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所有教师们的集体创作的,在写作上一方面尽可能地把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作素质和掌握创作方法的练习编写进去,另一方面在角色的创造方面将针对舞台人物形象创造的规律性的问题在理论上作出必要的阐述。全书分为基础训练篇和创建角色篇,共八章,主要内容包括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体验与体现的统一,角色的构思,演员与观众等。
艺术世界是美妙的,它给人一种情感上的满足,之后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和提升。21世纪是信息、科学高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艺术教育必须融入新世纪时代的激流,满足人们对艺术及艺术教育的需要与渴求。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进,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人们认识到,艺术教育不仅对人的自身发展、提高人的自身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艺术经验更大地丰富人生和焕发出人性中的激情。从古到今,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艺术始终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给人以希望和力量,人的才智得以充分地发挥和展现,心灵得以充分地交流与沟通。艺术对人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艺术不仅能够表达人的情感,展现人的创造性的才能,而且还能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培养和提高人的观察力、理解力、感应力、表现力、交流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的世界里,人们能够学习到其他领域学不到的东西,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
表演技巧课是戏剧(电影、电视)学院攻读表演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主干课。多年来,我国的戏剧、电影表演艺术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探索的过程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习与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研究与总结我国表演艺术家们的创作实践经验,借鉴我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教育的原则,在表演课教学上,逐步形成了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顺序与教学方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各个戏剧、电影艺术院校的表演课教学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探索与改革;甚至是同一所学院内不同的教师,都有自己的创造。因此在表演教学中出现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可喜的现象。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在表演课的教学改革中同样做了许多非常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并在不断进行改革的同时积累了经验。经过反复的实践检验,我们这些年来所进行的改革与探索,在表演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已经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这些实践中的创造与理论上的总结,实际上都为形成我国自己的表演教学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们编写出一部既有理论阐述又能与教学实际紧密联系的教材做好了准备工作。
在总结我们自己过去的经验时,应该看到:过去的教学中重视思想、生活、技巧三方面的结合,全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以及在创作方法上坚持以现实主义为主体的原则是正确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演员在体验与体现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的论述,无论在指导思想、训练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仍然有着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这些仍然应该成为我们教材中的主线。
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中,把生活观察和演员创作素质的培养列入教学内容,与原来教学中贯串始终的创作方法的训练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表演教学的主要内容。这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表演课教师的共识,并且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形成了生活观察、素质训练和创作方法贯串教学全过程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把生活观察作为教学的内容,持之以恒,细水长流地贯串始终,使学生养成一种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重视对于学生创作素质的培养与开掘,并在教学不断深入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注意学生创作素质的锻炼,而创作方法的训练,则是在学生生活观察能力的增强和创作素质发展的基础上,从小到大,由浅入深逐步地不间断地进行。这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在内容的比例上有所不同而已。
比较偏重于演员内部体验的训练而对于演员体现能力的训练有所忽视,这是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表演教学中存在的一种倾向。这种倾向导致在基础训练阶段只重视内部体验诸元素的训练,在角色的创造中则只强调人物的内心体验,不太重视角色的外部性格特征的创造。因此,常常是心安理得地把表现力方面的训练完全推给了形体、台词和声乐老师。这种看起来似乎特别重视内部体验的教学思想,不仅不利于表演教学,而且对于形体、台词和声乐教学也极为不利。因为如果在表演课上不重视外部体现能力的训练,那么,学生也就不会对形体、台词和声乐课给予应有的重视,并有意识地把从这些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和技巧与表演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过去的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在形体课上得高分的学生一上台却手足无措的情况。学生们学习中存在的这种专业课之间割裂现象,正是由于在表演课上存在的只重视体验,忽视体现能力培养的思想造成的。这无疑对于表演教学来说是毫无益处的。而且,无论是从演员创作素质的培养与掌握创作方法的规律来说,由于演员作为人是一个心灵与躯体并存的有机体,他所创作的角色也一定是具有内外部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因此,在表演艺术中,内部和外部是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所谓动于衷而形于外,形现而神开,这种内外部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才真正合乎演员的创作规律。因此,在表演教学中,无论是基础训练阶段,还是完整的舞台人物形象创造,都必须是体验与体现一起抓
梁伯龙,原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演艺专修学院院长。北京市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分支副主编。
第一章 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
第二章 创作者演员的素质
第一节 演员的总体素质
第二节 演员的创作素质
附一:关于演员创作素质训练的练习
第三章 体验与体现的统一
第一节 演员与角色的关系
第二节 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第四章 行动表演艺术的基础
第一节 什么是行动
第二节 行动的三要素
第三节 行动与规定情境
第四节 形体性动作与言语动作
第五节 行动的过程
第六节 行动中的交流与适应
第七节 行动的速度与节奏
第八节 行动与感觉
附二:关于创作方法的基础训练
第五章 分析剧本与角色
第一节 分析剧本与角色的意义、目的
第二节 分析剧本中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第三节 剧本与角色分析的内容
第六章 角色的构思
第一节 角色构思的内容
第二节 角色构思的形成
第七章 角色的体现
第一节 初排阶段
第二节 细排阶段
第三节 合成阶段
第八章 演员与观众