩一人一把铲子,让我们站成一排,他自己则继续推他的手推车。我们排在维持秩序的警察小分队和马队后面,紧盯着马屁股,不断清理掉在地上的马粪,那场景实在令人难忘。当时我父母也在围观的人群之中,当我走过他们面前时,我母亲满脸惊愕,而我父亲却笑得直不起腰,拼命地拿着他的Argus本C3相机使命地按快门给我拍照。
从那一天起,我的命运就这么神奇般地和清理马粪连在一起了。所不同的是,从事危机公关这份职业的收入远比老斯力克给的3天清理马粪20美元的报酬高得多。谢天谢地,在我日后的职业生涯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危机时,我很少会遇到比当年清理马粪更让我难受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